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写进基因里

齐鲁晚报     2023年08月15日
  □丹萍 

  最近大学陆续发录取通知书,聚会聊起这个话题,家里娃今年参加高考的朋友都和大家分享了孩子的录取情况。只有一个妈妈坚持不说,“考得不好,别问了。”
  这挺不容易做到的,当然大家也不好意思再追问。孩子肯定也是有大学读的啊,而且读哪里区别有那么大吗?如果妈妈不好意思说娃考到哪里了,那么娃在家能开心吗?看她不开心,我觉得应该为她做点什么。
  聚会后一起回家,我们同路了一小段,聊了一会儿。我坚持问了一句:“刚才乱哄哄的,我没注意,你娃考哪里了?”
  她没办法,只好说考了哪里、什么专业。恰好对这个学校我有点了解,其实就算毫不了解我也会这么说的,因为大学是一个新的开始,怎么样都是有机会的。我说:“啊,这太棒了啊!我以前做生鲜电商平台的,这个农业专业特别缺人啊!”我说,你不是认识谁谁谁吗?他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她说:“是吗?我还觉得在报考志愿这件事情上,我们有点失误呢。”
  我说:“哪有啊?真是非常好。”
  她说:“真的吗?谢谢,我也算满意。”
  想起前几天有个以前的同事失业,说找工作很久了,但没有太合适的岗位,有点灰心,问我有没有什么工作岗位可以推荐她。我说没有,但可以帮她改改简历,就拿过来改了。其实改得很简单,比如就是把“2015年-2016年,居家一年”改成“做全职妈妈一年,并且开始亲子自媒体的运营”,把“2020年-2022年,负责公司销售支持工作”改成“2020年-2022年,市场较为低迷,主动选择销售支持的工作,直面一线的市场竞争”。
  她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看上去好多了。自己也觉得自己确实很优秀,没那么难受了。我说,这都是事实啊,完全没有夸大。
  我的想法是,我们每天都需要构建自己的故事,过去一定有许多不得已,但当我们回忆过去的时候,要看到在所有的不得已中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让那些不得已控制了自己。
  也许我们不那么成功,但构建一个更积极的自己的故事,对未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暗示。
  整个7月,我都在英国旅游。英国人真的好爱排队,博物馆、餐厅、机场,我每次站在排队的队伍当中,都会认真观察排队的人,谁很开心,谁不太开心,谁很不开心。旅途中的中国人容易不开心,可能因为计划性太强吧。
  排队参观国家美术馆的时候,我就很不开心,因为我本来提前预约了,可以直接进馆的,但怎么也找不到预约的回执邮件了。我本来比其他没预约的人聪明、谨慎、自律,熟悉旅游攻略,可以直接进馆,不用耽误时间,但因为失误,我只能站在没预约的队伍里,所以很懊恼。
  但我看队伍里的大多数人都非常开心,我觉得自己必须放弃找到邮件的执念——不用工作,站在阳光下,等待美好的旅程,这不是最好的时光吗?
  于是,开开心心地排队,没一会儿就排到我了。
  能够迅速调整情绪,还有一个原因,现在每次不开心,我都提醒自己:开心是一种选择;不开心,搞不好会写进基因里。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心理学专家说的。人的不开心,来自人的经验。比如一次排队不开心,那么,下次排队,不开心的经历都会被唤起。久而久之,这样的经验和习惯就会固化,一辈辈人传递下去。
  我用身边的事例验证了一下,似乎这个说法有点道理,所以要立刻开心起来。写进基因,这可是千秋万代的大事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