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建新模式 探索融合新路径

不断开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

日照交通能源发展集团党群工作部 庄新文

齐鲁晚报     2023年09月15日
  随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常讲常新的命题。国企需注重党的领导,重视党组织建设工作,是国有企业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实施党建经营深化融合,有利于发挥国有企业独特政治优势,将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发展动能,有力推动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也就是说要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综合竞争实力提高上来并且全面落实国有企业内部的资产保值增值为发展原则,同时以国有企业的发展成果为基础来对其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组织工作力的检验,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把关定向作用。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定位和工作方式都发生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挑战。将党相关组织嵌入到公司的管理组织结构当中才能更加有效地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机制,强化和落实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决定权、把关权和监督权,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领导地位,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党建工作要把服务生产经营、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结合改革发展大局和生产经营中心开展党建工作。通过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将党建工作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硬支撑”,有力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当前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在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融合过程中,还有部分企业或者过度强调市场化竞争和运营,片面以抓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党建工作置于从属地位,还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现象,导致党建工作没有实际效果也得不到各方支持;或者将党的领导体制僵化形式化,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现代企业制度结合不够紧密,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导致党建创新与活力不足;或者由于生产经营任务繁重,导致部分领导干部不能更好把握和恰当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的领导,制约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党的建设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得当,解决这些问题还要靠深化国有企业党建优势,进而有效推动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
三、国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一)要坚持党建机制创新,确保基层党建“筋强骨壮”。要结合国企改革、党组织换届、干部日常调整等工作,让符合条件的党组织班子成员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提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比例,确保企业决策、监督、执行各个环节都有党组织把关。集团和重要的子企业要全部制定了党委(党总支)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完善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多项配套制度,将党建工作量化管理、细化考评、硬化要求;重大事项党委会要提前酝酿,发挥统领全局、定向把关作用,对党委会议提出的问题,列成清单,对号认领,分工负责,从机制上保证问题有效解决。
  (二)要坚持学习方法创新,确保企业发展“身心一体”。要始终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推进公司党委理论中心组和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龙头”作用和和班子成员“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党委成员要坚持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辅导、带头调研,确保党课覆盖到所有党员。
  (三)要坚持党建方法创新,确保党建工作“上下联动”。为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公司党委的政治核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突出党委、党支部、党员这三个关键点,打破过去传统的党委管理党支部、党支部管理党员的单线管理模式,坚持党委成员下沉一线,包联党支部,领着抓党建;党支部成员要深入一线,谈心党员间,亲自抓党建;一线党员要连线公司党委,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党建,形成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点互联互通的管理新模式,让党委委员下沉一线有目标、有方向、有任务,让党支部创先争优有标杆、有考核、有压力,让党员参与党建有渠道、有动力、有积分,形成了党委下沉、支部引领、党员参与的生动局面。
  (四)要坚持党建体系创新,确保党建工作“深度赋能”。要持续畅通党组织“主动脉”,将支部建在一线,外地施工项目可通过联合当地支部共建的模式,让党建深入“毛细血管”,激活“末梢神经”。要聚焦国企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学习难覆盖、活动难开展”等现实问题,扭住联合联建、教育提升、作用发挥“三个关键”,实现流动党员有家、有学、有为“三个应有”,逐步探索符合公司实际的流动支部、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要坚持党建考核量化、细化、硬化,做到每月考核到支部、到书记、到党务人员、到党员,逐步形成“党建链”赋能“产业链”、“创新链”、“人材链”的全链条、立体化的全链条党建赋能价值管理体系,将党的领导融入到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形成信息共通、资源共享、渠道共用、平台共建的“大党建”格局。
  (五)要坚持管理方式创新,确保干部队伍“双向联动”。要将企业主要负责人带动抓好企业党建工作述评情况作为人才队伍建设及内部成员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考核依据,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可通过采用“上级评、同级评、下级评”相结合的360度测评方式,对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年度考核,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倒逼干部自我提升。可通过健全薪酬激励机制,调整内部收入分配关系,消除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打破传统的职务晋升序列,鼓励职工多元发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选人用人体系。
  (六)要坚持监管方式创新,确保责任落实“同频共振”。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建立可执行、可量化、可监督、可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形成“明责、履责、评责、问责”的责任闭环管理;要把督查督办与公司纪委问责、绩效考核衔接起来,周督查、旬通报、月点评、年终总评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结果倒逼、过程倒推、责任倒查;要加强在选人用人上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开展对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要驰而不息地狠抓作风建设,逐步构建起“管人+管事”“过程防控+执纪问责”“预防+治理”立体联动的大联合大监督,形成切实有效的权利制衡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决策得到全面落实。
  (七)要坚持党建载体创新,确保企业文化“融合互促”。要高度重视企业队伍建设,重点培育主人翁意识,坚持依靠事业、待遇、文化和感情留人,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人际环境、生活环境,提高员工的忠诚度;要落实好抓队伍之责,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提升质量。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担当精神,调动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坚持党建文化引领,弘扬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规范企业行为、塑造企业形象,致力于打造“引领型、驱动型、创新型、幸福型”企业,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