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砭石文化论坛

擦亮名片,传承中医药文化

齐鲁晚报     2023年09月26日
  本报济宁9月25日讯(记者 郭纪轩) 9月22日,第三届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砭石文化论坛隆重举办,本次论坛旨在启古纳今、传承创新,探讨砭石文化底蕴,探索针砭诊疗技法,促进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交流。
  济宁市连续三年举办砭石论坛,巩固了全省针砭发源地的文化优势,丰富了全省“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内涵。近年来,全市围绕“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工作思路,创新实施了一系列反响较大、影响良好的亮点特色举措。特别是在高质量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立足济宁中医药文化积淀深厚实际,深入挖掘宣传儒医文化、砭石文化、王叔和文化,进一步擦亮了济宁市中医药文化名片底色。济宁市及县市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作为全国唯一地市参加国家中医药局新闻发布会。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全省唯一县级医院入选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实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市县全覆盖,完成7家县级中医院新改扩建,全部镇街医疗机构建成“国医堂”。建成国医大师、院士工作室1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工作室4个、省级5个,培养全国优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6名,培育“金银花”人才100名。中医药深度融入婴幼儿照护,“儒医护幼”做法获省卫生健康委表扬、推广,2022年中医药综合改革任务完成率位居全省首位。
  本次论坛由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山东中医药大学指导,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济宁市中医药管理局、泗水县人民政府主办。下一步,济宁市将充分发挥泗水砭石独有资源优势,以砭石论坛为契机,乘势而为,与时俱进,深入挖掘针砭文化、创新针砭疗法,促进优秀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融合,推动中医药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群英领航,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石学敏院士助西苑医院济宁医院针灸学科跨越式发展
培训赋能强本领 提质增效优服务
  本报济宁9月25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王碧辉) 作为全国针灸临床中心济宁分中心、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学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济宁市中医院)针灸科始终致力于满足群众多层级、多元化就诊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科室在上级部门及医院的关心支持下,多措并举壮大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名医大咖荟聚于此,特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等一大批业界“高精尖”专家,多形式、多维度协作模式常态化开展工作帮扶,辐射带动开展了众多新技术、新项目,为科室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始终坚持高端人才集聚与学科建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2015年,医院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来院建立“石学敏名医传承工作室”,多次亲临济宁授课带教,石院士讲授的“顽固性面瘫针灸治疗”“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病的临床研究”“针刺治疗吞咽障碍”“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报告”在济宁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力助推了区域针灸诊疗水平的快速提升。
  山东省名中医、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副院长王乐荣作为石学敏院士传承人,带领针灸科、康复科、脑病科等多学科医护人员先后接受“醒脑开窍”针法培训,从理论到实践技能操作,全方位学习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其中石院士的“小醒脑”的针刺法在医院针灸科治疗头痛、头晕、失眠方面,效果显著,已成为相关疾病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
  为进一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秉持“合作交流,融合创新”的理念,医院针灸科于2018年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济宁市针灸专科联盟,全市共有14家医院加盟,为区域内各医院针灸科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技术交流,专科建设领域内搭建平台。让各加盟医疗机构针灸诊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新突破,切实增强辖区居民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随着交流与学习的不断深入,西苑医院济宁医院于2021年承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醒脑开窍针刺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2022年7月举行了“石学敏院士名医工作室”揭牌仪式,让居民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专家诊疗服务。以此为依托,进一步研究制定针灸学科发展规划,促进医院建设山东省中医重点学科单位,发挥名医工作室对学科建设的带动促进作用,助力医院针灸专业向做强做优目标迈进,更好地将名医工作室成果惠及鲁西南百姓,为济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挥人才资源,汇聚群英力量。十年来,西苑医院济宁医院针灸科逐步发展,作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龙头示范带动能力。目前,学科带头人王乐荣、主任医师李书耀、副主任医师于志强为山东省名中医,副主任医师王梅生为济宁市名中医,省市名中医团队为济宁市针灸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2022年诊治门诊患者15000余人次,出院患者达到了2600余人次,组织举办10余次省级国家级学术会议及交流活动。
