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工”成“匠” 绽放主人翁风采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交出新答卷

齐鲁晚报     2023年08月07日
  记者 孔令茹
通讯员 王瑞良 谭政    

助力成长成才
释放产业工人“新能量”

  杨德将是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管路安装班班长,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首个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高压泥浆管路安装,开创了国内独立完成超高压系统压力试验的先河,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海工工匠”和全国劳动模范。
  作为一线工人的代表,杨德将实现了由“工”变“匠”的华丽转身。人才成长的背后,是山东提升工人技能水平、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工作的务实举措,人才赋能出实招,为优秀的一线工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晋升空间。
  为大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山东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实施省级规范化、示范性及优质特色学校建设工程,累计投入330多亿元,“1+X”证书试点等做法全国推广。在全国率先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全省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比例超70%。
  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及待遇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激发产业工人队伍活力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山东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也在稳步提高。山东多措并举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待遇,把“齐鲁工匠”纳入党委联系专家范围,推荐提名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选。
  时代赋予产业工人以重任,也赋予产业工人以荣光。山东为产业工人搭好“台子”,铺好“路子”,架好“梯子”,多点发力、多措并举,释放出更多产业工人“新能量”。
聚焦重大战略
搭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平台

  扎根生产一线、投身技术攻关,产业工人队伍为城市发展提供着重要力量。山东聚焦全省重大战略,通过竞赛、培训等载体搭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平台,实现了职工成长成才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向赋能。
  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联合全总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黄河流域其它八省(区)总工会举办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产业工人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建功黄河战略 创新决胜未来”主题展览,牵头成立工作联盟,团结动员广大产业工人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大部署,山东每年组织开展100项省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举办首届山东省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职工创新大赛,表扬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赋予劳动和技能竞赛新的时代内涵。
  山东强力实施“齐鲁工匠”建设工程,构建三级攀登机制,打造工匠雁型矩阵,全省现有“大国工匠”7名,“中国质量工匠”3名,培育“鲁班首席工匠”“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314名,“齐鲁工匠”建设工程入选2020年度全省32项改革品牌。近年来,山东省1个团队获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8名职工入选“全国最美职工”,选树宣传50名“齐鲁最美职工”。
  通过深化改革,全省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建功立业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技能素质有效提升,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健全,产业工人“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培育造就了一支符合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门类齐全、梯次合理、规模宏大的产业工人大军。
  新征程上,山东产改工作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持续强化县级产改工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有效调动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加大典型宣传推广力度,切实打通产改最后一公里。

  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冯新岩(右)在工作中。
  五年来,山东省总工会认真履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牵头职责,会同省产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改革工作参与单位,全面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牵头、部门协同,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产改工作格局,取得显著成效。
  山东2次入选全国产改试点,全国推进产改协调小组13次推广山东做法,在全国首次产改考核中我省获“优秀”等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