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看点

A03版:看点

A04版:看点

A05版:青未了·书坊周刊

A06版:青未了·书坊

A07版:青未了·书坊

A08版:视觉周刊

A09版:影吧

A10版:悦读周刊

A11版:悦读·专栏

A12版:悦读·看点

A13版:身体周刊

A14版:身体

A15版:人物

A16版:世界周刊

嫦娥六号任务进展顺利计划2024年前后发射   国家航天局9月29日消息,目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工作,计划于2024年前后实施发射。根据安排,嫦娥六号任务将开展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迄今为止人类已进行的10次月球采样返回均位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整体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体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嫦娥六号任务预选着陆区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以期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增进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据悉,为顺利完成月球背面航天器与地球间的通信,我国新研制的鹊桥二号中继通信卫星计划2024年上半年发射。       据新华社
天涯明月共此时   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我们迎来又一个中秋佳节。
  今年,中秋假期与国庆假期相遇,与杭州亚运会赛期相叠,让这个中秋不仅有家的韵味,更有国的情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始终是流淌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中秋节,我们在体味充满烟火气的习俗中,倾听文化的召唤;在深悟家国文化的厚重中,凝聚前行的力量。在这个祈愿人间万般圆满的节日里,品味文化韵味,厚植家国情怀,为更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我们必将收获更多幸福时刻。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情感的寄托、文化的纽带。让我们共同感受中秋意蕴,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与能量,更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赓续传统中走向未来。
“双节”首日铁路旅客比去年翻番 高速公路网流量也强劲增长,预计假期日均超5700万辆   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6320.5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国庆假期首日)增长53.2%。预计30日,全国仍将处于交通出行高峰。双节长假,旅游流和探亲流叠加,长途和中短途出行交织,铁路等部门都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我们又该如何避开交通拥堵?

  “铁公机”等部门
多措施增运力保服务

  记者9月29日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中秋国庆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6320.5万人次,环比增长20.1%,比2022年同期(国庆假期首日)增长53.2%。其中,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020万人次,环比增长24.8%,比2022年同期增长108.2%;公路预计发送旅客4002.5万人次,环比增长18.8%,比2022年同期增长32.9%;水路预计发送旅客81万人次,环比增长40.7%,比2022年同期增长48.2%;民航预计发送旅客217万人次,环比持平,比2022年同期增长143.4%。预计全国高速公路流量约6600万辆次,环比增长48.8%,比2022年同期增长43.5%。
  从29日下午开始,全国铁路、公路、民航陆续迎来出行小高峰。这个假期,旅游流和探亲流叠加,长途和中短途出行交织,铁路公路民航等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大客流。铁路方面,9月2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550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1776列。武汉、郑州、西安、乌鲁木齐、青岛等旅游城市成为出行热点地区,铁路部门通过开行夜间高铁、动车组重联运行等方式,增加运力,并加大与景区等热点区域的接驳力量。
  公路方面,根据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发布的报告,中秋国庆全国路网运行呈现三大特征:第一是行程长,跨省长距离出行明显增加;第二峰值高,流量峰值预计出现在9月29日中午时分,将创历史新高;第三分布广,拥堵区域呈多点分布。从28日16时开始,各大中城市高速公路出城方向、城市机场高速公路等局部路段车流逐步增多,28日19时左右达到峰值,并持续到29日凌晨。据了解,多个重点高速服务区,今年增设了新能源充电桩。
  民航方面,预计假期日均运输旅客210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00%,比2019年增长10%。多家航空公司在热门航线上加开了航班,并更换载客量更大的宽体机。北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均复航、增班了一批热门航线。首都机场还联合四川航空、成都双流机场开通了2条进藏通程航班。中秋当天以及其后3天都是赏月好时节,各航空公司在9月29日至10月2日每日19点至次日凌晨2点期间执飞的航线上,推出了赏月航班,旅客有机会在万米高空观赏更为清澈的一轮明月。
预计10月2日到4日
流量集中在15时到18时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博消息,截至9月30日18时,全国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交通逐步恢复正常,部分节点路段仍车多缓行,未接报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预计30日,全国仍处于交通出行高峰,特别是随着中长途自驾车流逐步到达目的地,一些过江通道、省界通道热门景区景点周边,车流将持续在高峰运行。
  假期出行,大家如何避开交通拥堵?来自交通大数据平台的分析显示,探亲流和旅游流交织叠加将导致假期全国高速公路网出行流量强劲增长。预计“十一”期间全国高速公路网通行车辆将达4.56亿辆,日均超过5700万辆,同比2022年增长46%。其中,自驾出行(小客车)流量猛增,预计将飙升至4.06亿辆,日均超过5080万辆,占路网总流量近九成,同比2022年增长52%。
  交通运输部行业研发中心大数据首席科学家郭胜敏称,29日全天的流量将突破历史最高值。之后的10月2日到4日,预计流量主要集中在15时到18时。受亚运会因素的影响,“十一”假期期间整个杭州的流量会有比较明显的增长。
  交通大数据平台的假期出行研判报告提示,“十一”期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和京津冀地区预计将承载较大的假期出行压力。其中,G4京港澳高速芙蓉立交一五点梅立交段、G1522常台高速董浜南枢纽一董浜枢纽段、G4202成都绕城高速接待寺立交桥一府河大桥段、G6京藏高速公路邓庄桥一八达岭隧道段等为各地区假日期间易发生拥堵路段,提醒大家在自驾出行前提前规划线路。   综合央视、新华网等
记者蹲点体验高速交警的假日坚守 站上一天,腿麻得不会打弯   “双节”假期首日,作为烟台“西大门”的沈海高速福山收费站迎来出行高峰,车辆川流不息。9月29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跟随烟台高速交警支队福山大队一中队中队长王俊岩,来到高速公路易拥堵点位疏导交通,感受高速交警保障市民安全出行的辛苦付出与繁忙。

  记者 钟建军 李雯娅

设置隔离车道
现场治拥堵保畅通

  从29日清晨5点多开始,福山高速收费站车流已经增大,上午迎来出城高峰,收费站出现一定距离的排队情况。
  “我们马上到达点位。”早上6点多,记者跟随王俊岩开启了一天的工作,车辆朝着荣乌高速180km处的点位赶去。“其实从28日下午5点开始,就迎来了第一波出城高峰。”说起与往年的不同,王俊岩说,今年国庆节遇上中秋节,“双节”首日车流高峰期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车流量也更大。
  荣乌高速180km处有个岔路口,直行去往烟台西港方向,右拐去往莱州、东营、烟台机场、蓬莱等方向。由于一个右拐车道,很多车辆提前并线拐弯,车速降下后导致后方压车严重,行驶缓慢。“每逢节假日,这个点位交通都比较拥堵,95%的车会从这里拐弯。”王俊岩说,他们采取设置隔离车道、允许车辆在应急车道行驶等措施来缓解拥堵。在王俊岩等人的努力疏导下,压车情况有所缓解,途经此处的车辆车速明显提起来了。
工作量大、强度高
忙得顾不上休息

  对高速交警来说,过节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也是一次“大考”。“假期我们的工作量至少是平时的三四倍。”王俊岩一边疏导车辆一边说,高速上的车很多,尤其是易拥堵点位,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形成交通堵点,“我们要引导驾驶员进行快处快赔,保证道路畅通。”
  记者注意到,在荣乌高速180km处前方,不仅设置了“应急车道可以临时通行”的牌子,高速交警还用车载喇叭一直喊话,“所有车辆请注意,应急车道可以通行。”王俊岩所在的点位,车流量一直很大,“我们每个人都有分工,我如果离开1分钟,没及时引导车辆,后面就会压车。”
  从清晨6点到上午11点多,他已经站了5个多小时,一直很忙碌。“忙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一天站下来才发现很累,有时腿都麻了,不会打弯。”对于王俊岩来说,忙得没时间休息,坐上10分钟已成为奢望。
  王俊岩老家是聊城的,今年是他入警的第10个年头,他几乎没回老家过过中秋节,和家人的假期也赶不到一块。“穿上这身警服,就要坚守岗位,用行动守护着大家平安回家。”王俊岩说,家人很支持他的工作,已经习惯了。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顺利回家,这是我们每个高速交警的心愿。”王俊岩说。节假日期间,像王俊岩这样的高速交警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为了群众出行安全,日夜坚守、默默付出,不舍昼夜站好每一班岗。
五年来,今年国庆黄金周最火 假期首日旅游消费旺,多平台订单增长明显   假期首日的火爆景象,坐实了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是近五年最火黄金周的事实。多家旅游平台9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秋国庆旅游消费“火爆”开场,各地游客量暴增,长假首日国内机票、酒店订单远超疫情前。
  携程方面表示,平台旅游订单同比去年“十一”首日增长2.8倍,相较今年“五一”首日增长20%。从出游节奏看,“十一”假期首日即高峰,9月29日单日订单量为8天假期之冠,机票、景区门票、酒店、民宿等订单同比增长明显,人气爆棚的景区包括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拙政园、中国地质博物馆等。此外,平台租车自驾游订单同比去年“十一”首日增长近2倍,较2019年“十一”首日增长1.6倍。
  飞猪数据显示,假期首日,国内游出行规模已远超2019年同期,机票、酒店等同比2019年取得双位数及以上的增速,景区门票的预订量在今年“五一”首日的高峰上继续冲高。假期开始后,机票、酒店的预订性价比环比有所提升,近一周假期的机票、酒店预订均价与两周前相比分别下降了22%、10%,“即兴出游”迎来较高性价比。
  此外,中秋国庆假期首日,途牛用户出游人次迅速攀升至黄金周出游高峰。从整体出游趋势来看,预计出游高峰将一直持续到10月4日。   据北京日报
新国标执行,“月饼刺客”淡出市场 消费者更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月饼回归传统文化本源   从“散装月饼”到“迷你月饼”;从主打“低糖健康”到主攻“跨界联名”……今年中秋,各大超市、电商平台上,月饼销售呈现“轻量化”、亲民化、潮流化的趋势。
  今年中秋恰逢月饼包装新国标执行第一年,记者注意到,在行业新规的规范下,今年的月饼礼盒价格多在300元以内,包装也精简轻便很多,以往包装繁复、价格虚高的“月饼刺客”已经逐渐淡出市场。

