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游泳”挡不住下水野泳的“诱惑”

记者探访济南周边危险水域,不少野泳者无视警告下水

齐鲁晚报     2023年07月17日

  历阳湖内野泳者有不少没穿戴任何救生设备。
  酷暑来袭,连日来,济南气温多次突破40℃,炎热的气温加之暑假的到来,不少市民将目光瞄向户外水域。戏水固然解暑,但水中的危险也不可忽视,近日,记者探访了济南多处危险水域,不少户外水域野泳者无视警告下水。

  文/片 记者 刘桂斌

防护铁栅栏被破坏
难挡野泳者

  7月9日,正值周末。在济南历下区浆水泉水库内,记者看到大约20位市民正在水库内游玩,有些市民只在岸边戏水,但也有十多人选择下水游泳。
  进入浆水泉风景区内,就能听到景区循环播放的警示语,提醒市民水下危险,禁止游泳。水库的四周也安装了铁栅栏,上面贴有多处“禁止游泳”的警示标语,但仍有不少市民无视警告,执意下水野泳。
  既然四周被铁栅栏围住,那野泳者又是如何进入的呢?市民牛先生(化名)说,“沿着栅栏一直往南,就能看见一个小洞,钻进去就能游泳了。”在牛先生所示位置,记者看到部分栅栏被剪断,形成一个仅能容纳一人通过的小洞,并且洞口处有大量刀片刺网,贸然钻入极易受伤。
  “我刚才就想进去呢,但是洞口有点小还有刀片,我比较胖进不去,和我一块来的小伙子就能进去。”牛先生说,据他了解,浆水泉水库还有其他地方能够进入。“我经常出来游泳,感觉浆水泉水库里游泳的人比其他地方都多。”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济南市历下区的砚池,目前,砚池的四周已被封闭,铁栅栏和刀片刺网将砚池围住。不少市民询问如何进入砚池,工作人员回答道:“目前没有任何正常途径能进入砚池。”
  “前段时间砚池出过事,所以现在管控力度很大,我看着几乎所有地方都被封住了。”市民谢先生说,他以前常来砚池游玩,但现在他知道的路都没有了。
  如此严防却仍难挡野泳者,景区保安在砚池中发现一名野泳者,被发现后该男子躲在石头后面,随后才缓缓上岸。围观市民武先生说道,“四五年前,砚池就跟‘澡堂子’一样,全是来野泳的,后来因为不断出事,管控的也越来越严了,上这里游泳就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太危险了!”
不穿戴救生设备
明知危险却无视风险

  1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济南市中区的历阳湖,湖内的水被“调”走不少,水位下降了三到四米,部分水域已经见底。但大坝之上的水源仍旧充足,不少市民在此野泳。
  从桥上看去,20多位市民在湖中野泳,其中,多数市民并未穿戴任何救生设备,十分危险。
  “历阳湖的水温差较大,在大晴天,太阳一晒水面的温度会升高,但水下一两米的位置水温比较低,这就很容易发生抽筋的情况,游泳经验不足的市民就很危险了。”济南蓝天救援队潜水队队长李猛表示。
  “这边游泳挺危险的,我们要是看见了不太会游的也会劝他别下来。”刚上岸的市民说,她知道野泳的危险,但对自己的游泳技术有信心,因此才会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游泳。
  野泳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没有穿戴救生设备更是加剧了风险,对此,李猛表示,“首先,不提倡野泳,但退一步来讲,即使来野泳了,也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带个救生圈,或者腰上绑一个‘跟屁虫’,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这些东西都能保人一命。”
  明知野泳危险却难抵挡戏水的诱惑,在现场,中老年野泳者居多,也有带着小朋友来野泳的,让穿救生衣的小朋友在岸边玩耍。“有救生衣,也不往深水区游,应该没啥危险。”孩子家长说。
水底情况错综复杂
自救需要高超技巧

  在历阳湖大坝以下的水域内,因水位下降,水底情况清晰可见,大片的水草映入眼帘,岸边的石头也显露了出来,不少石头是“断崖式”的,往前一步就下降一两米的深度。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这些都是看不到的危险。
  “日常情况下,这些水草都看不见,但你也不能说它不存在,很多溺水者就是被水草缠住了脚,无法挣脱导致溺水的。”李猛说,水底情况错综复杂,水草、陡坡、温差,多种情况都能导致溺水。
  防溺水的第一道防线就是不去水边,远离危险,但若是不慎落水,自救知识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果我们不慎落水了,首先就是不要慌张,将双手保持在水面以下,身体就能慢慢浮起来,同时,肺里一定要保持有一大口气,这样口鼻就能浮出水面,呼吸问题可以保证。”李猛表示,保证呼吸后应及时呼救,但在呼救时要短而快,喊一声救命后要及时吸气,保证身体的漂浮,等待岸上的救援。
  如果遇到抽筋等状况时,又该采取何种自救方式呢?对此,李猛说道:“如果游泳技术较高的人遇到抽筋,可以通过踩水的方式让自己漂浮,腾出手来掰掰腿,还有可能自救成功。如果游泳技术一般的话,就要借助救生设备了,如救生圈、‘跟屁虫’……如果没有救生设备,想自救会非常困难。”
体能消耗10倍以上
施救溺水者难度大

  近年来,溺亡事件时有发生,在一件件惨案中也不乏因救人而溺水的情况。现如今,见义勇为更应该是见义智为,在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贸然下水救人的行为并不可取。
  “会游泳不代表能救人,一位会游泳的人至少可以用标准泳姿游1000米,但如果让他去救人,可能连100米也游不到,在水里救人对体能的消耗巨大。”李猛说,水下救人要经过专业的学习、训练才能胜任,如果没有相关经验,在救人时就很可能被溺水者拖入水中,或是因为救援姿势的不规范,导致溺水者“二次溺水”。
  在历阳湖现场,济南蓝天救援队的专业救援人员正在进行壹点公益课防溺水直播,向大家演示不同的救援方式,全部完成后,即使是专业的救援人员也累得气喘吁吁,由此可见救援落水者的难度。
  “救溺水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快,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并且自己实力足够的情况下,应该快速地脱去衣服下水救人。如果自身实力不够,就应该大声呼救寻求帮助,可以在岸边找一些木棍之类的东西,递给溺水者。”李猛表示,救人的前提是保证自己的安全,强行救援很容易造成双双溺亡的惨案。
  看似平静的水域实则“暗藏玄机”,学习自救、他救方式只是防溺水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想避免溺水悲剧的发生,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危险水域,从根源上消除溺水隐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