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立学校初中部孜孜不倦育桃李,精益求精向未来

因材施教沐春风,名师引领绽芳华

齐鲁晚报     2023年09月09日
  记者 邓超 丁安顺 通讯员 员奔飞

  三尺讲台,终岁莫问枯荣事;两袖清风,回首只闻桃李香。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济宁天立学校初中部,有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工作上都有突出业绩。在各级优质课评比、课题研究等方面均有建树,值全国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春风化雨润无声,德高为师育英才 初中部教师发展处主任 郝为祯
用爱呵护成长,用心守护未来 初中部语文教师 杨爱琴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初中部数学教师 杨钦永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初中部英语教师 徐敏
  爱是春雷,能惊醒迷途的孩子;爱如夏雨,能沁入孩子的心脾;爱是秋风,能拂去孩子心灵的尘垢!在济宁天立学校初中部,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坚信每一位孩子都是一棵小树,在教师爱的浇灌下,修枝剪叶,终将成为参天大树。从教近三十年,郝为祯把无私地爱奉献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给了他教育过的每一名学生。
  当见到郝为祯时,他戴着一副黑边眼镜,个子不高,黝黑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说话温文尔雅。“郝老师,班级里黑板上的贴膜撕不下来了,怎么办啊?”刚上初一的学生用稚嫩的话语询问着,郝为祯并没有直接给出解决办法,而是说,“我知道你是有办法的,你用聪明的脑袋想想有什么其他办法吗?可以找其他同学帮忙呀。”
  在教学方面,郝为祯教学基本功扎实,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备受学生喜爱。他不仅时刻关注学生的点滴困难与进步,更是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解疑释惑,始终不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信念。同时,贯彻学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混编小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激发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深挖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整体教学质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济宁天立学校从教的几年里,郝为祯坚守教学一线,他的付出和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现如今,他不止是一名班主任,更是所在年级级部主任。他制定了《济宁天立学校初中部2023—2024学年度六年级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积极推动“三种课型”教学模式向前再迈一步,以班级建设为抓手,形成有序、文明、和谐、乐学勤学、善于反思、主动积极学习的学生队伍,以学业质量为核心,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全力开创初中部新学期工作的新局面!
  “因为热爱,所以倾尽全力。”济宁天立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师杨爱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毫无倦怠,满怀激情,尽情挥洒着自己生命中的光芒与热情。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教师,杨爱琴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以学生为主,打破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把问题层层推进,通过点拨的方式解决学生们的问题。“例如,《济南的冬天》这一课,学生们通过自己发现问题,已经把我要讲的内容探究出来,教师只需要再进行点拨即可。”杨爱琴说,课堂上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她课前会把一些励志的视频或歌曲,或者热点人物事例,或是自己根据学生状态写的一些语句放在课堂的开始。
  爱是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则是一种把全部心灵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身为寄宿制学校的初中班主任,面对年龄小、自理能力弱的学生,更要给学生们长久的陪伴。提及班里的学生,杨爱琴眼里露出了妈妈般的爱。“有个女孩子,从小就很少离开家里,最开始到学校上学,每天都是以泪洗面,哭着要回家。”杨爱琴说,通过她从教师到“妈妈”的角色转换,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让学生找到家的感觉和温暖。
  始于热爱,止于至善。杨爱琴出于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使命感,愿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最纯真无私的爱汇成一道光,温暖和照亮学生的心灵。她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放飞于育人的星空,始终带着一颗充满爱与真诚的心,努力践行身为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从教二十余年,杨钦永长期担任九年级班主任及数学教研组长,班级管理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卓越,深受师生好评,家长支持。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辅导员、商丘市优秀班主任、商丘市优质课教师、商丘市优秀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获商丘市一等奖,先后在CN级刊物发表论文2篇。
  “语文靠积累,数学靠思维”,数学课堂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杨老师认为思维能力的训练靠师生提出的优质问题,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杨老师变“消灭问题”的传统课堂为“暴露思维”的创新课堂,变“师问生答”的解惑教学为“共同设问”的思辨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让学生“真动脑、动真脑”,在高层次思维问题解决中发展低层次思维,而不是在低层次思维问题解决中积累高层次思维,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是济宁天立学校老师的共识。杨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爱心为纽带。“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独特的土壤,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耐心,他们就能在我们手中茁壮成长。”杨老师一直坚持“情感-教育-教学”管班策略,努力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法,课后精准个辅,认真落实学校的“读过关、算过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以前的数学对于我们来说仿佛世纪难题一般,是那么枯燥无味。但自从听了杨老师的课,学习数学变得轻松有趣了。他对我们从来都是有问必答,耐心地教给我们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归纳模型。”毕业生任栩瑶说,杨老师着重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品格。经过杨老师循循善诱和耐心引导,以前不爱学习的孩子爱上了学习,以前不遵守纪律的孩子能够自觉遵守纪律。
