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河文化 汇聚合力育人

——经区实验小学“黄河文化有机融入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之路

齐鲁晚报     2023年09月12日
  记者 陈乃彰
  通讯员 栾玲玲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2020年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让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有了“路线图”“时间表”。基于此,经区实验小学课题组开展了“黄河文化有机融入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旨在以学科领域视角让黄河文化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让黄河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扎根学生心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建设,持续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精神动力。
多措并举,接续传承
  剖析问题,诊断研究现状。课题确定初期,学校组织课题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等,发现师生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很粗浅;而将黄河文化融入小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也非常匮乏。立足本校一直聚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的现状以及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文化自信”提为首要素养,即本课题研究虽面临极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只要诊断清晰,真实践、真研究,那么此项研究将极具价值。
  整体规划,架构顶层设计。确定了研究主题,课题组成员商讨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成果等;然后依据目标与成果,划分阶段性成果,商讨具体的研究举措,以期通过序列化的研究行动,完成一个个阶段小成果,突破一个个小难题,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实现对课题研究的破小题、通大题,最终架构合理、完整的顶层设计。
  引领式规划,形成科研体系。为确保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形成由“校长带头—中层领跑—骨干引路—全员跟进”的研究体系,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带动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沉浸式培训,深入把握课标。学校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等各级各类培训并组织教研组研读课程标准,以课标为教学依据,基于小学语文的情境性、实践性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多方学习、理解黄河文化,以求更精准、更科学地将黄河文化与单元整体教学有机融合。
  进阶式探索,形成教学成果。课题组从黄河文化内容和黄河精神内涵两方面探索黄河文化,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分别融入到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习中。在课题组的引领下,各年级开展进阶式探索,汇聚学科经验,以求形成黄河文化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路径和模式。
  驱动式课堂,传承文化自信。采取单元内进阶磨课、一课多磨、同课异构等形式对单元下的典型课例进行打磨,深入开展“任务驱动型学本课堂”的探索。在课例打磨同时,调整、改进,再实践、再完善,循环往复,最终形成合理的单元教学策略、路径。
  校内校外,辐射推广。研究初具成果之后,课题组成员将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研究,总结规律,撰写研究报告。为让研究成果发挥更大、更广的作用,课题组采用“校内普及+校外推广”的方式,在边实践、边验证、边推广,带动市区联盟学校卷入研究,加强成果的辐射、推广。
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教研组以单元主题梳理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黄河流域的多彩故事,形成了丰富的故事资源,引导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写故事中积淀文化底蕴。如在三下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中,拓展黄河流域的节日故事;在四上四单元“神话故事”的设计中,拓展黄河流域的神话故事。以故事为载体,推动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维护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夯实文化强国的扎实根基。
  与此同时,教研组还以单元大任务驱动学生增强使命感,将传承文化落在实际行动中,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少年。如四上四“神话故事”单元,教研组设计了“争创新时代神话故事传讲人”的大任务,驱动学生真正将文化传承付诸行动。以此为例,教研组沿着“黄河故事”这一主线,形成系列可推广、可借鉴的黄河文化融入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案例。
  在“黄河文化有机融入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课程框架的架构下,各年级以“黄河”为研究对象,开展“研”黄课程,落实“研”黄课堂,挖掘“研”黄文化。在毛主席像章纪念馆、郭永怀纪念馆、天福山纪念馆等红色革命基地的研学实践中,打破学科边界,链接多重学科素养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围绕目标,通过开启学程、深入情境——任务导航、自主建构——任务驱动、交流展示——总结回顾、迁移运用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从而建构起任务驱动型学本课堂模式。
  黄河文化有机融入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模式旨在以核心任务为统领,在情境作用下,贯穿以逻辑严密的任务链驱动课堂教学,在分析、完成任务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成长、自我提升,最终达成目标,促进思维生长。
创新发展,革故鼎新
  从“理念变”到“行动变”,优化了教研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本位教研模式,助力学科素养本位教研模式的形成;采取多元的行动研究、实践研究,知行合一、提升能力,获得了多方认可。
  从“关注课时”到“聚焦单元”,转变了教学视角。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寻找黄河文化与单元目标、单元评价、单元进程规划的契合点,以大任务、大项目、大问题为统摄中心组织单元,体现课程视角、学习立场,探索黄河文化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技术路径,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达成素养目标。
  从“抽象化”到“具象化”,丰富了黄河文化。当黄河文化的内容及内涵由抽象转化为具象后,教师的理念与行为也发生了转变,课堂便随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因为学习兴趣受得到了关注;意义理解更深刻了,因为知识关联被打通了;探究能力进一步发展了,因为学习资源更加立体、学习任务更具挑战性、学习方式也更多元。在这一过程中,黄河文化内容更加丰富,黄河人物更加立体,黄河文化也更加可视、可感、可传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