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定方向目标开创全新局面

未来五年,威海工会深入实施“六项行动”,打造“六型工会”

齐鲁晚报     2023年06月28日
  6月20日,威海市工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大会立足威海实际和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要求,确定了新的五年蓝图。
  今后五年,威海市工会将继续紧紧围绕“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这一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做强主责主业,实施思想铸魂、建功立业、助企暖企、维权服务、强基固本、先锋引领“六大行动”,打造政治忠诚型、团结奋斗型、开拓创新型、担当有为型、先进活力型、廉洁实干型“六型工会”,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施思想铸魂行动
打造政治忠诚型工会


  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感召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宣讲团作用,面向基层、面向职工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宣讲。发挥好工会系统网络评论员队伍、工会报刊、职工书屋等载体作用,强化宣传舆论引导,不断增强职工群众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凝聚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面向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通过劳模宣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读书诵读等形式,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发展先进文化提升吸引力。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讲教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积极构建“工”字号职工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市级工人文化宫建设,广泛开展职工运动会、文艺展演、书画展等职工文体文化活动,实施送文化进基层、进工地、进企业行动,打造威海职工文化特色品牌。
实施建功立业行动
打造团结奋斗型工会


  举办高质量劳动和技能竞赛。聚焦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威海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重大建设工程、重要基础设施、重点经济项目领域,每年开展100项劳动和技能竞赛,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促进企业提质创效,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壮大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深入推进“威海工匠”建设,构建“工匠学院+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工匠选树”四位一体的职工技能提升体系,每年培育选树“威海工匠”20名。深入实施“求学圆梦”行动,帮助1000名一线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双轮驱动”。
  开展全方位典型培育选树。将工会开展的各项评先选优向大抓经济的一线倾斜,用先进典型引导职工、赋能企业、促进发展。建立典型培育选树动态管理数据库,围绕纳税50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科研人员等群体,全方位发掘、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做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等推荐评选,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为新时代的共同追求和集体自觉。
实施助企暖企行动
打造开拓创新型工会


  打赢就业创业攻坚战。协助政府和企业做好稳就业工作,实施“助企稳岗”专项行动,开展“春风送岗”“阳光就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服务,搭建区域劳务合作平台,切实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工友创业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围绕镇域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经济组织开展创业扶持,选树培育50家以上市级优秀工友创业园,深入开展城乡工会结对帮扶活动,带动更多农民工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打造敢创能创新队伍。聚焦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持续深化企业全员创新工作,加大激励和扶持力度,到2028年底市级全员创新企业达到100家左右。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到2028年底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达到1800家,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达到5000家。
  打好民主管理提升牌。着力建制扩面,指导推动已建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百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动态分别保持在98%和95%以上。
  打响“幸福企业”新品牌。深化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工作,围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职工福利待遇、丰富服务资源供给等,开展“幸福企业”创建活动。到2028年底,打造各级“职工幸福企业”400家以上。
实施维权服务行动
打造担当有为型工会


  全效构筑职工依法维权体系。打造“工会法治服务赋能高质量发展”工作品牌,每年开展普法宣传、法治体检活动200场次以上,提供法律援助1000件以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广企业工资(薪酬激励)集体协商“一样本两指引”,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签订“1+3”集体合同,百人以上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保持在90%以上。
  全面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聚焦精准帮扶,健全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将符合救助的困难职工纳入帮扶救助范围。聚焦普惠服务,持续做优做强“四季服务”等特色品牌;进一步优化“惠工保”政策,每年参保职工动态保持在50万人次左右;关爱职工身心健康,每年开展专项心理服务活动不少于200场次,组织一线职工疗休养不少于4000人次;加强服务阵地建设,每年选树市级“工会妈妈小屋”、市级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各10家。
  全力加强智慧工会建设。搭建“一网一微一端”的“互联网+”智慧工会建设体系,将权益维护、教育培训、技能提升等纳入线上服务体系,着力构筑工会上下联动、平台线上线下互动、广大职工需求推动的服务职工新格局。
  全心服务新就业形态群体。深入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新”服务,每年为5000名以上新业态职工赠送专项医疗保险,把党委政府关怀和工会组织温暖送到劳动者的心坎上。
实施强基固本行动
打造先进活力型工会


  推动工会改革走深走实。对标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改革重点任务、具体措施、方法路径,不断深化“增三性、去四化”的改革目标,努力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深入推进“县级工会加强年”行动,打造“一县一品”工作特色,有效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
  推动基层工会组织扩面提质。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健全完善镇街“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建优建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组织,加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形态群体工会组建力度,巩固传统领域建会入会工作,力争到2028年底,全市实名基层工会组织超过6400个、工会会员超过65万人。
  统筹做好工会各项工作。改革和创新产业工会工作,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优势、体现特色。深入开展工会对口援助工作,巩固拓展工会定点帮扶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共建共富。
实施先锋引领行动
打造廉洁实干型工会


  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会工作中全面落实。深入推进工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持之以恒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不断优化工会干部队伍结构。构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激励专业人才发挥作用。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做好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职工群众,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健全联系基层服务职工长效机制,持续开展赴基层蹲点活动,以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密切工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