“知产”变资产,营商更“赢商”

烟台高新区擦亮“智汇高新·携手共营”营商环境品牌

齐鲁晚报     2023年06月28日
  记者 闫丽君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日前,在烟台优化营商环境“亮优揭短”专题采访活动期间,烟台高新区管委科技副主任汪振杰表示,今年,烟台高新区以市场主体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擦亮“智汇高新·携手共营”营商环境品牌。
  “知产”变资产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度取得新突破

  烟台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居多,如何让科技型企业“知产”变资产,专利变“红利”?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强力磁场,先后实施了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知识产权侵权专项整治等行动,健全知识产权跨部门维权援助机制,推进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园区建设,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一张网,着力为企业发展提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服务,推动区域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在部门的帮助下,我们通过专利权质押贷款,获批了4亿元授信额度,2022年11月已到位贷款1亿元,极大地缓解了公司研发投入资金压力。”谈起高新区的营商环境,烟台派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晓玫颇有感触。
  在烟台高新区,像烟台派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样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帮助下走出发展困境的企业还有很多。“为帮助企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价值,我们多措并举打通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最后一公里’,推动无形资产‘变现’。”烟台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知识产权科负责人朱泳霏说,启动知识产权质押“入园惠企”行动,服务上门,与企业面对面深入交流,宣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帮助其集聚政策资源优势。搭建银企对接桥梁,举行系列政银企对接活动,畅通企业与银行的沟通渠道,打破信息壁垒。增加授信银行范围数量,在全市范围内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探索质押融资新模式。
  2022年,烟台高新区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山东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项目试点园区,帮助企业争取各级知识产权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2022年以来,烟台高新区26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6亿余元,融资额度取得新突破,实现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建立健全孵化链条
打响“烟台高新”区域孵化品牌

  烟台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聚力深耕创业孵化,多举措推动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不断提升区域孵化能力,孵化培育出了一批具有突出影响力和在新兴产业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企业,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打响“烟台高新”区域孵化品牌。
  “我们围绕企业成长过程,分阶段开展孵化培育工作,逐步形成了“初创在孵化器,跃升在加速器,壮大在产业园”的全链条科技企业培育体系。”烟台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珩伟称,近年来,区里梳理和盘活区内闲置楼宇和厂房,加快推进德迈国际双创产业园、北航科技园二期等加速器和园区的建设进程,建立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孵化育成链条,推进孵化企业快速实现产业化,让更多的毕业企业留区发展。2022年,创业1号在全市率先申报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示范建设试点单位,逐步形成了科技成果孵化、项目落地、成长壮大、加速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几年来,许多综合型孵化器逐步向专业化转型,整合优势资源深耕某一领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约化发展,形成了几大产业集群。“像以中科院计算所为核心,辐射蓝色智谷园区,打造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孵化集群;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为依托,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为载体,打造医药健康领域产业孵化集群;以航天513所为技术引领,依托国科装备科技园、北航科技园等园区载体,打造航空航天领域产业孵化集群。”刘珩伟如数家珍。
  去年,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成功获批国家级资质备案;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国科电子科技园获评“2022年度省级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汉鑫科技先后荣获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省级瞪羚企业,博安生物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今年,国科电子科技园成功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形成“4+N”政策体系
218家企业有专人负责包保服务

  “我们强化问题导向,打造主动贴心的惠企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区级出台的突破发展工业经济、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市场主体、支持科技创新“4+N”惠企政策,组织广大机关干部分包服务全区全量在营企业,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汪振杰表示。
  2022年以来,烟台高新区陆续出台了“突破发展工业经济”“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等政策文件,形成“4+N”政策体系,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扶持,政策含金量高,其中对新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的奖励。在政策的引导下,2023年截至目前,烟台高新区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获批数量创历史新高,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较往年有较大提升。
  据烟台高新区经济发展部工作人员黄玉路介绍,该区建立企业服务包保机制,筛选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218家企业纳入包保制,由全区8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16个部门单位共同包保,每家企业都有专人负责包保服务,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2022年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招工用工、政策解读、市场推广等问题82项,机制运行取得积极成效。
  2022年,烟台高新区博安生物、龙港泵业、百川汇通等3家企业被纳入烟台市倍增计划培育企业,均实现了产值20%以上的增速要求;经烟台高新区工委管委研究决定,对上述3家企业,每家免费提供10套人才公寓,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招引问题,鼓励企业倍增发展。
  近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示了2023年度烟台市倍增培育企业名单,烟台高新区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烟台东方科技环保节能有限公司、烟台新浩阳轴承有限公司、山东国和堂制药有限公司、山东华鼎伟业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成功入围,加上2022年入围的3家企业,烟台高新区共计8家企业纳入全市倍增培育企业名单,搭上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快车。
一件事一次办
打造智慧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

  “我们强化改革创新,打造智慧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做优‘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上网运行,健全延时预约服务机制,力求让群众办事时间更灵活,审批服务更高效。”汪振杰说。
  从开工“一堆事”到“一件事”。全市率先印发“开工一件事”实施方案。多轨并行,将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手续与办理建设手续由“串联”变为“并联”,推行“各路战线”同步出发、终点会师策略,彻底解决审批事项之间互为前置、条件交叉问题。从部门“单打独斗”到“多元合作”。审批、规划、国土、不动产等部门打破界限,联动配合,形成项目“拿地开工”一盘棋。烟台高新吾悦广场等10余个重点项目通过“多证并发”模式,顺利实现“拿地即开工”。从企业“始于需求”到“终于满意”。由招商部门统一组织服务团队通过上门等形式,全程参与企业项目的策划生成,点对点、手把手、一对一现场帮办代办。
  创新实施“一件事”全面提升就业网办水平。将就业登记、就业补贴、创业补贴、失业补助、人事档案等20余项人力资源业务梳理整合,创新推出“招用员工一件事”“解聘员工一件事”“失业一件事”“创业一件事”,实行“综窗受理、即时办结”办理机制。优化业务经办流程,实现“零跑腿”。根据业务经办实际,实行服务窗口综合受理,将原来4个窗口整合为1个,各服务事项实行一张表单、一次受理完毕,办结时限按照规定时限执行,符合条件的可实行秒批秒办、当场办结。实施“一件事”办理机制以来,提交资料普遍精简60%以上,办理时限平均压缩70%以上,现场办理量减少80%以上,大大方便了企业群众就业创业。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烟台高新区税务局着力构建智能化、便利化、贴近式的“零窗口”智慧办税缴费新模式,“零窗口”智慧办按照“前中后”三台联动的办税模式,重新配置纳税服务资源,不断推动服务质效全面升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