  “在济宁天立学校工作的一年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项使命。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智慧,激发潜能,培养品格,个性发展。当我看到厌学的孩子因我的教导而奋发图强考进理想高中时,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个职业是多么地崇高和神圣。”杨钦永说。
  “谢谢徐老师在我没好好学习的时候严格管着我,让我英语的进阶之路从二、三十分都到81啦!”今年6月份,徐老师的微信上收到了九年级1班吴同学这样一条消息,“是你自己争气,是你自己努力哈!”加以鼓励的回复是徐敏从教以来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态度。这条消息的背后正是徐敏不放弃每一名学生的反馈,也是她日常英语教学中的真实写照。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2021年到济宁天立学校工作时,学校刚刚开校,她积极地加入到这个大家庭,用自己16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为济宁天立学校的发展壮大奉献自己的力量。
  徐老师来校后上了八年级的课,班级学生程度不一,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采用了问题链的上课模式。每节课把教学内容按照逻辑设计成问题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思考能力。徐老师还擅长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提升学生的思辨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徐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全体的同时,也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有的学生基础差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节奏,她就利用个辅时间,进行个性化辅导,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是她一贯坚持的教学原则。
  在徐老师所带的班级中,听写和默写是规定动作,中考备考期间,每位学生写满整整3本听写本;英语阅读定时训练、语法专项刻意训练,检测补偿训练等多样的训练方式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考试能力。在课堂上,她采用小组合作和任务型教学模式构建学生课堂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利用分组评分机制激励和调动学生,使班级内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每节课都有满满的收获。
  徐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每节课开展英语互动对话、英语话题讨论和演讲等教学活动,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向交流,也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用英语语言描绘未来世界。凭借着对英语教学和学生成长的满腔热爱和责任,徐老师在教育教学领域精益求精,用爱心和智慧引领着班上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尊重。
一堂课让学生爱上自己 初中部化学教师 曹芬
紧跟时事躬行实践,打造“开放式课堂” 初中部道德与法治教师 张倩
引经据典、自主探究,带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 初中部历史教师 李令建
培养学生学习力,助力成长成才 初中部副校长 李昌芝
  “孩子本来放弃的化学科目,因为有您又燃起了热情。这次化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真是太感谢您啦!”7月初,曹芬的微信不断收到家长和同学们感谢的消息。
  今年4月中旬,从教二十多年的曹芬从外地受邀来到济宁天立学校初中部,从事化学教学。初来乍到,学校更是把她当作能在关键时刻冲锋陷阵挑大梁的角色,安排曹芬带毕业班的化学。“到校一周,并没有进行教学,而是进行听课、交流,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曹芬说,不仅如此,为了完成学校交给她的重任,准确把握考情,她做了近十年的试题,从题中寻找出题规律,然后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在经过一周的了解和备课之后,曹芬开启了一段闪光之旅。“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通过讲解一套试题,把学生们的知识盲点、难点疏解出来,给同学们一种‘这个老师不简单’的感觉。”曹芬说,从那节课以后,学生们对化学课有了一种新的认识,重燃激情。同时,身为家庭教育师的她,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缓解家长对学生成绩的焦虑,在考前,积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学生心理变化,在她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班级考生的化学成绩非常出色。
  “最喜欢上曹老师的化学课,思路开阔而明朗,内容深入而细致。有她在,我心中便不存疑惑。”说起自己的老师,毕业生蒋中锴说,曹老师严格中带着期许,驱散了自己心中的不自信和迷茫,让自己在学习中更加坚定地奋然前行。
  多少个夜晚,她以清灯为伴,以书为友,认真钻研教材,尽情翱翔在化学教学的神秘世界里,探索真谛。通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曹芬在课堂教学上自成风格。曹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动手做实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2022年,张倩加入了济宁天立学校初中部文综组的教学队伍,“来到学校后发现这里的孩子思维活跃,知识面更广。”在她看来,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情境、掌握好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给学生减负减压。面对繁杂的教学内容,如何让学生高质量地吸收知识成了一道难题,由此,张倩巧妙地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些当下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们分组讨论,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鼓励小组成员探究发现;最后,利用开放性话题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各有优劣、各有所长、优势互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组间比拼,形成强大凝聚力,带动组内的每一名学生超越自我、快乐成长。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难点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张倩告诉记者,学好这门课容易,如何真正让这门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生才是她一直追寻的教学方向。在教育教学摸索中,张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严谨的说理、丰富拓展的内容、创新实用的设计,亲切自然的教学风格让学生们如沐春风。