  月饼包装
主打瘦身环保风

  记者走访北京、福建、山东等地的多个商超,在月饼摆放区,记者看到不同于以往华丽的包装,今年中秋的月饼礼盒大都走起了“极简实用风”,月饼包装实现“大瘦身”。月饼礼盒多为塑料、纸质或铁盒包装,难以见到木质或玻璃等较为昂贵的包装材料。
  “实实在在的,也是一种环保。关键是要东西的品质,不是包装。”福建厦门消费者张先生表示。
  今年9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生效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标准明确规定,月饼包装层数不应超过3层,且不应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对包装空隙率也提出了不得超过30%,此外“月饼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
  今年的月饼不再与酒类、茶叶等捆绑销售,包装也不再如俄罗斯套娃一般一层又一层。厦门山姆会员店楼面副总经理张悦告诉记者:“我们在保证月饼不受损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了包装的层数,大多在三层左右,定价方面也比往年的月饼偏低一点。”
  随着月饼新包装标准执行,一些商家在包装的“循环利用”上下了功夫,倡导绿色低碳新风尚。原本会被丢弃的包装盒,现在也实现了再利用。月饼的包装被设计成更为实用的小物件,好吃、好玩、好用、趣味互动的同时还倡导了绿色环保的理念。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今年月饼市场健康发展态势得到巩固,月饼价格更加亲民,包装更加简约,品种更加丰富,进一步回归大众消费品属性、回归传统文化本源。
“轻食+轻量”新“食”尚
推动月饼“走下神坛”

  从消费端看,崇尚健康、节俭的消费者也成为推动月饼“走下神坛”的主要驱动力。在北京一家商超的散装月饼区,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正在仔细阅读月饼配料表,有消费者表示,出于健康因素,他们更愿意选择低糖月饼、粗粮月饼等产品。
  此外,记者还观察到,小规格的“迷你月饼”成为新宠。“小规格月饼分量只有传统月饼的一半,一两口就能吃完,避免了浪费,造型也更加小巧可爱,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银川一家超市的导购员程虹说。
  记者在该商超月饼销售区看到,单个的散装月饼价格普遍都在10元以内,盒装月饼的价格主要分布在100至300元,鲜有价格超过500元的“高档”月饼。记者也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了“月饼”关键词,按照价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果显示,月饼礼盒的最高定价均没有超过499元。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仇娟东说,月饼消费低糖化、轻量化的趋势,体现出健康、适量、简约的食品消费观念,也说明了食品消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契合度越来越高。对于月饼生产厂家来说,有助于推动企业在竞争中更加聚焦产品,把精力、技术放在提升产品质量、口味上,促进消费者和厂家相向而行。
传统与时尚融合
团圆更加“潮流”

  今年,不少月饼生产企业下足了功夫,从食材原料到制作工艺,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凸显文化的味道,体现传统与时尚融合的新趋势。
  在山东菏泽,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牡丹产业,深挖其观赏、食用、药用价值,拉长了产业链条。一款牡丹月饼就融入了当地特有的牡丹鲜花,饼面上点缀了牡丹花纹,丰富的牡丹元素让这款月饼从“里子”到“面子”都弥漫着鲜花的浪漫香气,一经推出就受到消费者青睐。“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牡丹月饼,刚才品尝了一下,味道确实不错,准备多买几盒送给亲朋好友,也给这传统佳节增添一下文化氛围。”菏泽市民付秀慧说。
  作为传统文化佳节,国潮口味的兴起,也让不少博物馆看到了传统文化带来的消费商机。记者发现,“国潮+健康”月饼的组合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在河南洛阳,龙门文创院从当地历史文化当中找寻灵感,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
  北京国家图书馆联合生鲜超市将《本草纲目》中的本草药方与时下的工艺结合,联合推出的茉莉百合月饼,就是将茉莉百合配以绿豆蓉,放进月饼馅里,同时又降低糖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
  近年来,庞大的月饼市场以及不错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消费头部企业跨界涉足。记者注意到,今年“跨界联名”的月饼“新物种”中,出现了光明乳业子公司光明冷饮与泸州老窖联名推出的“酒香月饼冰淇淋”;钟薛高与熊猫工厂联名推出的以熊猫元素为创新概念的“花好月圆”月饼冰淇淋礼盒等。此外,网红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主题乐园迪士尼也争相入局月饼业务。
消费者更趋理性
行业走向“量大利微”

  选择多了、玩家多了,传统厂商的市场空间很难不受冲击。半年报数据显示,元祖股份上半年的业绩增收不增利,净利润同比下滑22.63%;桃李面包2023年上半年也延续增收不增利的态势,净利润减少18.46%至2.92亿元。
  “消费者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不太愿意为过多包装和高价月饼买单。而且现在食品消费求新求变,消费者对口味、创新的要求提升,要留住消费者,传统月饼厂商走‘更亲民’的路线,注重产品品质,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秋月饼行业趋势》指出,营养健康、美味时尚、绿色环保的月饼礼盒仍将是市场主流。品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产品品类将更加丰富,口味也更加多样。预计今年线上整体销售将进一步增长,销售占比不断扩大,头部企业竞争激烈,量大利微的特点仍将延续,市场仍呈现激烈、有序的竞争态势。
  综合央广网、央视新闻、新华社等
中秋团圆饭消费调查: 只供套餐成“潜规则”,普遍设立包间费   “中秋节一家人想去饭店吃个团圆饭,菜比平时贵了不说,还不能自己点餐。”近日,北京市民张先生反映:他家附近的几家饭店,对中秋节团圆饭预订都设了“霸王条款”,有的只能点套餐,有的设置了最低消费。
  张先生说,他家附近有一家他常去的平价饭店,本想在那里订中秋夜的餐位,结果被告知:中秋节和国庆节当天不能单点菜品,只能选套餐。套餐分888元、1288元和1588元三种。
  “价格比平时贵点也能理解。但我家就5口人,套餐的量根本吃不完,其中不少菜也不是自己和家人喜欢吃的。”张先生说,后来他去附近另外两家饭店问了下,都存在只能点套餐、设置了最低消费等问题,最终只能作罢,“决定在家做团圆饭”。
  记者随机调查了北京40家饭店的中秋节团圆饭预订情况,其中有7家饭店表示顾客当天只能选择由饭店配好的套餐,不能自主点餐,另外,有5家饭店设置了价格不等的最低消费额度;有39家饭店都设有一定比例的包间费或服务费,其中,29家饭店明确提出将收取10%至15%的服务费,另外10家表示收取10%的包间费或100元至200元的包间使用费。
  北京餐饮行业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节假日尤其是中秋、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推出套餐甚至只提供套餐,已成为不少饭店的“潜规则”,原因主要有:节假日用餐人数多、饭店人手紧,推套餐方便后厨备料,好计划、有条理;套餐比单点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饭店经营者因成本问题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合理的,但需要提前制定公平合理的收费标准,明码标价,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如果以变相的方式收取高额不合理的费用,则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对于监管部门来讲,应当加大日常监管的力度,尤其是收到消费者投诉后,不仅要解决消费者的投诉,还要依法对相应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查处。监管部门还应当通过事前公开的约谈或告诫来提醒经营者合规经营。    据法治日报

中建二局北方公司山东分公司济南大悦城A-4项目提前冲出“正负零”   



    9月23日晚8时许,随着6#楼正负零最后一方混凝土完成浇筑,济南大悦城A-4项目全面冲出“正负零”,标志着项目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向主体施工发起“冲锋”。
    济南大悦城A-4项目重点聚焦“提质增效年”各项任务目标,全力推动公司“四个三工程”落地落实,致力“三大建造”,深耕属地发展,全力以赴攻坚高品质履约,提前30天完成冲出“正负零”的节点目标。
这顿团圆饭,他们盼了25年 武汉妈妈悬赏百万寻子,终于带儿子回老家摆中秋团圆宴   9月29日,湖北武汉,这顿团圆饭,他们盼了25年!寻子25年的武汉妈妈吴学先,带着刚刚认亲成功的儿子陈昊回老家摆中秋团圆酒席,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些年来,寻找儿子陈昊早已成为吴学先这辈子最大的事业。吴学先跑遍了大江南北,并悬赏百万寻子。今年9月26日,吴学先终于和儿子陈昊认亲。

  记者 李静 张锡坤

换上新买的衣服
带儿子回乡祭祖

  9月29日,湖北武汉,寻子25年的武汉妈妈吴学先,带着刚刚认亲成功的儿子陈昊回老家摆中秋团圆酒席,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说,“那不一样了,往年的中秋节,我从来没吃过团圆饭,我们家从来没有吃过团圆饭,今年中秋节,儿子回来了,我肯定要好好地吃顿团圆饭,这是我最开心、梦寐以求25年的事。”而陈昊爸爸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满眼里既有心疼又有幸福。
  陈昊当天穿上妈妈新买的衣服,人也显得格外精神。说起这个,妈妈吴学先心疼不止,她说:“他穿的衣服不像一个‘90’后的装扮,基本上是‘70’后都不怎么穿的。”陈昊爸爸说,“就那几件衣服,感觉穿了很多年了,外套都已经褪色了。”
  当天早上,吴学先夫妇带着儿子陈昊前往祖坟祭祖。祭拜陈昊曾祖母时,陈昊爸爸回忆说,“陈昊出生时,曾祖母还大老远赶来送尿布,下了公交车还有三四公里路要走。”陈昊和父母、弟弟与爷爷奶奶拍了迟来了25年的全家福,奶奶来到孙子身边,紧紧抓住陈昊的手,久久不肯松开。陈昊的舅妈还翻出20多年前2岁的陈昊和1岁的表妹的合影,她说,“陈昊小时候总是和表妹一起玩。”
  在寻子过程中,吴学先夫妇结识了孙海洋等同样遭遇的父母,他们相互鼓劲儿一定能找到孩子,才坚持到了今天。
大江南北寻子25年
儿子竟在同一城市

  9月26日,在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刑侦大队的会议室里,吴学先和丈夫陈真响见到了苦寻25年的儿子陈昊。被拐时,儿子只有3岁,如今已是28岁的小伙子。寻亲的心酸与团圆的幸福,都化作吴学先和儿子相拥哭泣时的一句话:“儿子,你终于回家了!”
  此前的9月21日,吴学先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透露,“我的陈昊终于找到了。我很开心也很激动,但是我现在的感觉还在蒙圈状态。25年的寻子之路终于结束了。”
  这些年来,吴学先跑遍了大江南北,与多位疑似者进行过DNA比对,没想到儿子陈昊近在咫尺。吴学先感慨:“我脑袋都想破了,没想到儿子就在武汉。”
  至于陈昊,他不愿讲起“那边”的事情。2010年,他从江西宜春到武汉打工,在武汉生活了十多年。如今,“养父”已离世,两个姐姐也都已出嫁,陈昊带着“养母”一起生活,他做着水电安装工作。拐卖,改变了陈昊的人生轨迹。看到儿子,吴学先很心疼,“从现在开始,过去已经翻过去了,回家开始新的生活。”
  9月27日,一家人吃过午饭,弟弟与哥哥陈昊聊得很开心,弟弟计划为哥哥寻找成人学校去学习。下午,陈昊回自己住的地方拿行李,准备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一起生活。
信息比对成功
寻子妈妈终于“失业”

