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清单”变“幸福图景”

用心用情办好为民实事,新区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齐鲁晚报     2023年09月12日
  记者 邓超 

  太白湖新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百姓需求,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实事,努力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弱有所扶,把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了一幅幅“幸福图景”。
  居民家门口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社保网络越织越牢

  在石桥镇兴隆村,郑先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无法外出工作,不仅面临着失业,还要照顾一家老小。去年,在村微信群中看到公益岗招聘信息后,他提交了个人资料。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郑先生成为公共卫生协管员,主要负责巡查村居环境卫生等工作,偶尔也参与村里的卫生打扫。
  “活不重,我干得来,有这样的工作机会太难得了。”郑先生说,多了这份收入,家里的压力比以前轻了不少。“依靠政府的救助过日子也不是个事,我既能干也愿意干,现在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增加收入,心里踏实多了。”因为肢体残疾,村里从实际出发,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都对他予以相应照顾。“一天就巡逻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在家休息,一年能拿不少于10000元,生活基本不愁。”郑先生高兴地说,“如今,孩子也学业有成,只要不放弃,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稳定的工作与收入,是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05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4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45万元;新增高技能人才97人;引领31名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366个。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170个,城镇公益性岗位196个。开展专场招聘会41场,提供就业岗位11056个。
  就业大门打开的同时,社会保障网也越织越牢,传递着脉脉温情。新区积极构建社工服务体系,发挥“济时救”工作机制,为低保、特困(特困俗称“五保”)等困难群体发放救助金,推动残疾人保障政策落地,组织街道干部、网格员全方位开展走访、摸排,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今年新纳入城乡低保对象61人,为全区1797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706.90万元。
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百姓看病更加方便

  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是群众健康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太白湖新区通过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善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切实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目前,全区医保参保人数增长1281人、全区药店省内异地参保职工就医购药“一卡(一码)通行”全覆盖共28家,实现住院、门诊跨省联网结算和门诊慢特病省内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三家。
  石桥镇前李村卫生室作为今年完成达标创建并投入使用的卫生室之一,白墙蓝瓦、窗明几净,空间宽敞,环境优美舒适。经过改造后不但环境焕然一新,且功能区域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符合就医流程,便于诊疗观察。室内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值班室、公共卫生室、健康自检室等区域,并配备有健康一体机、听诊器、血压计、药品冷藏柜、电脑等基本医疗设备和办公用品,大大优化了辖区群众就医环境。
  “大变样了!一些年纪大的村民,跑到大医院看病太麻烦,现在有个小病在村卫生室就能解决,卫生室环境好了、设施全了,就医就在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前李村村民感叹道。
  “现在卫生室创建后,群众看病就医比以前方便多了,环境也比以前舒适了,硬件设施配备得很齐全,我们工作起来也更顺手。”村卫生室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7家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改造。下一步,太白湖新区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进度,提高新区村卫生室公有化率,形成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不断完善村卫生室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让群众享受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多元养老服务体系
托起幸福“夕阳红”

  “开饭了!”中午11时25分,在许庄街道南风花园社区幸福食堂,老人们井然有序地排队打饭菜,这顿午餐荤素搭配得当,大家围桌而坐,边吃边聊,其乐融融。“食堂的饭菜很可口,吃饭时还可以和伙计们聊天,比自己在家吃饭幸福多了!”正在就餐的王大爷开心地说。
  在太白湖新区M15社区九如城康养中心,近90岁的林奶奶对这里的服务和环境极为满意,“出门散步有去处,三顿饭不用愁,生病可做常规治疗,还可以参加各种文娱活动。”林奶奶说。该中心现有床位136张,以康养中心为原点,通过养老服务智慧平台,提供订单式服务,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九如城与太白湖新区共同打造“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以康养中心为原点,通过养老服务智慧平台,接收老年人订单式服务。以周边1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为区域内近一万个家庭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
  一直以来,太白湖新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的新形式、新方法,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满足辖区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近年来,太白湖新区加快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九如城康养中心,突出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集失能、半失能老人托养照护、线上线下服务、康复理疗、保健养生、慢性病诊疗、健康管理和日间照料服务为一体,配备养老管护、健康检测、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功能模块,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需求。
  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全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助老食堂”,为老年人开展送餐服务。聚焦高龄、失能、留守、空巢、残疾等特殊老年人家庭,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进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成才之路不断拓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持续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快速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努力让校舍成为最坚固的建筑,让教师成为最美的职业,让学生获得最好的成长,整体教育质量实现了稳步提升。
  今年,新区在建成9所中小学和5所公立幼儿园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北湖二小综合楼开工建设,石桥中学西教学楼顺利竣工,渔皇路小学、鹿港小学、黄庄小学和登丰里小学等项目有序推进,新建的一批配套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5所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幼儿园申报市级评审。济宁学院附中附小教育集团、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济宁一中和天立学校等优质资源争芳斗艳,为新区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教育质量形成了逐年提升的新态势。全面加强区级教研员队伍建设,组织中小学教学视导与评价,开展教研活动,建有市名师工作室2个、区名师工作室11个,承接省级立项课题9项、市级立项课题32项,被评为全市教研工作先进单位。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成功举办“诗词赋美·情满太白”诵读大会和太白诗词吟诵大会暨中华诗词学会吟诵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新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太白诗词吟诵基地。此外,新区师资队伍形成了梯次分明的新体系。3年来,通过事业单位招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优才计划”等多种渠道,累计补充教师412名,今年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了147名教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培训培养,充分借助各类资源平台,3年来累计培训校长、教师1200余人次,实施“青蓝互助”工程,完善考评联动机制,定期举行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集中大轮训,队伍整体素质、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翻开“民生账单”,每一项民生工程的“兑现”,都推动着太白湖新区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