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月吹灯坐

齐鲁晚报     2023年09月26日
  □耿艳菊

  每当我家附近的蛋糕店门前排起长队,老月饼淡淡的甜香在空气里飘荡,便会喟叹,又到了一年中月色最美的时节。
  时光的流逝简直让人心惊,不但是人,这世上的物、事也跟着光阴在往前不停地轮转,而月亮千年万代永远是那个月亮,照过古人照今人,照过从前,也照现在。多年前让人怀恋的时光也曾在同一片月色下,想到这里,不禁释怀,仿佛那些美好的故事和故人并没有远走。
  这时候,秋风起,木叶摇落,大地生凉,虫鸣夜夜开音乐会,皎洁的明月是安静的听客。精彩处,洒在人间的月光更明亮了,如溪水一样婉转清脆,那是明月送给大地的掌声。这样的夜色是静谧安闲的,很是适合“暗香襟里闻,凉月吹灯坐”。
  香是桂花香。楼下人家的小花园里种着一棵,碗口粗,枝繁叶茂,一树碎金子似的桂花在月光里摇曳。窗户开着,桂花的甜香一阵又一阵随着起伏的秋风浮上来。我原本开着台灯在读一本小说,不经意间抬头见圆盘似的一个月亮当空挂着,又宛若一张慈祥温柔的笑脸,心头怦然一动,遂放下手中的小说,关了台灯,坐在阳台上赏月。
  小说里的故事,爱恨情仇、是是非非、弯弯绕绕,无非在说明一件事——人性的复杂和人心的幽眇。而在一轮皎洁澄澈的月亮面前,似乎再精巧的伏笔、再巧妙的布置、再生动的语言、再卓越的技巧都失去了魅力。
  望着静默不语又隐隐含笑的月亮,忽然灵光一闪,这月亮岂不就是万物混沌初开时,自然界送给人间的一部大作品吗?虽然太阳给大地送来温暖和光明,但它有时候不免有些暴烈。只有月亮,温柔地俯视着大地上的生灵,抚慰着人间的苦难和忧伤。
  想起从前老家镇子上的邻居赵奶奶,每年中秋,她都会郑重地做手工月饼。她不会像我们一样生硬地叫它们月饼,而是亲昵地称为“小月亮”。中秋节对她来说比春节还隆重,她会做很多“小月亮”分送给左邻右舍。中秋节晚上,我们那条胡同里的大人孩子都喜欢坐在赵奶奶家的院落里赏月。这是赵奶奶的生活中最热闹的日子。
  赵奶奶是苦命人,她跟着亲戚逃难到我们镇上,做了人家的童养媳。丈夫后来去了县城教书,一两个月才回来一趟,她一个人领着孩子在镇上过日子。岁月的磨砺和孤单艰苦的处境并没有让她成为一个满脸凄苦、怨声载道的妇人,而是温柔善良、平和浪漫,嘴角总挂着笑容。她常说,人在这世上,看不开的时候,抬头去望望月亮,那些委屈啊难过啊辛酸啊孤单啊就被月亮融化了,流泪时月亮也跟着流泪,欢笑时月亮也跟着欢笑,月亮是人间的知己呢!
  这时,我不禁想起张若虚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古人今人写月的佳句颇多,但最具有时空哲理意味的莫过于这几句。年年代代,人间那些悲欢离合故事大多是在月下演绎的。月亮静静地朗照着,尘世的宏大和幽微、伟岸和平凡、高贵和朴实、聪明和愚钝、欢乐和痛苦、善与恶、丑与美……都在月亮的眼底下成了一段历史、一抹烟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