  25年来,吴学先一直在寻子路上,寻找孩子就是她这辈子最大的事业。找到陈昊后,小儿子对吴学先说:“你终于失业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果然寻亲栏目”此前收到吴学先的求助,并为其发布寻亲信息。
  1995年7月1日,吴学先的儿子陈昊出生。1998年4月,吴学先和丈夫在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开了一家五金店,儿子陈昊在老家由奶奶照看。当年11月,陈昊生病,吴学先将儿子接到武汉。11月2日,也就是陈昊来的第二天,13点左右,吴学先正在五金店后面的房间洗衣服,陈昊独自在店里玩耍。几分钟后,吴学先没有听到陈昊的声音,就到前屋查看,发现陈昊不在店内。她和丈夫在附近四处寻找都不见陈昊的踪影,便到辖区武昌区分局中华路街派出所报了案。
  陈昊失踪后,丈夫负责养家糊口,吴学先则外出寻子。1999年,吴学先的小儿子出生。每次看到小儿子,吴学先就会更加想念陈昊。吴学先曾悬赏50万元寻找孩子,后来提高到100万元。寻子路上,她和“难友”互相取暖。
  去年6月,吴学先在体检时确诊肺癌早期。手术后,她一边背着药,一边外出寻子。吴学先更加拼命寻找孩子,怕见不到他最后一面。在她的记忆中,“孩子很聪明,会背古诗,会唱歌,知道爸爸妈妈是做‘螺丝’生意的,知道我们住在黄鹤楼脚下”。
  9月26日,“平安武汉”发布信息,公布更多寻人细节。多年来,七任民警接力寻找。蔺永康是武昌区分局刑侦大队民警,也是此案的第七任办案民警。
  根据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局反馈的线索和吴学先夫妇通过寻亲网站获取的线索,2015年、2019年,民警和吴学先一起先后到浙江杭州、河南周口等地寻找比对相关疑似人员,但遗憾的是,通过DNA鉴定,均未比对上。
  9月12日,江西警方突然传来消息,江西省宜春市的一名男子与其特征很相似,而且巧的是,该男子目前正在武汉打工。9月14日,当蔺永康拨通该男子的电话后,对方完全不相信,甚至认为民警是骗子。
  9月15日中午,该男子来到武昌区分局中华路街派出所配合警方采集了血样。随后,样本被立即送往武汉市刑事司法鉴定中心,经与DNA比对,确定该男子正是25年前失踪的陈昊。
  9月21日,吴学先接到警方电话时,她正在外地寻找儿子的线索。“没想到信息比对成功,这好像很简单,但过去25年走的路太难太漫长。我找不到有效的办法去寻找儿子,只是觉得在路上奔波是最好的方法。”
  吴学先透露,原本考虑到孩子的想法,不想办认亲活动了。这两天,母子俩还在沟通中。“不知道能不能办认亲活动,我尊重孩子的意愿。”吴学先说,“找到陈昊不是终点,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爸爸妈妈还在路上,希望更多孩子回家。”
  吴学先盼着今年中秋节的到来。“以前都是看着别人过中秋节,现在终于可以一家人过中秋节。”那一天,她计划着,一家人在一起好好吃一顿团圆饭。没想到9月29日,今年的中秋节,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回迁安置公告   北湖片区开发项目东安置片区C地块回迁居民:
  济南市天桥区北湖片区开发项目东安置片区C地块安置房已具备回迁条件,计划于近期为回迁居民办理回迁手续,现将回迁安置相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及所需材料
  (一)时间安排:2023年10月12日至2023年10月14日
  (二)办理地点:天桥区东泺河路232号明湖润庭底商
  (三)所需材料:请回迁居民持《济南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原件及复印件1份、被征收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7份(正反两面复印在一张A4纸上)、已交纳房屋差价款收据原件及复印件2份、银联卡(交纳房屋差价款、物业费、水电费,仅限借记卡)、房屋维修资金(仅限邮储银行手机银行APP)。
  被征收人无法亲自到场的(含产权有共有人的,其中一方不能亲自到场的),被委托人须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7份、被征收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7份、《授权委托书》及上述其他材料办理回迁入住手续。
  被征收人去世的,请相关权利人携带房产继承公证书或律师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份,及上述其他材料办理回迁入住手续。
  二、过渡费发放截止时间
  东安置片区C地块回迁安置房过渡费发放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15日,逾期未办理回迁安置入住手续的居民不再计发过渡费。
  三、注意事项
  1.请回迁居民按规定的时间办理回迁入住手续,不可提前或延后。办理回迁手续同时一并结算安置房差价款。为保证现场秩序,非回迁居民禁止入内。
  2.办理回迁安置手续时每户原则上限定2人进入回迁现场。
  3.因各种原因在上述规定期限内未办理回迁手续的居民,另行通知回迁手续办理时间。
  咨询电话:0531-58591326
济南市天桥区北湖片区开发工作现场指挥部
2023年9月30日

李北山: 在书画间聆听历史深处的吟唱   “如果我们将一张一尺见方的宣纸无限放大,会惊讶地发现,这张小小的宣纸不再是一个二维的平面,而是变成了一个立体的辽阔空间。它就像一片一望无垠的大地,在我们眼前延展开来,有足够的承载和养分,来孕育一个艺术的中国。”《宣纸上的中国》出版后,文化学者李北山笔耕不辍,近日推出系列新作《宣纸上的中国2》,以中国古代宣纸上的书法、绘画等为鉴赏对象,讲述相关的艺术故事,探讨艺术的鉴赏之道,领略宣纸上的中国的艺术之美、文化之魅。近日,李北山接受齐鲁晚报记者专访,认为中国书画欣赏是从美开始的——“从形式之美到文化之美,而终于听到一个心灵在历史深处的吟唱,我们会与之唱和,我们也就参与到这艺术生命的成长之中”。

记者 曲鹏

艺术的故事
有道又有趣

  记者:水墨烟云,大千世界浓缩于笔墨宣纸,古人可以将世态、情绪、意蕴和思考放在尺寸之间,而且是当时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传达方式。当前社会,你认为这种传达方式的作用力,还有多大?受众的数量和理解力,相比之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北山: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熟知《千里江山图》,但你是否见过真迹呢?我想绝大多数人会给出否定的答案。
  艺术的精神传达实际上由三个部分构成:创造、传播及欣赏。在古代中国,文人阶层推动了这一进程,其实是一种小众的文化形态,但在今天,艺术成为大众的艺术。它突破艺术作品本身的局限,通过图像实现了大众传播。对大众而言,是否看过真迹并不影响我们对《千里江山图》的了解和热爱,它在今天的影响力,比古代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大得多。这是由传播和欣赏所造就的艺术的作用力,创造另当别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一,就在于我们创造了异彩纷呈的艺术经典,我们面临的现状就是:更多的人看到艺术,更多的人热爱艺术,但我们也更需要学习如何欣赏艺术。《宣纸上的中国2》就是直面这些艺术经典,尝试去解读它们,试图确立一种观看之道,引导人们如何去欣赏艺术经典,真正感知中国之美。
  记者:你认为更多大众如何对书画欣赏保有兴趣和接受能力?这些兴趣和接受能力,对人生又有何积极影响?
  李北山:艺术是心灵的,因此,艺术也会帮助我们每个人构建自己的心灵世界。我希望触摸到那些伟大作品中的心灵。为什么《宣纸上的中国2》会从王懿荣的绝命词开始,探究那些汉字中藏着怎样的士之精神?《兰亭序》为什么提出了无解的“时间的谜题”?潦草的《祭侄文稿》藏着什么样的“生命的奥义”?《虎溪三笑图》中藏着怎样的玄远的哲学?自残而潦倒的徐渭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命运?“西园”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文人的心灵归宿……我讲述作品和人的故事,和读者一起踏上一场跨越时空的旅程,进入他们的时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精神世界。我反对高高在上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艺术研究,我用故事的方式让艺术走进大众的视野,有道,有趣,让读者认可它是一部“艺术的故事”,从而真正感知艺术之美、文化之魅。
伟大的作品
皆不可复得

  记者:中国书法艺术长河中,很多臻于化境的作品,反而不是刻意书写而成,而是闲笔、书信、临时起意,涂抹勾画之间,却成千古绝唱。你能否结合相关具体作品,谈一下为什么会如此?这种信手拈来却成蔚然大观的现象,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李北山:伟大的作品皆“不可复得”。《兰亭序》是王羲之酒酣之后的神来之作,据说第二天酒醒,他自己看到《兰亭序》,都震惊不已,无论如何重写,再也写不出其神韵。黄庭坚评《寒食帖》,“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加上《祭侄文稿》,古往今来,“不可复得”者,此三大行书而已。《宣纸上的中国2》各自讲述了这三部作品的故事。这些并非刻意书写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绝唱,首先,它们是属于个体的,是关于生命的;其次,它们又是属于时代而超越时代的;再者,它们是完成于书写而超越书写的。比如《兰亭序》,展现了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密码——“感时”,即人对自然的感知和适应,感知时序流转,适应自然变迁,这是人对生命的自我观照。在那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春日,王羲之体会到人的深沉的孤独和对生命的无边的伤感。在永恒的宇宙面前,人生短暂,瞬间即逝,生命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在王羲之的浩叹中,惟其短暂,快乐才弥足珍贵。《兰亭序》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那一片纸,承载着他的追问和感叹,终于不朽。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兰亭序》?因为对时间的感伤就埋伏在每个人的内心。
  记者:在文化成就上,苏轼是永远绕不开的一座高峰,也是大众最熟知的一位“顶流一线明星”。书中也重点写到了他的《寒食帖》《渡海帖》。你能否谈一下苏轼的书法意蕴,对当前大众的审美和精神导向有什么启示?
  李北山:《寒食帖》是中国三大传世行书之一,一般人看来,它“不好看”,甚至苏轼被奉为“丑书”鼻祖。为什么会这样?苏东坡曾戏称黄庭坚的书法为“死蛇挂树”,黄庭坚则戏称苏东坡的书法是“石压蛤蟆”。中国的书法艺术,正是从宋书开始,由“有法”到“无法”,进入书写的自由之境,苏轼于此居功至伟。他曾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诀也。”这句话就讲出了书法艺术的“个性”。苏东坡今天成为“顶流明星”并不意外,因为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苏轼是最为光芒四射的大文人,能将艺术创造、人生境遇和审美理性合而为一者,仅此一人而已。
  记者:书中简要谈到艺术品收藏,认为收藏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艺术的流传。从过往的历史纬度看,确实如此,因为当时同道、同行之人众多,仍然是知识分子阶层观摩、追求、传承、安身立命的必然需要,因此收藏圈层的品鉴力水平长盛不衰。然而当今的民间收藏,确实失去了早期的基本需要,更多的是将之当成一种“资产”,出于对资产价值的保值增值需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北山:这里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艺术经典的问题,大部分经典作品都藏于博物馆,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它是我们所共有的,“所看即所得”,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观看,学会欣赏,由此而亲近艺术,亲近传统,发现中国之美;另一个是艺术收藏的问题,我们刚才谈到了艺术的大众化,收藏是一个重要途径,艺术的商业价值与其文化价值并不矛盾,相反,商业价值会推动文化价值的生成、传播以及扩大。不存在没有商业价值的艺术。
把艺术
作为一种媒介