  凭借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张倩深知“有教无类”这句话的深刻涵义,面对部分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耐心”成为了她的制胜法宝,注重因材施教的她,精心而不懈地把每个学生都雕琢成美玉。面对着那些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她注重鼓励与引导双管齐下,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潜能。
  张倩的耐心不只体现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在学业上遇到难题,她都会耐心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与张倩同在文综组的历史教师李令建告诉记者,张倩把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倾注于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微雨润物,以真理教书、用真情育人。就是凭着这份对教学的热爱,获得了同事、家长、学生的一致认可。
  “我们学习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宏伟诗篇,领略了丝绸之路的异域风光,见证了大运河的波澜壮阔,了解了科举制给社会增添了活力,体会了郑和下西洋的外交壮举,当帝国的大门关上时,世界的文明也被阻挡在门外,近代中国出现了民族危机,帝国又是怎样一步步被西方列强蚕食,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难以抵抗西方正在上升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李令建的历史课堂中,通过历史情境创造布置教学任务成为学生爱上这门学科的一大理由。
  “选择典型的、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经历、探究,而不是简单的听、记、背、练,从而避免思维躺平。”在李令建看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李令建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方案与自身教学经验相结合。在新课标发布背景下,在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多环节开展有效研究,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如果单一要求学生背诵知识点是机械且枯燥的,先从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着手,结合国内外热点问题和历史故事,学习新内容时兼顾旧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李令建的课堂中,讲述课本内容的同时融入历史典故,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历史学科特点来设计课程,由浅入深,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授课中,侧重读图学史方法的指导,重建单元架构,例如古代史,年代遥远,是学生学习历史最先接触的内容,教科书中运用了大量图像化的实物史料,引导学生发挥历史想象,像考古学家一样去探索、思考历史结论的由来。
  李令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简单地接受现成答案的过程,而是成为知识发现的参与者,给他们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尝试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们知道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坚定、世界文明的璀璨,将历史发展与当下结合,让学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热爱国家民族,也热爱这个世界。
  从立身正坐、大声朗读,到课堂上手不离笔、心不离堂,再到自习课深投入、无声音、零抬头……处处彰显着学生们的良好习惯。济宁天立学校初中部副校长李昌芝坦言,“决定孩子成绩的,不是基础,更不是天资,而是习惯养成。”
  “学业成绩好,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天立教育按照国家“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形成了天立独有的“六立一达”课程体系。学校特别注重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的教学质量管控体系,形成了学校扎实的教风和学风。李昌芝说,“学校从老师备、讲、批、辅、考、评等每一个环节,对教师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把每位教师打造成专业化的教师。”
  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释放自我的机会,进而获得由心而生的激情。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学习能力的人,让他成为学习的高手。首先在培养学生习惯上下功夫,其次让孩子知道学习的意义,以及怎样去学习。李昌芝认为,在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上,把学生培训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懂、会、熟、准、通,针对学生学习层次进行培训。
  在今年暑假来临之前,李昌芝为即将进入九年级的学生做了一场学业规划,“把九年级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该如何进行学习,完成哪些知识,达到什么学习标准进行指导。”李昌芝说,针对今年新生学习力的培训,更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从握笔姿势,到如何预习、听课、写作业,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例如如何进行背书,李昌芝认为在语文、英语科目上首先要理解再熟读,做到不错一字、不漏一字、不倒一字。
  “许孩子一所充满爱与智慧的学校”“立志做中国民办基础教育的创新者和引领者”,是天立学校不变的初心和崇高的使命。李昌芝认为,唤醒、培育,这才是好教育应有的样子!努力提升济宁天立学校初中品牌,成为太白湖新区乃至济宁市初中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