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烟桥笔下的济南和青岛

齐鲁晚报     2023年09月21日
  民国时的济南大明湖
  □赵瑞峰

  范烟桥(1894年—1967年),江苏吴江人,创办苏州文学社团星社,主编《珊瑚》,上世纪50年代出任苏州市文化局长等职。范烟桥一生著作繁富,代表作有《孤掌惊鸿记》《花草苏州》《茶烟歇》《中国小说史》等。
  范烟桥生平喜好游历,但踪迹不广,除江浙沪外,仅有山东济南、青岛、泰安和湖北汉口等地。
  1922年11月,范烟桥“以友好之招,动远游之兴,佣书历下,五月于兹”,他来济南,是为了助人办报。范烟桥这年11月到济南,历时五个月,直至次年3月才离开。
  居留济南期间,范烟桥对济南的社会、民俗、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察。1927年刊登在《紫罗兰》杂志上的长篇游记《历下烟云录》,就是范烟桥在济南游历、考察的记录。
  《历下烟云录》分上下卷,涵盖面广,内容相当丰富,包含地理名胜、店铺茶坊、舞台戏院、交通运输、婚丧嫁娶、服装鞋帽、建筑设计、饭庄食铺、银行信用、宗教文化等,可视为一个小型的民国时期济南百科全书。对研究当时济南的社会民俗生活,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济南因泉出名,因此《历下烟云录》开篇,就记录了非常出名的趵突泉、金线泉、珍珠泉、玉乳泉。范烟桥称赞趵突泉“突跃如沸,奇观也”,玉乳泉为“神妙绝伦”,珍珠泉因“临泉有精舍,为巨僚宴会之所,则此泉已沾高贵气味……”范烟桥颇有微词。后来范烟桥写文章《济南之泉》,再次谈及此四泉,他认为此外无更好的泉。
  范烟桥认为,“大明湖名震寰宇,顾闻名不如见面,以视明圣湖(今杭州西湖),瞠乎远矣。”虽然如此,“春尽夏初,薄言驾游,水波如穀,素心相接,空明骀荡,亦足移情”。后来他谈到大明湖时又说,“唯春夏之际,士女如云,不仅有山光水色可看”。
  范烟桥仅登过标山和千佛山,因此《历下烟云录》只言及这两山。其中,他对标山的记述颇简略,只说“山不甚高,而颇有秀逸之气,建屋数椽,可以登临”。对千佛山,范烟桥则不惜笔墨,记叙颇详:“山顶极峻峭……此峰为历城诸山之首出……”
  对于济南的市井生活,范烟桥观察得很仔细,他说,济南“通行于街衢间之车辆,计有五种,一为羊角车,一为骡车,一为马车,一为人力车,一为汽车”。各车皆有优点,如,“羊角车又有雅号,叫一轮明月,运货最繁,因为乡间可以通行,平民入城亦多有坐之者,上置布垫,或铺毡毯……颇舒服,土称小车。”当时济南的人力车则极考究,远胜范烟桥家乡苏州的自用车。
  《历下烟云录》还记录了当时济南人的服装,“青布为最普通之衣料,虽家拥千金之资,亦多有穿青布袍者,质朴为他处所不及。妇女居处,俱不穿裙,出则盛饰。女学生制服,亦用青布,皆束玄裙,故极大方。”“冬令天寒,较南方为烈,故女子之服装……上也者,帽兜斗篷,平居则旗袍;下也者,扎脚管也……”“春秋暖和,多衣旗衫,寻常短衣,亦必过腰。女孩则花花绿绿,不拘一格,有以大红为尚者……”“男子之上流者,必加褂,虽盛暑,于夏布长衫外,加黑纱褂焉。冬令有氅,较长袍约短尺许,极轻松灵活……”
  当时济南一般人家的一日三餐极简单,范烟桥说,“晨馍馍或锅饼,不吃菜;午晚吃馍馍,或佐小米稀饭。夏令复有煮绿豆为汤者,谓可以祛暑毒也。”因为当时南风北渐,范烟桥发现,“北人亦喜吃米饭,闻北地亦有种稻者”。济南的大白菜肥白阔大,煮后甘美腴润,范烟桥认为远胜他在南方所尝的“胶菜"。另外,范烟桥还写道,济南“小食铺随处有之,大都为馍馍、馒头与面,较上等者,兼治肴馔,则称饭庄……北方人吃点心极少,大概入饭庄者,即饱餐一顿而去”。
  对于当时济南的房屋,范烟桥也做了调查,他说,“房屋式样极质朴草陋,门面旧派如祠堂,新派则石库门,内室多四合式,极合分居之用。”“屋面用红瓦者甚多,其用青瓦者,皆仰置,下涂以泥,便黏着不移,换掉甚难……”“普通建筑,都为三间,一明两暗也,明以饮食,暗以寝处,而会客之所,则在左右两室。”
  范烟桥自订年谱《驹光留影录》,记载了他一生游踪的大略,其中1927年他到了青岛。在青岛期间,范烟桥“游公园,观樱花,登劳(崂)山”。
  青岛开埠较晚,相继被迫租借给德国、日本,因此青岛与济南不同,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范烟桥在青岛期间的游记《青岛一瞥录》,虽然是对青岛作“一瞥式”的简单勾勒,但涵盖面很广,能使人确切了解当时青岛的社会民俗。
  范烟桥在《青岛一瞥录》中写道,“青岛气候调和,虽盛夏亦不炎酷,晚凉往往胜衣,且多微雨。”青岛花木葱茏繁盛,“第一公园(今中山公园)绿树成荫,非常悦目。园中多日本樱花,夹道而立,花时弥望如雪。”
  《青岛一瞥录》也描写了青岛的建筑、风景等,“青岛建筑,依山势高下而建,又刻意经营,以美为归,居民建筑,绝少雷同。街道极为修整,系柏油浇制,其平如砥。汽车极适用,遨游海滨山涯,非此不乐,而价极低廉,每小时才两元。”“有名为汇泉浴场者,夏日夕阳将坠之时,士女纷集……为青岛又一风景。”崂山在青岛之东,有汽车可以通往。范烟桥去后认为“其山奇石参差,颇具玲珑剔透之观,且遍山皆树,尤使人感生趣盎然。”
  范烟桥在《历下烟云录》结尾慨叹:“此行亦以未瞻孔林,未登泰岱……为大缺憾。”因此,1933年津浦铁路局组织旅行泰山、参与祀孔的旅行团,范烟桥便与人联袂而往。《驹光留影录》记录了范烟桥登泰山,游孔林、孔庙,观祀孔典礼的情形。
  同样是收入在《范烟桥游记》的《泰岱印象》,较简略地记叙了登泰山的经过。据此文记载,范烟桥是坐一种叫“爬山虎”的轿子登山,因这种轿子时时左右移向,可以看到两边山色。登“十八盘”时,他发出“返顾来路,在云气滃翳中,如置身天衢”的感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