  记者:书中提到了“观看之道”,你认为对书画作品要“用眼看”和“用心看”,即视觉获知和心灵感受,这是艺术审美的两个实现途径,而且应该是递进的逻辑关系。针对这两个方面,能否进一步谈一下具体观点?
  李北山:这基于我的一个艺术观点:艺术是文明的星光。如果说民族的、国家的、经济的历史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白昼的光芒,艺术则如夜空的星光,传达着世界的诗意。那些星光来自光年之外,仿如我们辽远而神秘的心灵世界,有时候我们只能凭借想象到达;这星光中最迷人的,是月之光辉,那是月亮映射的太阳的光辉,但它本身又是如此独特的存在,带给我们一个神话般的世界。
  艺术是文化的表现,表现的是一个文明的共性,又是观念的表达,表达的是生命的个性——艺术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秘境。因此,我们说,中国的艺术是美的,这种美不仅在艺术所创造的独特的语言和形式,更在其所展现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魅。中国的艺术又是心灵的。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艺术的创造中,是从他的心灵开始,而终于美;一个真正的欣赏者,则是从艺术的美开始,而终于艺术中的心灵。所以,当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艺术,总是从美开始——从形式之美到文化之美,而终于听到一个心灵在历史深处的吟唱,我们会与之唱和,我们也就参与到这艺术生命的成长之中。
  记者:在本书中,似乎遗漏了范宽、八大、吴昌硕等历史高峰,为何如此取舍呢?是准备将该书作为系列写作,后续再做增补吗?
  李北山:《宣纸上的中国》是一个系列,第一部只是一些点的汇集,到第二部,就有了意识的系统化,譬如对书法源流的梳理,对三大传世行书的解读。我的计划是写大约五部,虽然都是从具体的作品、人物或者专题入手,但最终能够勾勒一个完整的中国书法与绘画的艺术史。因此,范宽、八大、吴昌硕等艺术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以及作品和事件等都会在后续的著作中加以呈现。
  记者:作为当代学人,在中国博大宏广的水墨烟云之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李北山:我惊讶于中国的艺术之美和文化之魅。我就像海滩上四处游荡的小孩,捡拾海浪带来的那些精美的贝壳和石子,通过它们推演、想象那些来自大海的故事。我一直在大学中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课,其中中国的艺术是重要的构成部分。我们的文化就像这大海,博大精深,我越是深入,越发觉自己无知,我却越加着迷。我写作《宣纸上的中国》系列的初衷就是“艺术作为一种媒介的观念”,因此我尝试着将我对艺术的感受、思考用故事的方式分享给大家。我又为此深感荣幸。
齐鲁好书榜   (9月)

  本榜单从当月最新出版的文学艺术、历史传记、思想社科图书中,参考图书网店的数据及专业书评媒体的评价,以人文性、思想性、趣味性为标准,筛选出一本重点推荐图书和九本好书,期待其中的某一册能够进入您的内心。
重点推荐
  电影《奥本海默》的热映,引发了读者对《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一书的关注。这本书是关于“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最为完整的一部传记,也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电影《奥本海默》的灵感来源。
  从20世纪初奥本海默在纽约上西区度过的童年时光到1967年离开人世,本书追溯了奥本海默的一生,探究了奥本海默谜一般的个性。这是一部深入内心的传记,无论在研究资料还是撰写过程中,作者都秉持一个观点,那些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和决策,在奥本海默身上甚至可能还影响到了他的科学研究事业。奥本海默曾是释放核威胁的推手,但后来他致力于遏制核威胁,奋勇地将我们从核弹文化的歧途上引开。
  在本书长达25年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参考了成千上万份文献记录,它们来自国内外的档案资料和个人收藏。本书还参考了国会图书馆中奥本海默自己留存的大量文件,以及联邦调查局在超过25年的对奥本海默的监视活动中积累的数千页记录,作者还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名密友、亲人和同事。
  此外,关于曼哈顿计划和奥本海默,理查德·罗兹的《原子弹秘史》也值得一看,这本书从社会和政治的角度,全面反映了原子弹研制的时代背景,科学和政治的相互作用,以及科学家与政治家的对话和冲突。
  《中国文化中的饮食》
张光直 主编
王冲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著作,由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张光直主编,作者为史景迁、薛爱华、许烺光等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顶级学者,每人著述一个朝代的饮食风貌: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谷物、牲畜遗迹,到汉魏六朝墓地壁画中的庖厨图;从唐诗宋词中描绘的进士及第宴、家宴、离别宴,到明清老饕妙笔生花的各色食谱;从清代官颁条规《光禄寺则例》记载的“满汉全席”,到近代来华的西方观察者面对中国菜的惊异、赞叹、沉醉……全景展示中国饮食的诞生、沿革、流变,传统与创新并存,博采众长与对外传播交织,讲述一段关于“饮食”的精彩历史。

《另一个女孩》
[法]安妮·埃尔诺 著
胡小跃 译
好读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作者为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说一如既往用平淡疏离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在“我”出生前两年已经去世的姐姐影响自己整整一生的故事。10岁那年,“我”偶然从母亲与邻居的闲聊中知道了一个秘密,发现母亲其实一直对另一个女儿念念不忘。姐姐叫吉内特,作为一个已经去世的人,她永远地活在父母的心中。而“我”自己在父母眼中是“贪吃”的、“胆大妄为”的、“令人讨厌”的。“我”瞬间长大,也变得偏激……年幼的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是无条件的,一旦她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痛苦和不幸便已降临。

《小孩共和国:二战遗孤的社会实验》
[法]萨米埃尔·布雄 马蒂亚斯·加尔代 马蒂娜·吕沙 著
马雅 陈秋含 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二战后,欧洲各国数以百万计的孤儿或被遗弃的儿童在街头流浪,成为摧毁他们世界的冲突的受害者。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一场重要会议,会集了当时欧美诸国的教育界、慈善界精英,号召其进行一场社会实验,将这些孤儿组织起来,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自治“共和国”,肩负“市长”“警察”等社会职责……在这一个个小小“政体”背后,教育家们试图在孩子们身上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看这些小小的身躯和头脑里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这次实验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遗憾落幕,但它给后世的教育改革、慈善事业管理、儿童心理学和人道组织行动方式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范用:为书籍的一生》
汪家明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范用先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出版家。他的一生,是为书籍的一生。本书即以“书”为线索,呈现其一生的出版风貌: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腥风血雨中的读书、做出版,到新时代波澜中的编书、出书、设计书,再到晚年的写书、推广书,凡七十余年,历经坎坷,唯文化坚守不变。书中披露了《读书》《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的创办历程,《西行漫记》《傅雷家书》《干校六记》《随想录》等经典图书的诞生始末,也叙写了范用与李公朴、陈白尘、田家英、启功、王世襄、罗孚、丁聪等师友的交往故事。“书多、酒多、朋友多”,其行事为人每每见出人情之美、人文之光。

《抱歉,我动了你的脑子:一位神经外科医生的悲喜故事》
[美]弗兰克·维托斯克 著
吴程远 译
果麦文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本书作者弗兰克·维托斯克原本是一位钢铁工人,半路转行学了医,误打误撞进入了有“医学桂冠”之称的神经外科,由此开启了一段甘苦相依的修炼之旅,也见证了那些事关生死的黑色幽默:患有21三体综合征且只有一条椎动脉的安迪、抱着小兔子玩偶与死神抗争的瑞贝卡、抢在脑瘤杀死她之前生下孩子的莎拉……他每天要面对的是“疼痛”“创伤”和“瘫痪”,要打开造物主最不愿让人动的“脑子”,要每时每刻行走在刀锋边缘,也要有接受失败和死亡的勇气。这本纪实故事集在描画那些撼动人心的生死时刻之余,也以自嘲幽默的笔触记录了神经外科医生的
心路历程,思索生命的可贵与脆弱。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
[德]韩炳哲 著
安尼 译
中信出版集团
  作为一种符号,仪式流传下来,代表了承载着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秩序,是人们共同的认知方式和价值体系,由社会成员在仪式中分享象征物造成,它提供了一个立足点,我们借此能够理解时间/历史。在作者看来,仪式的消失是对生命的亵渎和庸俗化,是把生命变成生存。作者对仪式的考古学寻踪和人类学探求,并非旨在恢复旧日的仪式,而是期冀建构今日的仪式或仪式感。这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关乎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地”,这正是东西方哲学家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理想。

《彼得罗夫流感》
[俄]阿列克谢·萨利尼科夫 著
李春雨 译
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这部后现代小说被誉为“当代俄罗斯最好的小说”。后苏联时期的叶卡捷琳堡,一种可怕的流感正侵袭着彼得罗夫一家。彼得罗夫是一个28岁的修车工,患上流感后,在酒精和阿司匹林的双重作用下,危险地行走在谵妄与癫狂之间。而他的前妻彼得罗娃正试图遏制内心积压已久的杀气。流感的隐喻是将后苏联时期社会,尤其是“锈带”老工业区的破败现状描绘成一种众人难逃的传染病,通过一场流感影射弥漫在俄罗斯普通人中的失落与焦虑。苏联解体后,几代人的信仰化为泡影,在痛苦的社会转型期中,普通人陷入价值和身份认同的困境,每个人为梦想的破碎付出代价,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而彼得罗夫正是这样一个活在“二手时间”里的人,他用虚构的故事讲述真实的人生。