  2023年7月,西苑医院济宁医院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作为医院重点科室,针灸科也将以此为契机实现跨越式推进,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总体目标,突出中医特色,强化综合救治能力。形成特色优势,带动区域学科发展”为建设思路,形成鲁西南针灸特色的诊治体系并推广应用,建设出一个中医特色优势突出的国家级针灸诊疗中心,促进医院打造淮海经济区针灸诊疗新高地。
  史学敏院士(左一)带领医院专家查房。
  本报济宁9月25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张祺琦) 近日,济宁市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培训班成功举办,活动由济宁市急救指挥中心主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来自全市各急救站(点)的150余名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包括理论授课和技能操作,采用“学-练-考”相结合的模式,在实操演练环节设置了心肺复苏、车载呼吸机、气管插管等多个工作坊,由授课老师带领学员们进行分组实操演练。培训结束后,对全体学员进行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考核,经考核合格,统一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培训中,学员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扎实操练,进一步提高了院前医疗急救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为下步更好地给群众提供高质量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守护居民健康 “绿马甲”在行动
  本报济宁9月25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王芳 宋宁宁) 近日,邹城市峄山镇卫生院开展了家庭医生团队入户大走访活动,走访覆盖全部村居,以签约、续约、履约及宣传国家各项惠民政策为工作重点,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各项工作。
  峄山镇卫生院家庭医生们身着绿色马甲,手提家庭医生保健箱,穿行在各村的大街小巷及村民家中,宣传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和医保政策,对慢病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各项随访,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面对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峄山镇卫生院负责人表示,家庭医生在大走访活动中可以及时收集、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相关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进一步将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效果,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医疗服务。
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创新平时考核模式,打造实绩评价体系
  本报济宁9月25日讯(通讯员 魏中) 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立“一面红旗、三方评价、多维应用”的绩效管理模式,解决了以往“平时不算账,年终凭印象”考核的问题,树立起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
  年初分解工作任务,聚焦全年中心工作,按照颗粒化、可量化、可考核的原则,把年度工作任务细化为100项重点工作,建立《市委市政府调度重点工作进展台账》《市局重点工作进展台账》《守底线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台账》三个本子,实行“红黄蓝”三色管理,逐一明确责任科室、责任人员,各科室将承担任务和赶超目标“上墙”,实行挂图作战,实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责任。
  月度评选流动红旗,突出平时工作实绩评价,建立“月月比实绩、年底晒成绩”干部执行力和工作实绩档案,各科室突出当月工作实绩,每月形成工作总结,在局内网进行公示公开,接受全局监督。用“流动红旗”具体量化反映每个科室月度工作绩效,明确10条具体参评标准,大张旗鼓开展月度评选,通过晒工作、比业绩,局党组评选出当月工作实绩突出的科室授予“流动红旗”。同时,在办公区进门处设立公示榜,以醒目的“流动红旗”展现科室月度工作成绩,有力地激发了干部争先进位精气神。
  季度抓实平时考核,采取先月度“评科室”再季度“考个人”的方式,发挥“流动红旗”的引领作用,用科室工作实绩把准考实干部日常表现,开展“个人自评、分管领导打分和班子成员评议”三方评价,将科室工作实绩与个人平时考核成绩相挂钩,使个人考核评价有据可依,实现平时考核客观公正。2022年来先后114人次因所在科室获得月度“流动红旗”季度考核评为“好”等次。
  年终强化结果运用,对平时工作表现突出的大张旗鼓表扬,对平时考核中连续排名靠后的由局党组提醒谈话,有力地激发了干部争先进位精气神;将绩效管理评价结果与干部使用、干部培养、表彰奖励等相结合,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对获得平时考核“好”等次多的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优秀”等次;对成绩特别突出的及时提拔使用,对不适宜现岗位的及时轮岗交流,让平时考核成为衡量工作能力、判断人岗相适、评定干部优劣的重要标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