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900多位教师共用一个名

荣成6000多教师超95%加入“荣老师”志愿者团队,要让慈善与公益成为最美的教育

齐鲁晚报     2023年09月11日
  “荣老师”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进行科创实践。
  女孩丹丹(化名)来自单亲家庭,爸爸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姐弟俩。得知丹丹每天早起为弟弟做饭,老师们就利用周末帮她包好速冻水饺。考虑到像丹丹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荣成市第十二中学自发成立“寻梦家园”服务队。
  殷慧超是机电专业教师,经常有邻居问他“家里热水壶坏了,能不能帮我修修”“灯具不亮了,能不能给修修”……随着这种需求的增长,他便有了义务帮居民维修家电的想法,随后就在威海市水产学校组织成立了“一修哥”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
  上述两支服务队受众不同,却隶属于同一个组织——“荣老师”志愿服务团队。这里的“荣老师”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群人的代号。他们中95%以上是老师,服务场景往往出现在社区里、大街上,甚至是田间地头。当教育发生在校外,会带来什么?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前往荣成进行揭秘。

  记者 巩悦悦 王凯

“一修哥”两年义务
维修600多台家电

  8月份的一天,在荣成市北环社区,“一修哥”殷慧超和团队成员正埋头修理居民家里的“大件小件”。一位老奶奶不一会儿就拿到了修好的电热水壶,她紧紧握着一位“红马甲”的手说,“谢谢,终于又可以用了。”两年来,“一修哥”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经常出现在北环社区、康平社区、台上社区、府新社区及其周边地区,累计帮居民维修了50多台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大家电,以及大约600台电风扇等小家电。以至于后来每次见到“红马甲”,居民们都会热情地喊“一修哥来了,一修哥来了”,“一修哥”就这样演变成了对殷慧超们的专属称呼。
  殷慧超是威海市水产学校的老师。得知他教机电专业,经常会有小区居民把坏了的灯具、遥控器以及电水壶送上门。随着这种需求的增长,殷慧超就想组织一支教师志愿服务队,专门从事家电维修或电路安全检测。在居民的热切期盼中,“一修哥”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于2020年11月正式成立。
  一次,“一修哥”在做入户安全隐患排查时,有居民反馈家里的水晶灯坏了,找维修师傅上门没能维修成功,想请他们帮着看看。殷慧超回忆,水晶灯悬挂位置高,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晶,这给查找问题增加了难度,“我们的教师志愿者爬梯子上去发现,水晶灯出现的问题不多见。于是通过各种现象推测实验,最终解决了水晶灯的闪烁问题。”给居民维修家电的过程,也让15位志愿者老师的教学案例变得鲜活。而“一修哥”们的经历,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学生。“学生对维修家电非常感兴趣,其中几个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主动要求参与志愿服务。”殷慧超观察发现,两年下来,学生们的技能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如今,“一修哥”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已经由最初的5人发展成了35个人。“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从教师转为志愿者是无缝衔接。在教给学生用电知识的同时,反过来也能普及给居民一些安全用电常识,也算教师身份的延伸了。”殷慧超说。
想把英雄事迹讲给
每一位荣成百姓听

  于丽晓是荣成市滕家镇第三十二中学老师,她的另一重身份是“红色先锋”宣讲团首席宣讲员。学校位于郭永怀烈士的家乡,因为打心底里感佩郭永怀的事迹和为祖国所做的贡献,于丽晓就利用课余时间承担起了义务宣讲员的使命。
  三年来,于丽晓的宣讲次数超百次,郭永怀烈士的事迹也在不同场合讲了上百次。“我宣讲的地点不固定,曾上过机关,进过企业,去过革命故居,也到过田间地头,甚至坐上了老百姓的炕头。”虽然故事了然于胸,但每次宣讲前,她都要对着镜子反复练习,通过看视频回放纠正不和谐的手势动作和表情。
  每次宣讲英雄事迹,于丽晓注意把干巴巴的理论宣传内容变成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只有接地气,百姓才能听得进去,“给机关干部讲,理论性较强,语言更严谨。但坐上热炕头给百姓讲,就得说着方言拉家常。”
  一次,于丽晓和往常一样坐上炕头和大爷大妈拉家常,相互间熟络起来才开始讲英雄故事。讲到动情之处时,三个人已经泪流满面,“等我宣讲完,大妈和大爷拉着我的手说:闺女,你啥时候再来?讲得太好了,我们都没听够。”
  见于丽晓忙得热火朝天,身边人不禁好奇地问道,“你的本职工作已经够忙了,不利用周末休息却到处宣讲,图个啥?”每每听到这样的疑问,于丽晓总是莞尔一笑,“我是个渺小平凡的人,不为自己获得什么利益,只想在我能接触到的范围内,把英雄事迹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英雄精神的感召。”
  靠着于丽晓和其他宣讲团志愿者们的带动,“红色先锋”宣讲团每年都能吸纳一群志同道合、喜欢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加入,宣讲团的规模也由最初几个人发展到了五六十人。未来,于丽晓想继续走出去,把英雄的故事讲给荣成的每一位百姓听。
一次讲座缓解了
剑拔弩张的父子关系