《上野千鹤子的午后时光:自由、幸福、底气》
[日]上野千鹤子 著
熊韵 译
磨铁·铁葫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上野千鹤子打破“贩卖思考,不贩卖感受”的原则,在这本随笔集中破例聊起人生中一个个让身为女性的她感到不舒服的时刻,以及这些时刻如何激励她找到力量,拥有自由,获得人生的主动权。从不讨人喜欢的小孩,到迷茫自己是否会像母亲一样结婚生子,又像祖母一样老去的少女,再到恋爱时请男人感谢自己前男友的个性女人,最后成为喜欢飙车,痛恨别人看自己书架,让大家不要逞强,勇敢承认自己弱点,互相支撑着活下去的另类大学教授……作者坦陈自己的亲情、爱情、工作和生活,向读者展现自己从未示人的另一面。

《一路到夏天:爱与渴望之歌》
[新西兰]菲奥娜·基德曼 著
蒋慧 译
后浪|四川文艺出版社
  菲奥娜·基德曼是新西兰备受尊敬的小说家之一、女性主义作家,她的作品以诗意律动的语言及现实主义的风格刻画了不同时代下性格各异的新西兰女性,讲述这些女性的人生际遇及其中暗涌的情感流动,引起许多读者的共鸣。本书是为了纪念作家80岁生日而出版的精选短篇集,收录的13篇小说被巧妙地分为四个部分,旨在模仿爱情的四个阶段:迂回、渴望、迷途和本色。如译者所言,讲述这些故事时,“基德曼不在小说里做评判,不会为女性划定唯一正确的路。她只是呈现,只细致入微地刻画女性的一生或片刻”。
巴学园的教育   □佐野和彦

  “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吧。”1981年,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根据儿时在巴学园的真实经历创作了《窗边的小豆豆》。小豆豆第一次去巴学园和校长见面后想:“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这个人”就是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
  巴学园创立于1937年,1945年即毁于战火,在小林宗作校长70年的人生中它只存在了极为短暂的一段时间。《巴学园的父亲:小林宗作传》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小林宗作更为详尽的一生。作者佐野和彦拜访了小林宗作的儿子金子巴先生、朋友、同事、学生等相关人士,亲身到巴学园原址和小林宗作家乡实地调研,并且大量阅读小林宗作撰写的诸多作品以及能查找到与小林宗作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了有关小林宗作的详实资料,历时两年写成这部小林宗作传记,帮助人们了解小林宗作的生平故事、教育思想和理论建树。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向前看,看到二十年以后。”这句话被小林宗作一直挂在嘴边,他认为教育不能只看眼前,要看到不同教育内容在儿童生长阶段尤其是幼年阶段的影响,尤其要关注教育对孩子整个人生的影响。
  《窗边的小豆豆》让全日本的人们带着感动了解到了巴学园的教育是多么非同凡响,多么充满自由,同时又是多么卓尔不群。然而,我认为除了站在学生立场上看到的东西之外,巴学园的教育还有几个重要之处。
  第一,开始综合教育,是巴学园小学的重大特点之一。这与宗作老师所谓“小学人数以少为好”的观点密切相关。这拯救了尚未开始分化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们。例如,某年三月三十日出生的孩子与四月五日出生的孩子仅有数日之差,入学的时间之差却要拉开整整一年。成年后的一年权且不说,六七岁前后的一年时间,在发育阶段上却有巨大差异。所以,把一、二年级学生并班学习,就等于一、二年级学生都要上两次一、二年级,调整授课方式,就有可能进行密度更大的授课。三、四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同样并班。到了五、六年级,各年级学生出现了各自的倾向性,就要采取以各自所期望的课程为核心安排课程的办法。
  宗作老师的理想是不要让一件事仅仅在一个科目中学过了事,要尽可能让这件事与所有科目发生关联,而且要在学生们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学习”的情况下,通过玩耍记住、理解、体验。所以,这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问题,还是教育方法上的复合教育。
  第二,教师的想法和热情,当然是开展这种综合教育很大的因素。对这种教育有共鸣的年轻人也是有的。例如,即使是东大文学系毕业生来当小学老师,也只有代课教师的资格。尽管如此,学校毕竟引进了东大毕业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似乎积极性很高,总想用自己的方法授课。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时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评论,认为孩子们每天光玩儿了,“到底学习了没有”?然而反过来说,孩子们扎扎实实地学到的东西都留在了他们的记忆中,但不是以刻板的学习形式,而是作为玩耍中的感觉记住的。所以,这种教法可谓巧妙,可谓卓尔不群。
  因为是小学,形态再特殊,当然也要放在文部省教育指南框架之内,六年时间要教授什么,都是规定好的。尽管如此,只要指导老师有能力,就可能把语文课出现的内容,与历史课、作文课、算术课、地理课关联起来开展教学。对孩子们来说,不知道自己上的是历史课还是算术课抑或是语文课,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学习还是在玩耍,但却大感兴趣,不知不觉就学到了东西。《窗边的小豆豆》中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学习的描述,但在黑柳女士的心里却丝毫没有留下“被迫学习”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非同凡响的教育方法。
金子巴先生的话
  ……东大文学系毕业的老师们知识丰富,他们教小学语文课教得多么符合自己的理想,我没在现场,不了解详情。但我觉得,他们实施的教育大概是非常符合自己理想的。而且,父亲也是任凭老师们自由教学的。例如,只要天气好就会走出教室。学历史,去九品佛的寺庙比憋在教室里好得多,学生还能认识路上田间的植物,以及日本地理、算术、百分比等,什么都可以讲给学生听,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课教得非常扎实。我觉得指导老师的能力超强。
  比如,《窗边的小豆豆》里黑柳女士好像一次批评都没有挨过,其实黑柳女士老是挨批评,只是绝对没有采用过让她受到伤害的批评方式而已,所以黑柳女士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批评。我想,老师们是在认真考虑好批评与表扬之间的平衡之后才提出批评的。这是一种领袖的力量。父亲总说:“狗也好,狮子也好,都不能打。鞭子抽到身上的瞬间,产生的唯有仇恨。爱的鞭子是不存在的。”在家里,父亲也从来没有举手打过孩子。老师们十分理解父亲的这些理念。没有这些老师们的力量,恐怕巴学园又是另一番模样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巴学园的办学方法自不必说,每一位老师的力量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当然,学校小,学生与校长的接触从未断过,但授课本身靠的全是任课老师的力量……
  第三,许多读过《窗边的小豆豆》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巴学园这样的自由教育在战争期间是怎么做到的?”正如黑柳彻子女士在后记中写的那样:如今,我们已无法直接请教宗作老师了,详细情况不得而知,只能在已知的范围内进行思考。
  无论怎么说,最大的力量就是宗作老师的思想和信念。
  教育必须是自由的,不受任何束缚。
  教育只能把真实教授给孩子。
  教育不可无视孩子的感性而用于其他目的。
  宗作老师以此三点为核心,把体态律动教育置于教育的原点之上,实践了对孩子的综合教育。这三个观点在宗作老师的内心化作了坚强的意志而发挥作用。
  还有,必须教给孩子的“真实”又是什么呢?我想,对宗作老师而言不就是“大自然”吗?要找到的是生存在大自然中的自我,而不是生存在人造流程中的自我。宗作老师在故乡榛名山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成长起来,在其中萌生了自己的音乐观,像文部省唱歌那般把成人的感受强加给孩子,让他感觉到叫人无法忍受的不自然及与生涩懵懂的孩子之间的偏离,让他把自然节奏当作美的源泉去追求。这种本质的美,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变化,其艺术价值也不会因媒体推出或宣传而提升。这种教育不是执行某月某日开放泳池的决定,而是天热了就去游泳,天晴了就去散步,在户外接触大自然,并把这些当作天经地义的事情来做。
  如果真正的美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变化,那么,真正的教育也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变化。所以,无论是战争中还是战后,宗作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从来没有任何改变。教育孩子与战争没有关系。金子巴先生抒怀道:“父亲并没有因为正处在战争之中,就把战争搬进学校。只有衣服之类带上了战争色彩,却从未说过美国是敌人的话。战前战后,父亲没有任何变化。”可见,宗作老师的信念是:真正的教育是不受时代潮流影响的。难道不是吗?
  (本文摘选自《巴学园的父亲:小林宗作传》,内容有删节)
86岁科普奶奶   图/文/视频 王媛

  “我叫林育真,别看我有点老,但是我今天讲的课很新颖,要认真听哦!”9月28日下午,在济南市历下区盛和小学,林育真一开口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这是林育真今年的第7场公益课堂。偌大的报告厅里,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跟着林育真幽默风趣的讲述跳跃着。
  林育真今年86岁,是妥妥的“80”后。她2003年退休,别看她满头银发,步履蹒跚,却连续20年活跃在济南甚至全省各地的中小学科普课堂上,是孩子们眼中亲切而又博学的“科普奶奶”。林育真祖籍福建,1954年考入山东大学生物学系。退休前,她是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长期从事动物生态学及动物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她便发表过很多科普短文,还出版过《动物生态学浅说》《生态学》等一系列教材。
  退休以来,林育真老人全身心投入到生物科普中。这些年,她编写出版的各种科普读物有30多种。“退休后能专注地做科普,其实也挺充实。”在她的桌子上,摆放着她为孩子们创作的一系列科普读物,这些科普书除内容丰富之外,还易懂好记、生动有趣,特别适合孩子们阅读。
  2014年,她开始进入中小学校园做科普公益课堂,与孩子们近距离交流生物科学的奥秘。如今,林育真在省内各地累计讲过的公益科普讲座已经有110多场。2016年,她加入了山东省青少年科普专家团,成为里面年龄最大的科普老师之一。
  为了制作出孩子们爱看的PPT,做每次公益讲座前,林育真都会坐在电脑前反复修改,一直忙到深夜。有时候遇到电脑上不会的操作,她会到处讨教,直到把课件做到满意。每做完一场讲座,她会认真回顾、复盘自己的课,找出缺点与不足,不断改进完善。除了上公益课,林育真依然在坚持创作,她刚出版的系列科普书籍《地球不能没有动物》在2022年被推介为全国百种优秀读物之一,热销全网。
  上完盛和小学的科普课,林育真开始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公益课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是她的追求,原创和创新是她的要求。长期做公益科普的经历,让林育真看到了孩子们眼中对知识和大自然的渴望。
夫妻“马夫”   图/文/视频 张中 王媛

