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上好行船

齐鲁晚报     2023年06月29日
  □赵霰
 
  微山县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其中微山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以生态、渔猎、民俗、船舶、湿地为主要内容的微山湖文化。湖区治理、船舶发展以及生态保护,都与湖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谐发展息息相关。
  明末清初,星罗棋布的小湖连成一片,形成了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因此有南四湖之称。清代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南四湖连成一体,湖面烟波浩渺、大气磅礴。京杭大运河傍微山岛而过,在这条被称作江北“黄金水道”的运河上,百舸争流,运输繁忙。
  微山湖上最壮观的当数船了,种类之多、数量之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船舶文化。元代初期就有小舟进入这里捕鱼,到了明代隆庆元年漕运新渠挖成后,将河道由湖西移往湖东,解决了黄河淤塞问题,大批货船进入新渠北上,出现了“漕转万艘通职贡,润流百邑返耕桑”“洙泗分水向南来,万舳粮帆一曲回”的景象。微山湖渔船修造业随即兴起,主要修造小型木质渔船及运输船,当时年生产新船仅有300余只。随着造船业的发展、木工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板制齐头渔船,成为微山湖渔船的标志。1915年的《山东省物品展览会报告书》就载有南四湖的渔船样品。民国时期还出现了“尖头划子”“小枪拖”“三截赶”“大粮划”“四爪船”等不同样式的船只。
  明清两代规定运河漕船的载重量为400石。明朝漕船载重吃水不得超过3尺,年漕运量约400万石,清代规定漕船载重吃水不得超过3尺5寸,年漕运量约400万石。自从有了这条大动脉,“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北方的棉花南下,江南的漕粮、丝织品顺河北上,运河上“漕船往来,千里不绝”。
  微山湖船只的发展变迁,就是湖区经济发展的缩影。船是湖上人的命根子,须臾不可离,据《微山县志》《微山湖志》记载,1949年整个湖区渔船有1500只,1954年发展到22321只,其中纯渔业生产船18114只。20世纪60年代,两条单桅船便是岛上唯一的客船,每天数班往返对岸,6里水路单程要行一个多小时,若碰上雨雪天气只好停开断航。1978年渔船有了质的发展,机动船如雨后春笋般增加,大小挂桨船、驳船、拖轮行驶于湖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微山湖上的渔船发生了重大变革,各种用途的船只从渔船中分化出来,旧型船逐渐被新型船所代替,人力、帆船逐渐被机动船所代替。船只类型繁多,按形制分,有划船、帆船、蓬桅船、机动船、驳船等十余种;按质料分,有木质、钢壳、竹筏、橡胶船等;按用途分,有捕鱼船、坐船(即家船)、货船(专指商用船)。随着时代发展,又出现了专业功能船,如客船、游船、摩托艇、运输船、拖轮、教学船(校船)、医疗船、救护船、巡逻船、挖泥船(疏浚工程船)等。如今微山湖造船业发展空前,各类水泥船逐渐被淘汰,钢壳造船厂发展到一百余家,逐步实现规模化。船越造越大,单条驳船载重达千吨以上,一支拖队能拖十余只驳船,拖运能力达一万余吨,被誉为“水上列车”。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队伍来到微山岛上,创建抗日根据地,我的祖辈曾划船护送游击队队员,小船速度赛过日寇的汽艇炮舰。华东至延安的“湖上秘密交通线”安全护送了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和千余名党政军干部,留下许多永载史册的传奇故事。那条被称为“微山湖红船”的渔船是渔民刘钦田的家船,陈毅写的“过微山湖”“泛湖遥瞻微子墓”两首诗就是在小船上构思的。最让人难忘的是微山岛上靳氏兄弟的双桅船,这条船长一丈六、宽约七尺,坚实平稳,被游击队战士称为水上“装甲车”“英雄船”。在日寇对湖区疯狂封锁、扫荡的日子里,干部群众1500多人在岛西的芦苇荡中隐蔽了二十多个日日夜夜,是“英雄船”给他们送去食品、药品、衣物。如今矗立在微山岛中心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就设计成帆船形,碑座为“船”,碑体为“帆”,仿佛一艘劈涛斩浪的巨舰。
  “桃花初涨后,正好放轻船。”自1988年国务院批准微山湖为山东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智慧的湖上人大做水文章和船文章,提出“旅游兴岛”方略,开辟“生态旅游”“红色旅游”项目。各类游船、摩托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拓宽航道,建起客运、货运和旅游码头。近年来微山县政府实施一系列生态湿地建设工程,近年来通过验收,2022年微山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风景区。如今的微山湖正如诗人所描绘:“夜月楼船满,春风环佩多”“疑是桃花源,参差出人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