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

精准微创,全面守护胃肠健康

齐鲁晚报     2023年08月30日
  优势引领
胃肠肿瘤诊疗“尽精微”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丁印鲁介绍,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排名前六位中,胃肠道恶性肿瘤就占到了半数,严重威胁着居民健康。
  早在2013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就较早在省内将完全腹腔镜下的胃肠肿瘤根治术应用到临床,开启以小创伤直击肿瘤病灶的新篇章。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深入,腹腔镜手术已经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成为胃肠肿瘤手术的主流方式,这个走在专业领域技术前沿的团队在不断精进技术基础上,常规开展腹腔镜、3D腹腔镜、单孔腹腔镜肿瘤根治术,以及高难度的经自然腔道肿瘤标本取出手术(NOSES)、机器人辅助下的肿瘤根治术等。
  丁印鲁介绍,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更清晰的手术视野,同时去除“所有自然的人类震颤”,将手术的精准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也更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技术攻关为患者带去更好生存的希望,也推动着学科的发展。近年来,丁印鲁参与数篇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专家共识及指南的编撰,积极推动腹腔镜及机器人胃肠肿瘤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
  在提升疾病临床诊疗的同时,团队也不断向科学研究的“无人区”发起挑战。科室承担着多项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临床研究课题,为微创手术的规范治疗及进展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利用肿瘤学常见模型开展消化道肿瘤分子机制以及肿瘤生物学基础临床的相关研究,在胃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信号通路方面深入探索,试图通过开发相关小分子抑制剂,为解决当前胃肠肿瘤防治中存在的难题贡献力量。
多元探索
微创技术应用“致广大”

  努力为患者解决病痛,是医者逐梦医路的不变初心。面对临床疾病谱的变化与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又将目光聚焦代谢性疾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顽固性便秘等良性疾病的微创诊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代谢性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等一系列病症在内的症候群,不仅会引起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升高,还会引发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损伤,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传统的饮食、运动、药物等治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重代谢手术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丁印鲁介绍,减重代谢手术通过微创的方式,改变消化道的容积和消化道的路径,达到减重和调节代谢疾病的目的。
  目前,山大二院胃肠外科专设减重代谢门诊,在省内率先开展对称三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单/两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等多种减重代谢手术方式,手术数量在山东省内及周边省份位居前列;同时,针对糖尿病、肥胖人群年轻化的特点,还摸索出了日间减重降糖手术模式,为工作忙、时间紧的“胖友”和“糖友”提供了便利。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长期胃酸刺激可能导致食管发炎、溃疡、糜烂,重则导致食道狭窄,出现食管癌前期病变。
  “如果病史较长、反复发作,建议采取微创手术治疗。”丁印鲁说,通过食管裂孔疝修补、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可以重建正常解剖结构,构筑抗反流屏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同理,对于顽固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也可以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病变的结肠,从根本上解决肠道传输变慢的问题。
  无尽探索,只为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为让更多胃肠疾病患者享受技术革新带来的利好,山大二院胃肠外科还坚持通过规培、培训等方式,规范临床医师腔镜操作、推广腔镜技术应用,向外拓展医疗服务半径,向下沉淀优质医疗资源,以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俗话说病从口入。人体的胃肠道作为直接接受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很容易遭遇疾病的侵袭。
  让专业前沿新技术成为患者健康新依靠。近年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在持续巩固胃肠肿瘤微创诊疗既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延伸胃肠外科专业内涵,以代谢性疾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顽固性便秘等良性疾病精准化、微创化诊疗新路径的有益探索,造福更多胃肠疾病患者。
记者 秦聪聪 通讯员 郝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