  9月27日早上,天刚蒙蒙亮,邵刚捧着一大盆新鲜的草料走进马厩,嗅到味儿的马儿立刻围上来。趁马儿们大快朵颐之时,邵刚拿起工具开始打扫马厩。一天的养马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今年41岁的邵刚是滨州博兴县伏邵村人。在他的记忆里,爷爷就是赶马车的,父亲也是从十几岁就开始在生产队赶马车、养马。邵刚从小就长在马厩里,七八岁时就牵着马出去遛着玩,对马的喜爱早已根深蒂固。2000年左右,结婚后的邵刚夫妻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开始养马。夫妻俩从一匹马开始,慢慢养到了现在的28匹马。
  邵刚养的马是山东一带特有的品种,叫渤海马。渤海马曾经广泛分布于滨州、东营、潍坊和烟台的沿渤海地区。进入本世纪,随着农业机械水平的不断提高,渤海马的役用功能基本丧失,目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这种马性格温和、耐力很好。虽然现在田间作业早已机械化,但是在邵刚的家乡,下完雨之后的红土地十分黏,机器很难进入田间作业。这时候,渤海马就拉着马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开始劳作了。这种场景虽然不太多见,但是足以看出渤海马吃苦耐劳的特性。
  除了在田间劳作,邵刚养的渤海马还经常被东营、淄博等地人租赁,在婚庆上一展英姿。因为渤海马性格温顺,很受婚庆公司的喜爱。锣鼓喧天的婚礼上,渤海马淡定从容,即使放鞭炮和礼炮,马儿也不会受惊。不论是马队还是新郎官骑着马接新娘的情景,都充满了浪漫气息,为整场婚礼加分。
  对于这些马匹,邵刚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料。他和妻子每天早晨四五点起床,打扫马厩,添水加料,忙活完要3个小时。中午和傍晚,都要重复一遍早晨的操作。邵刚家里还种着30多亩地,地里的玉米丰收后,秸秆全部加工成饲料用来饲养马。
  每年春天,邵刚的渤海马开始配种,经过十一个月的孕育,马厩里每年都会诞生十几只小马驹。这些小马长大后,或者销往全国各地,或者被雇主租赁,换来的收入让邵刚养活了一大家子。

纪录远洋   在井建民之前,中国尚无电影作品涉足远洋渔业。由山东导演井建民团队制作的纪录电影《大洋追鱼记》,将于10月8日在全国上映,这是井建民导演继中国首部远洋题材人文纪录影片《大洋深处鱿钓人》之后,制作的第二部远洋题材电影。第三部纪录片《大洋上的风筝》正在创作中,计划明年拍摄。近日,井建民接受齐鲁晚报专访,讲述一个中国电影人纪录远洋的故事。

  记者 倪自放            

重回大洋
  中国首部远洋题材人文纪录影片,是井建民制作的《大洋深处鱿钓人》。三年前,《大洋深处鱿钓人》获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评委会提名,该片首次将目光聚焦国内远洋渔业、远洋鱿钓渔民群体。为了完成这部片子,井建民和他的拍摄团队跟随以“鲁威远渔979号”为代表的鱿钓船远洋拍摄五个月,用细致的镜头记录下鱿钓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世界。
  时间从《大洋深处鱿钓人》获得金鸡奖提名再往前追溯三年,2017年5月6日,《大洋深处鱿钓人》摄制组结束了大西洋的拍摄,回到国内,朋友们让井建民讲讲船上的故事,当时井建民说:“打死也不会再去大洋上了,好好过日子吧。”井建民说,那个时候不愿意讲,可以说是没有心情讲。当时觉得大洋之行,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历险和修行。只有一个愿望,好好过日子。
  从大西洋回到国内三年后,井建民还是食言了。2019年底,他又带领摄制团队跟随金枪鱼钓鱼船奔赴印度洋,拍摄了第二部纪录片《大洋追鱼记》。
  让井建民决定重回大洋的,还是第一次远赴大洋时的经历,“当我打开当初拍摄的素材,看到那些朝夕相处的船员兄弟,我失声大哭了一场。”随着第一部远洋纪录片《大洋深处鱿钓人》后期剪辑的不断深入,井建民的内心深处,也被船员兄弟们深深地感染着,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他们有着自己的追求,是一群通过努力,希望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的人。“这是一个内心装着沉甸甸爱的质朴的特殊的劳动群体,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劳动群体,他们勇敢地走进大洋,带给家人温暖和富裕,让梦想成为现实。当我有了这些感受,重回大洋拍摄的念头再次被点燃。”
解读未知
  上世纪80年代从山艺毕业后,井建民进入电视台工作,那时他就有了拍海洋纪录片的想法。2006年,43岁的井建民辞职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终于实现了自己拍纪录片的梦想,他镜头首选对准的是威海及周边的近海渔村、渔民生活。
  但在井建民的心中,他期待能拍摄一部关于跨洋捕捞渔民生活的纪录片。“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感知海洋、认识海洋、传播海洋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唤。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有责任讲好海洋故事。山东省作为海洋大省,威海市作为海洋大市,我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更觉得责任重大。中国远洋渔民在大洋中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情感世界又是怎么样的?许多未知期待我们去解读。纪录电影这种表达形式是最真实、最客观的,也是最直接的。”
  拍摄《大洋深处鱿钓人》之前,远洋捕鱼纪录片在中国还是个空白,井建民说:“我看过许多国家有关渔民与海洋的纪录片,除了一些富有竞技性的海洋垂钓捕捞系列纪录片以外,纯故事性的、讲渔民生活的比较少。同时,在影片的表现形式上带有大量的解说旁白,运用纪录电影讲述渔民深海故事的更少。”
  2019年12月25日,《大洋追鱼记》摄制团队从沙窝岛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乘船出发。团队5人中有3人是去过南大西洋的“老师傅”了,他们开启了第二次大洋影像之旅。
  《大洋深处鱿钓人》是在大西洋上拍摄,《大洋追鱼记》是在印度洋上拍摄,两次深入远洋,体验各不相同。井建民说,大西洋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最狂野的海洋”,它的狂野给拍摄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心理上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大风大浪天气,需要四五个人齐心协力才能保证摄像机的稳定,水雾模糊了镜头,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为躲避大风大浪,渔船不断在南纬42度至47度间来回穿梭。“《大洋追鱼记》这次在印度洋的拍摄,渔船没有进入大浪区捕捞,大都在南纬20度作业,仅有的一次台风,我们也安全躲过。”
滔天巨浪
  两次拍摄,金枪鱼钓与鱿鱼钓不同:鱿鱼钓是船抛锚后停车作业,金枪鱼钓船无论放钩、收钩都是在行驶中进行,船头风浪会迎面扑来,一台十几万的摄像机被打翻报废,一台大疆航拍机也在印度洋上撞船沉海,一台小型水下摄像机撞碎进水。
  困难太多,但拍摄不能停,井建民和同伴只能想各种办法克服。为防止摄像器材被海水腐蚀,拍摄时必须把摄像机包裹起来。三脚架三天两头需要修理,否则拉不动栓,“湿度、盐度太大。”
  很多场景都是摄影师在近乎眩晕的状态下拍摄的。有些特殊的取景角度取景需要摄影师做出“危险动作”,虽然做足了保护措施,但依旧极其考验心理承受能力,“滔天巨浪翻滚而来,好像马上就要迎头拍下来……”
  “我们还自己设计了拍摄辅助工具,把摄像机伸到接近海平面的位置拍摄。风浪大的时候,要把三脚架用绳子固定,将摄影师捆在围栏上,还需要另外两个人每人拴着一根安全绳抱住摄影师帮他保持平衡。”
  为了拍摄到金枪鱼被钓上来的水下过程,摄制组自制辅助工具,让水下摄像机紧紧贴住船底。因为渔船始终是在行进的,所以摄制组努力拍摄了无数次,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总结经验再拍,终于拍到了电影中非常精彩的水下上鱼场景。这也是整个片子的高潮部分,实属不易。
  除了拍摄难度的增加,摄制组也会经常见证捕捞过程中的惊险场景。267号渔船的二副,由于对甲板上工作的生疏,收钩抓卡子时,发生船员受伤事故。随后二副也成了受伤的一员。井建民说:“渔船上除了几个职业船员外,都是新手,得有一个学习、熟练的过程,事故就是在第一天收钩时发生的,还好没有生命危险。”
  井建民说,大洋有它狂野的一面,同时也有柔情的一面,在两部纪录片的画面里,也有美轮美奂的日出、晚霞,柔如缎面、平静如镜的海面,美不胜收,这是大洋暂时的喘息。
深海孤独
  奔赴大洋,摄制和捕捞的强度是一方面,最难熬的,可能是大洋上的孤独,对于摄制组和船员而言都是如此。
  《大洋深处鱿钓人》有这样的情节:一个常年漂泊在渔船上的船员,多年以来不会用微信。在登上“鲁威远渔979”出海之前,才学会使用这个软件。而有的船员说,因为在渔船上干了一二十年,回陆地生活有时都会不适应。大副孙永新劝船员,在海上干活,能坚持下来,最主要的是得忍得住寂寞,嫌苦怕累肯定干不了这份工作。
  在船上,鱼来了就是紧张、忙碌的高强度工作,而风平浪静的时候,船员们也坐在一起聊聊天、健健身,互相沟通一下感情。纪录片也呈现了船员生活的一些温馨画面,比如嬉闹的小猫、小狗;船员精心伺候窝棚下极其珍贵的绿叶蔬菜;船员们坐在一起唱唱歌,回想一下人生精彩时刻;船员陪船长一起看他90多岁老母亲视频,被家人的那份挂念感动,等等。井建民的镜头记录下他们真实的微笑和泪水。
  在《大洋追鱼记》中,没有通过视频和家人见面的场景,但有类似的故事情节,267号渔船的梁船长,每次出海都要带一本厚厚的相册,一家人的温馨影像全在其中。每当想家、想念亲人的时候,都要拿出来翻看,并告诉身边的船员,这个是谁,这是在哪里等。一天丰收了,梁船长高兴地拿出相册,指着相册中的女儿说:“今天是我女儿的生日,是女儿的生日保佑我今天获得丰收,我得感谢我的女儿。”言语中,那种情感的流露很感人。
  井建民说,大洋之行是自己人生的一场顿悟,同时也有很多遗憾。顿悟的是,在海上想问题跟在陆地上想问题不一样。比如说,当你想念家人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想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就如《大洋追鱼记》结尾处一位船员发出的感慨:“以前没有出过海不知道,出了一趟海才知道,原来陪伴才是最重要的、最宝贵的。”
  而遗憾主要来自摄制方面,“两次大洋拍摄的素材在后期的构思剪辑中,总感觉到拍摄的内容和画面有那么多的不如意和不足。有些场景没有把握好,导致故事点缺失等。遗憾还是很多的。”
  因为对船员们的大洋生活感同身受,井建民愿意奔赴大洋,记录这一群体,“他们是在狂风巨浪、无常天气、摇晃世界里生存的劳动者,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我们一样丰富,他们对生活和我们一样抱有美好的期待。在他们身上,勤劳、勇敢、坚韧这种优秀品质体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愿意为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去从事这样一种超乎人们想象的艰辛工作。”井建民说,“平凡和伟大并不矛盾,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这个时代最普通的样本,我敬佩他们。”
  (作者为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