  荣成市第十二中学坐落在寻山街道城后村,70%以上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学校有一名来自单亲家庭的女孩丹丹,由于爸爸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孩子的起居,女孩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弟弟做早饭。“了解到这个情况,校领导就组织老师周末到学生家进行陪伴,帮着收拾卫生,把包好的水饺和馄饨放在冰箱里冻着。”荣成市第十二中学教务副主任、“寻梦家园”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王美玉最初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进来,“之后考虑到像丹丹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留守儿童尤其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因此学校就把活动扩大到了‘寻梦家园·和悦成长’的志愿服务中来。”王美玉回忆,“寻梦家园”志愿服务队每周六在几个社区同时开展活动,“一开始只有几个人参加,现在全校70位老师都加入进来了,不少家长也踊跃报名,队伍正不断壮大。”
  当教师作为志愿者主力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会发生什么?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姜大鹏是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同时也是“新时代·新父母”家庭教育服务队的负责人。2018年以来,他和团队里的150名志愿者利用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关注乡镇留守儿童家庭、引领家长阅读家庭教育类书籍。
  一次,姜大鹏和团队成员在荣成市第三十二中学做讲座,分享主题是“叛逆期不是孩子的错”,“叛逆是孩子发展到青春期的正常现象,父母应该用一种正确方式面对沟通。”讲座结束后,一位年级主任拉住了姜大鹏,“有位家长听完讲座特感动,他本身脾气非常暴躁,对孩子非打即骂。但通过这次宣讲,他明白了父母的教育方式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从而认识到了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当。”
  回到家后,每当和孩子发生矛盾时,这位父亲都会想想家庭教育讲座上是咋讲的,开始注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一段时间下来,父子俩的关系明显缓和了许多。
6000多位荣成教师
5900多人是志愿者

  最早,荣成市有77支教师志愿服务团队,那时教师志愿者往往在商场和高铁站清理卫生及疏导交通、指挥学生过斑马线。后来有教师意识到,这些工作大部分人都能做,如何利用专业素养服务荣成市民呢?“荣老师”志愿服务团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王祖方是荣成市教体局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副科长,他同时也是荣老师志愿服务总队负责人。据他介绍,由荣成市教体局牵头,各学校前来认领所有涉及教师专业的项目。经整合,志愿服务分队由最初的77支变为45支,以学校为单位满足社会需求。其中,“寻梦家园”志愿服务队、“红色先锋”宣讲团等都隶属于“荣老师”志愿服务总队。
  能用专业知识服务有需要的市民,对教师志愿者而言很满足。王祖方透露,绝大多数志愿者非常愿意参与进来,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年志愿服务时长在200小时以上,“教育是个认真的事业,志愿服务就是课堂上的一种延伸。刚开始觉得挺累、挺困难,但当我们真正把活动做起来,社会也对我们教师给予了很多肯定。”
  当教师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呢?此行,记者也采访到了荣成市教体局副局长刘忠伟。“荣成历来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荣老师’志愿服务团队也是全心全意回报社会,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助力美丽荣成建设,营造了更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刘忠伟透露,“教师志愿者的付出,市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近两年,全市教育社会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价值2000多万元,全心全意支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据刘忠伟介绍,“荣老师”志愿服务团队中的志愿者,有95%以上是荣成当地教师,“荣成当地有6000多名教师,志愿加入‘荣老师’志愿者团队的教师人数就有5900余人,占比超过95%。”如今,“荣老师”的身影依旧活跃在大街小巷,继续践行着“红马甲”约定,他们要让慈善与公益成为最美的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