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级地震,为何震感传得这么远?

专家认为,震感明显与地震发生在凌晨有关

齐鲁晚报     2023年08月07日
  经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多地震感明显。
  此次地震的成因是什么?后续需注意哪些问题?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8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
  徐锡伟分析,从地震类型来讲,德州此次发生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从地震发生带来说,德州不在地震高频发生的地方。其所在的华北平原地区,位于郯庐地震带西侧,这片地方不是一个明显的地震带,属于相对来说比较弱的地方。
  相关资料显示,郯庐地震带是郯庐断裂带上多发地震的一部分,近南北向分布。郯庐断裂带南起湖北武穴地区,向北经安徽、江苏、山东,跨越渤海,经东北三省,进入俄罗斯境内,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多公里。
  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常以破坏性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不过,这样巨大地震的原地复发周期一般都很长,甚至长达几千年。
  徐锡伟认为,周边甚至稍远距离的人有明显震感与地震发生在凌晨有关。“大部分人都处于睡眠状态,如果不是深度睡眠,人被摇醒之后感觉会更明显。如果发生在白天,大部分人都在工作,可能就不一定会感觉到。”
  据山东省地震局消息,地震发生后,山东省地震局按照预案迅速启动二级响应,与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进行联合视频会商,三方就震情趋势情况进行研讨,分析认为震后原震中区发生更大地震可能不大。
  徐锡伟解释,郯庐断裂带上不同地段之间的差异较大。6级以上强震、大震和特大地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德州平原县的此次地震发生在郯庐断裂带西边缘,这个地方尽管有多条断层,活动性不明,但目前认为不存在明显发生地震、地震规模较大的活动断层。当然,作为活动性比较弱的一些断层,对于它们的地震危险性不太清楚,需要进一步地开展活动断层探测和鉴定。总体上来说,地震带内的地震危险性会高一点,其他地方相对较弱。    据中新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