古装喜剧是个筐   □师文静

  近日,古装合家欢喜剧《兰闺喜事》播出,古代版“搞笑一家人”的温暖故事轻松幽默很是“下饭”。随着《兰闺喜事》《鹊刀门传奇》等纯喜剧的播出,古装喜剧以不一样的气质回归大众视野。
  《兰闺喜事》由刘琳、李嘉琦、杨皓宇、任豪领衔主演,讲述了单亲母亲杜如玉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在大城市江临置宅,以期望让四个女儿春锦荣、春佩兰、春半夏、春可灵都能嫁入“门当户对”或“非富即贵”的人家,却不想歪打正着地促成了几段事与愿违的姻缘。
  剧中,刘琳饰演的市井泼辣、操心唠叨的母亲杜如玉,加上四位性格各异的女儿,展开各种凑巧、反转的搞笑故事。春家大姐春锦荣高冷爱美,30岁还嫁不出去,操碎了母亲的心,杜如玉带着春锦荣到处相亲遭遇各种倒霉又搞笑的事儿。安置在江临后,春家大姐第一次相亲,就用二姐春佩兰做的糕点毒倒了相亲对象,第二次相亲被人群裹挟进员外家的结婚喜事,赔了份子钱又丢了人。
  大姐春锦荣阴差阳错与富家公子看对眼。春家二姐春佩兰勤劳乐观,操持家里的所有家务,是“苦命老二”担当,还阴差阳错在外面捡了个习武的公子来家里做家仆,上演怎么也不搭的倒霉CP。三妹春半夏知书达理、理智冷静,只讲道理不讲亲情,与“文化人”沈忘言展开笔枪纸弹。四妹春可灵仗义可爱,行走于江湖打抱不平,并且随时能闯祸,与当朝四皇子是一对欢喜冤家……而杜如玉与杨皓宇饰演的郭振生也上演爱恨纠葛,一个泼辣豪爽,一个温文尔雅,性格互补但是不对付。多年前郭振生采摘的草药间接毒死了杜如玉的丈夫,杜如玉和郭振生的故事相爱相杀,戏剧张力很足。
  《兰闺喜事》与此前刚收官赵本山主演的《鹊刀门传奇》都是古装群像喜剧,但非常明显的是,该剧喜剧性上不及后者。《鹊刀门传奇》对喜剧元素、喜剧技巧和人物、喜剧结构的呈现非常纯熟,剧中经典的喜剧看点非常多,仅是赵本山的几个“掉凳儿”基本功呈现就成为热点,这部剧各种系扣子、抖包袱、捧哏、做差势等,喜剧技巧密集穿插又不露痕迹,观众笑点被牢牢抓住。而《兰闺喜事》没有复杂的喜剧技巧,更多的是围绕人物的性格做喜剧效果,人物都立起来之后再用“一波三折”“不断反转”等技巧讲故事。比如,二姐和捡回来的“武二代”路不平都是“倒霉蛋”,那么喜剧效果就是将倒霉这个看点一竿子捅到底,倒霉叠加倒霉,最后也比较搞笑。再比如,三妹春半夏刚正不阿、帮理不帮亲,家里算错账少交了税,她母亲告到官府,在处理母亲杜如玉和师叔郭振生的事情上,“胳膊肘往外拐”,将性格特色发挥到极致,制造各种矛盾冲突和喜剧看点。
  近一两年,情景喜剧、合家欢喜剧逐渐回归,成为影视剧创作的热点。如何在幽默搞笑的基础上,寻找贴近观众的价值观表达成为重要创作要素。《兰闺喜事》围绕四个女儿的婚事展开故事,对准的是当下流行的女性题材创作,而剧中四位不同性格、不同情感经历的女性的婚事嫁娶,又传递出很多当下观众关心的不同代际婚恋观冲突、不同爱情价值观等,将现代女性关心的问题带回古代社会,讲的还是“女性不管在任何年代都可以将幸福握在自己手中”这一主题。剧中的母亲渴望女儿能加入豪门,但女儿们在各种情感关系中碰壁、磨合,最终追求的其实是尊重自我价值的幸福选择。剧中有很多桥段,不忘对各种行为展开讽刺,比如闺蜜一起逛街顺带讽刺一些女性的炫富行为等。很打动观众的一些温情表达和剧情反转,最终落脚到亲情和爱上。
  古装喜剧不会只讲一个与当下完全无关的喜剧故事,当下的创作更多是将古装喜剧作为一个筐,在古装和喜剧的外壳内尽量多地装下更多当下话题。再比如,武侠情景喜剧《鹊刀门传奇》,讲的是古代江湖上的故事,江湖大侠的家国大义主线下,装下了对明星直播、割粉丝韭菜、饭圈乱象等的讽刺。
  当下荧屏上,纯喜剧尤其是情景喜剧很稀缺,但笑声又是观众所需要的,近一两年品质不错、贴近当下的创作,往往都被观众给予更高的口碑。最新的纯喜剧创作也在努力抓住观众的笑点与社会脉搏展开创作。《瓦舍江湖》《医是医,二是二》《破事精英》《今日宜加油》《鹊刀门传奇》《兰闺喜事》等新作,都以展开各元素、类型的融合,以短剧形式,密集制造笑点,追求网感化,以求留住观众。喜剧给观众带来笑声、陪伴性,其讽刺性也带来爽感,在娱乐方式多元的当下,期待更多新作为喜剧类型创作注入生机。
我们买票给伍佰唱歌   □宋说
 
  最近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娱乐现象:伍佰在自己的演唱会上,被迫成为“指挥家、伴奏家”,60多岁的费翔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追星对象,凤凰传奇的歌曲不再是广场舞“专供”,90后00后也跟着“蹦得欢”……以前觉得“有点土”的偶像,突然“将年轻人的心儿摘下”,一些老牌的偶像们越来越红。
  伍佰演唱会现场的“反常”,是最近很火热的话题。这位出道快三十年的老歌星,在各地举办的演唱会不仅场场爆满,现场气氛更为神奇,演唱会主角伍佰被晾在一边,全场粉丝心甘情愿花钱唱歌给伍佰听,急得舞台上的伍佰连连示意“该我唱了”。
  从网友发布的现场视频来看,伍佰的演唱会就像是一场伍佰和粉丝之间的抢歌大战,伍佰从最开始的唱一句接一句,到后来起个头就被迫“下班”,最后只能无奈做个指挥,麦克风也不用拿,用肢体指挥左边右边的观众合唱。现场的气氛整齐划一,伍佰指哪儿哪儿唱,观众唱得整齐,唱得响亮,有歌迷调侃,“一场演唱会下来,只有伍佰的嗓子没哑。”作为一个开演唱会的人,伍佰更像是一个帮忙组局的人,网络上“伍佰不用自己唱的演唱会”“唱不了一点”等热梗不断。年轻人对伍佰的这种疯狂喜爱,连伍佰都忍不住疑惑:你们都是25岁,为什么会听我的歌呢?
  说到这种持续翻红的偶像,更是绕不开费翔。随着今年暑期档上映的电影《封神第一部》的火热,“初代偶像”费翔彻底燃烧了年轻人的心。经过网友各种深挖和片方释出的细节,费翔的魅力已经不止于“人传人”的“商务殷语”,更在于他作为演员的专业敬业。为了路演的好状态,他在电影拍摄结束也持续健身保持强健的胸肌,亲自为电影《封神第一部》通宵制作英文字幕,第二天还保持饱满的精神出席活动。后续他接受《十三邀》访谈,和许知远聊作家安·兰德,聊玛丽莲·梦露,透露出的学识和涵养,让主持人许知远都感慨自己与费翔相处是“与童话人物共度的三个夜晚”,年轻人感慨,“(费翔)有颜值、有风度、有实力,难怪我妈看不上我现在追的星。”
  伍佰、费翔、凤凰传奇,这些老牌偶像们被当代年轻人称呼为“妈妈严选、妈妈优选”,越来越多的老牌艺人在年轻人的圈子里火了起来。年过四旬的凤凰传奇组合开演唱会,台下坐满了20岁出头的听众,他们全场大合唱“乌蒙山连着山外山”,男生女生还会自动分段对唱,90后00后在现场简直是一场大狂欢。参加某乐队综艺被说“没什么新意”的水木年华,在音乐节上把摇滚和民谣穿插演唱,连唱9首歌的火热程度不亚于个人演唱会。年轻人曾经将这些老牌艺人当热梗看待,现在却对他们投入了由衷的佩服和喜爱。
  老牌偶像们能在年轻人的心中点燃一把火,这神奇的情景让伍佰也对此疑惑。他在演唱会上问观众:你们才25岁,怎么生活有这么多痛苦呢?之前中年人才会说“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现在年轻人却说起了“年少也听李宗盛,一直哭到不惑年”。
  或许是当下年轻人渴望的真实、真挚、走心的情感,在老牌偶像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用温柔的气质触摸到了当下年轻人试图隐藏起来的柔软情感。费翔在电影《封神第一部》的全国路演中每场必到,对每一位热情的观众都能温柔礼貌地微笑回应。这样戳人心窝的温柔,也存在于伍佰的歌里。他唱“莫怨天、莫尤人,命顺命歹拢是一生”,还劝你遇见坎坷想开点,“来来来,喝完这一杯,还有一杯”,歌词句句温柔戳心,像是给人一个结实温暖的拥抱。李宗盛的歌也让年轻人感同身受,网友说“听他的歌好像就是要讲自己的故事一样”。
  老牌艺人们身上的温柔气质真实得感人,这让当下爱豆们在舞台上无病呻吟的唱跳,或者台词直白的嘶吼“自由”,有种被制造或者放大的刻意,老牌偶像温柔的真挚因此更加珍贵。虽然某一位老牌艺人的翻红是一个视频,或者某个行为的凑巧,但当下年轻人喜欢“考古”,越对他们的过去“考古”,越能发现这些老牌艺人从作品到性格品行的优质,拥有“拆盲盒”一样的惊喜。
  比如狂野外表下的伍佰,曾经也是漂泊在外,暂时失意过,却仍然不言败、敢打敢拼的年轻人。此前参加某综艺时,歌手张蔷说自己只想收工回家,让当下年轻人感觉,坚定“说不”也没什么大不了。费翔令人惊叹的外表之下,是默默苦练坚持健身的超级自律。这些老牌偶像们的实力和性格双重圈粉,正在当下的年轻人之间形成一种正面的影响力,他们身上温柔的气质,对年轻人来说是一剂疗愈的良药。

