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蚊子的血战史

齐鲁晚报     2023年07月05日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僵局,也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血的战争。若以“每年杀死多少人”为标准来衡量,那么全世界最危险的动物非蚊子莫属。据估计,全球范围内,蚊子传播的疟疾、登革热等疾病,每年会造成70万人死亡。光算疟疾的话,2018年就造成了2.8亿人感染,其中41万人死亡。
  过去一百多年里,科学家一直在寻求杀灭蚊子的办法。虽然屡有突破,但蚊子的生存能力是如此强大,似乎总能东山再起。
  1901年,人们发现天然香茅油有驱蚊功效,是一种真正有效的驱蚊剂,可惜香茅油挥发迅速,驱蚊时间不长。
  1939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穆勒发现,一种名为DDT的化合物可以杀死各种昆虫,可用于控制蚊虫叮咬传播的疟疾和登革热。
  然而,DDT的神话来得快去得也快,它无差别地杀死了许多有益昆虫,而且DDT会在生物中积累富集,造成自然平衡的破坏。此外,蚊子开始产生抗药性,DDT不再管用了。
  1946年,DEET(避蚊胺)诞生了。这是一种淡黄色的油状物,也很容易挥发。它们不能杀死蚊子,但能有效干扰迷惑蚊子的嗅觉,从而让它们找不到要咬的人。
  含DEET的驱蚊剂至今仍是驱蚊剂的首选,但它也有严重问题。首先,DEET挥发得很快,作用时间很短,100%的DEET可提供12小时保护,而20%的DEET只能提供约3小时保护。另外,DEET会刺激皮肤,所以不推荐直接喷涂在破损的皮肤上。
  除了DDT和DEET,科学家也做过许多别的尝试。比如氯菊酯类的合成杀虫剂曾很有效,不过到了上世纪90年代,蚊子进化出很强的抗药性,所以氯菊酯类杀虫剂已不再是主流。我们常用的蚊香,有效成分多半是菊酯类,所以有时就算点了蚊香,蚊子还是会同轰炸机一样袭击。
  1974年,科学家还有过一个大胆计划——他们辐射照射了57000只公蚊子,摧毁它们的生殖能力,然后放归于非洲大地,希望这些没有生育功能的公蚊子能找到雌蚊子交配。可惜,辐射让那些公蚊子体魄变得差劲,很难找到愿与它们约会的雌蚊,所以这项努力失败了。
  如今,人们已经在研究,能不能利用最先进的基因技术,创造新型的、不会传播病原体的蚊子。假如能在这些领域获得突破,也许人类千百年来的人蚊大战,就可以终结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