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贶节里话习俗

齐鲁晚报     2023年07月21日
  □李学朴

  农历六月初六,恰值小暑和大暑之间,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一天古时也叫天贶节,天贶是天赐的意思。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到泰山岱庙封禅祭天,岱庙的正殿就叫贶殿,后来成为历代皇帝朝拜、封禅之处,表示受命于天。北宋时,宋真宗赵恒为了掩盖订立澶渊之盟的耻辱,采用王钦若的建议,假托梦见神人告知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于京师和泰山,于是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并下诏定六月初六为天贶节。
  六月六,古代私塾开始放假,教书先生称为“暑节”。一方面是酷暑难当,另一方面又值江南梅子黄熟,雨水遍洒长江南北,人们称为“梅雨”,因为下雨带来了潮湿天气,衣物食品容易发霉,又称为“霉雨”。从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开始入霉,持续到小暑后第一个末日出霉,接近六月六,太阳光强烈,人们就会翻箱倒柜,把所有的东西拿出来晒晒。
  南宋时,六月初六被定为崔府君诞辰。崔府君为东汉时人,曾有磁州“护驾”之功。宋高宗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为其建造宫观,供奉香火。每逢节期,官方献香设醮,百姓至观进香以求护佑,事后多游玩以避暑。
  清朝时期,民间六月六的主要节日活动是晒衣晒书、沐浴等。明《帝京景物略·春场》载:“六月六日,晒銮驾,民间亦晒衣物,老儒破书,贫女敝缊,反覆勤日光,晡乃收。”清顾禄的《清嘉录》中也有“人家曝书籍图画于庭,云蠹鱼不生”的记载。汉代两晋时期,曝晒习俗曾兴于七月初七,以后逐渐演变为六月初六。山东称此日为“晒龙袍”之日,江苏也有是日“家家晒龙袍”的说法。
  南朝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里有两个笑话,都与晒太阳有关。一则是晋朝阮咸——阮籍的侄子,在晒衣节那天看到街北的富亲戚把家里锦绣衣裳拿出来晒,很有些摆阔的意思。街南的亲戚都很穷,没什么可晒的,阮咸却把一条大裤衩挑在竹竿上撑出来晒。有人觉得奇怪问他:何必晒这些破东西?他答道:“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别人家都晾出华丽丝绸,我也不能不随了风俗,应付应付而已。另一则是晋朝郝隆,有人见他曝晒节那天仰卧在太阳底下,问他缘由,他只回答三个字:“我晒书。”郝隆也是名士,家中清贫却满肚子学问。这一天有钱人家晾出的物品被太阳照得灼灼生华,他就出来摆摆他那满腹经纶,无事生非似的调侃嘲讽一下。
  古人把洗浴作为节日的活动遵行。那时的人们,妇女会在六月六这天沐发,因为传说这一天是女娲忌日,女子沐浴以祈求祝福,希望从此变得美丽婀娜。古人从阴阳五行上找到根据。五行当中,六象征极端的阴,六月六两个极阴的数相逢,对女性是很不利的。而水可以禳除灾难,阴阳五行里有“天一成水,地六成水”之说,那么水就可以解双六带来的厄运。
  虽说沐浴是常有的事,但何时做以及如何做,古人也有一套讲究。周朝有持兰草于水边祓除的习俗,后来发展成香汤浴,用中药配兰草煎出来的药水洗浴。兰草芳香馥郁,令人神清气爽,古人相信它具有祛灾和助生殖的魔力,屈原的礼神曲《云中君》写道:“浴兰汤兮沐芳华。”在兰草的芳香中,期待着神灵的出现。香汤沐浴传入民间,人们称为“香水行”。在特定的日子里,所用的药浴多是特定的。夏季洗浴,多用五枝汤,即桂(或者桑枝)、槐、桃、柳、麻五种树的枝条煎汤沐浴,可收调养血脉、治疗皮疹、驱散瘴毒之效。
  不仅人要洗浴,动物也要在这天洗澡。宋人金盈之在《醉翁谈录》中曾云:“开封府皆言猫儿常苦寒,一岁中惟六月六日一日热。”因六月六天气炎热,于此日洗猫狗,其毛易干。或许是基于这一认识,古人才在六月六这天浴猫狗。清代,在每年的六月六这天,皇家銮仪卫驯象所在护城河给皇家御用的大象洗澡,并有驯象表演,引来观者无数,成为京城盛夏里的一桩乐事。城内守马绿营兵往往踞守马道,向众人敛财,非交足二百钱者,不能登城观看。除了洗象,上驷宛官校在积水潭浴马,人们结伴携酒,在潭边酌酒赏荷,争看群马当中的一头独角牛。
  在乳山,六月六又称“兔子节”。麦收完毕,农人用新麦做成各式各样的兔子,有单只兔,有大兔背小兔,也有一兔背二兔、多兔的。在做兔子时必须言明“为兔子过生日”。面兔蒸熟后,吃时先抠下兔眼,说是可防兔子吃庄稼。六月六前后,小麦收割完毕,正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故而民间有“六月六,走罢麦”之说,女子也多趁此节期回娘家探亲。山东民间在六月六祭祀泰山神。在临朐、枣庄、滕县等地,六月六会到山神庙祭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