从李焕英到林双 张小斐:展现细腻温暖的演技   在目前热播的电视剧《好事成双》里,演员张小斐用细腻的表演,让一个决心离婚重新出发的女性角色深入人心。从《你好,李焕英》中的李焕英因温情的特质出圈,到如今在都市题材中饰演的女性角色再次令观众共情,张小斐的细腻演技值得点赞。
  记者 宋说

女性成长
  作为张小斐获得金鸡奖后的第一部电视剧,她在《好事成双》中的表现于开播前便受到很大关注。剧中,她饰演的林双本来是一个学霸且事业成功,却选择为了孩子回归家庭,做了十几年全职妈妈。张小斐的演技给林双这个角色赋予了很多接地气的真实色彩,林双面对出轨的丈夫不仅表现出愤怒、失望、无奈等情感,还展现了坚强和聪明的一面,用层层递进的表演,展现出女性在情感关系中一步步受伤心碎的情绪变化。
  剧中很多细节都展现了一位全职妈妈想要跳出家庭,接触社会的不容易。首先是来自公公婆婆的阻碍,这两人对林双担任全职妈妈的家庭付出极度不认可,他俩在家闲着也不愿意帮忙带孩子,导致林双偷偷去上课进修也要找个借口,甚至还要中途跑回家给公婆做饭。张小斐对这些生活摩擦做出了细节化处理,在各种鸡飞狗跳的剧情中,观众看她就像身边真实存在的一位朋友。
  在婚姻关系中,林双需要为自己和女儿争取权益,决心离婚,为自己的未来重新出发,张小斐出色的演技让角色栩栩如生。她发现丈夫卫明出轨后,首先是保持冷静隐忍,同时默默收集更充分的证据,当卫明提出离婚,林双没有和他大吼大叫,表现出了一种意料之内的心冷。同时,张小斐在剧中和丈夫对峙的时候感情层层递进,从开始压低情绪的阴阳怪气,到被不讲理的丈夫气到噎住的感觉,再到后来干脆释放情绪,大声嘶吼,让观众的情绪也能跟着角色走,产生共鸣。无论是表达情绪崩溃的独白时刻,还是机智地与渣男分道扬镳,张小斐拿捏住了细腻的情感表达。同时,女主角和女二号之间的对手戏也非常吸引观众,两人关系从敌人到互助的变化,观众看起来毫无违和感。
飒爽清醒
  《好事成双》中的林双一角不仅是优秀的事业女性,同时也是一位母亲。这不是张小斐第一次饰演妈妈,此前她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饰演母亲李焕英,将角色诠释得温暖有力,充满生活气息。张小斐凭借李焕英一角获得了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金鸡奖的颁奖词这样评价她:“表演清新松弛、沉稳投入,细节塑造丰满立体,对生活和时代感的把控恰到好处,用真情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张小斐最早怀揣着“电影梦”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和杨幂、袁姗姗、焦俊艳成为同学,后来活跃在喜剧领域。更多观众被她堪比“爽文”的逆袭经历所吸引,同时也在观察着这位作品不太多的“最佳女主角”,此后的演技还能否承受奖项的重量。
  从正在热播的剧集《好事成双》来看,张小斐扛住了此前“最佳女主角”的褒奖,由她演绎的林双真实且恰到好处,聪明机敏却做不到时刻保持冷静,是一位职场优秀女性,但不至于霸道自信到“用鼻孔看人”,背着生病的女儿狂奔到医院,也没有特别夸张地表现一个母亲手忙脚乱的状态,张小斐用生活流的表演把人物角色立住,观众的观感是“既有妈妈李焕英的那种如沐春风,又带着现代女性的飒爽清醒”。
  张小斐抱着电影梦进入演艺圈,却在喜剧界“蹉跎”了十年。就像张小斐自己说的那样,喜剧对她锤炼演技其实非常重要,“没想到演小品给我带来这么多,没想到小品把我一步步引回到电影这条路上。我特别感谢走过的每一步路,都能牢牢地抓住,没有放弃”。从李焕英到林双,能够把这些生活流的角色演绎成功,离不开她此前演喜剧的经历。张小斐还有很多待播的作品等待和观众见面,在犯罪悬疑题材影片《拯救嫌疑人》中,她将出演一位女律师,让人更加期待不一样的张小斐。
突然听不见?别错过“黄金救治72小时” 专家提醒:对突发性耳聋,“急病”还需要“急治”   近年来,随着工作生活压力增大,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者覆盖全人群,在儿童及青少年中也不少见。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科中心副主任、耳内科主任王明明提醒,突发性耳聋有一定的治疗无效率,要注意抓住其治疗的黄金72小时。
  记者 秦聪聪

突发性耳聋发病率升高
青少年儿童也不少见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科中心副主任、耳内科主任王明明介绍,广义的突发性耳聋包括所有突然发生的耳聋,临床上突发性耳聋一般是指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指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一侧耳或双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由于发病原因不明,出现突发性耳聋就医后,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系列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突发性耳聋,比如听神经瘤、脑部占位、脑血管病、中耳炎急性发作等。”王明明说,对于没有其他疾病原因的原发性听力损失,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睡眠障碍、熬夜、失眠、情绪激动、久处噪声环境,但也有些患者发病并没有明显诱因。
  王明明指出,以往,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发人群,多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中年人,但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在各年龄段的发病率都有所提高。
  其中,年轻人受娱乐性噪声损伤等因素影响较大,老年人在患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如果有较大的情绪波动,也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以成人发病为主,但儿童及青少年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为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医生所重视。
  王明明介绍,病毒感染是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学习压力过大及其带来的睡眠障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突发耳鸣是常见症状
发病72小时内干预最好

  “突然耳聋之后,如果及时就诊,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完全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有半数患者可以恢复部分听力,但也有小部分患者听力恢复情况不理想。”王明明强调,一旦发现听力受损,需要积极就诊,检查确诊后,及早干预。对于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而言,发病72小时内属于治疗的黄金期,发病两周内,也可获得较好的有效率。随着时间延长,治愈几率会逐渐下降。
  因此,学会识别突发性耳聋的症状,有助于疾病及早发现。王明明介绍,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除了不同程度听力下降外,还常伴有耳鸣、耳闷胀感、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
  “有相当多的患者并不是以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突发的耳鸣其实更为常见。”王明明提醒,90%以上的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会有耳鸣症状。如果在生活中发现一侧耳朵突然出现耳鸣或耳鸣加重,就要关注自己是否存在听力下降,及时进行听力诊断。
  除此以外,由于耳朵除了负责听以外,也是身体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患者可能因为突发眩晕,忽略听力的下降。因此,在感觉天旋地转或行走不稳时,可以捂住一侧耳朵,进行单耳听声的对比,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听力下降。当然,对老年人来说,出现眩晕时,还要注意脑血管意外的排除。
  据介绍,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主要依靠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听性脑干等检查,当然外耳检查也可帮助观察外耳道、耳廓、鼓膜有无耵聍、异物等。
  此外,有眩晕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前庭功能检查,还有些患者需要完善头部CT、MRI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通过以上检查,有助于医生分析病因,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听力管理应
贯穿患者全生命周期

  根据耳聋分型和听力下降程度,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激素、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止晕止吐等药物治疗。
  王明明坦言,突发性耳聋有一定的治疗无效率,有部分患者不能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
  “如果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期,一般三个月之后治疗基本无效,没必要再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王明明说,突发性耳聋三个月之后,如果患者有一定的后遗症状,听力没有康复,可根据后遗症状以及听力情况,选择辅助治疗。
  例如,遗留有明显的耳鸣,可进行耳鸣的声音治疗;如果患者的听力仍然较差,可选配助听器;对于极重度耳聋的患者,助听器可能疗效欠佳,建议做电子耳蜗,即人工耳蜗的植入手术。
  进行耳鸣的声音治疗、助听器的选配或人工耳蜗植入前,必须到专业医院进行相关评估,才能选择最适合的康复治疗手段。
  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管理,应该贯穿全生命周期。临床中,不乏有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后,恢复了正常听力,但由于工作压力过大、休息不好、过度用耳等原因,导致疾病复发,再次治疗,效果较差。
  当然,疾病的治疗不如有效预防。王明明提醒,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作息、饮食规律、营养均衡、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等,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风险。要注意保护听力,避免长时间、大音量使用耳机,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等。  尽量减少饮酒,因为大量饮酒可能使内耳缺血,从而导致听力下降。再就是注意精神状态的调整,避免大喜大悲。

如何保护好听力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
◎除了听力下降外,还会伴有耳鸣、眩晕等不适症状
◎越早治疗,恢复可能性就越大
◎生活中应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
◎使用药物前,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过敏成分,重点 应注意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拯救过早“老化”的颈椎,从纠正不良姿势开始   长期伏案、久坐不动、缺乏锻炼……不少人年纪轻轻,颈椎就频频发出预警信号。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且日益呈年轻化特点。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候志会提醒,颈椎病多因不良姿势引起,长期伏案工作和低头都很伤颈椎。
  记者 秦聪聪 通讯员 闫旋

  候志会介绍,颈椎病是由于退变、增生等因素影响,导致颈椎间盘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化,从而导致周围神经根、脊髓、血管或其他相关组织受刺激或压迫,进而引起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或体征。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有不同分型。其中,最常见的颈椎病分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各类型的60%-70%,主要表现为颈痛和颈部发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用力及深呼吸会加重症状),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
  需要注意的是,脊髓型颈椎病致残率高,它以颈部脊髓受累为主要表现,可出现四肢麻木、无力,严重时表现为不完全或完全性瘫痪、大小便失禁、肌肉萎缩,合并肢体及躯干麻木,胸腹部“束带感”、烧灼、冰凉及蚁行感。除此以外,还有颈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等颈椎病类型。
  虽然不同分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有较大不同,但年轻人如果出现经常落枕、颈肩酸胀、上肢麻痛、抬手困难、头昏乏力、胸闷心慌等状况时,就要当心是否患上颈椎病。
  据流行病学调查,年龄增长、伏案就座、繁重劳动、睡眠不足、肥胖、枕头过高等,都是颈椎病的危险因素。颈椎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究其原因,与个体的生活习惯、姿势异常有关。慢性劳损,是造成颈椎不堪重负的重要原因,长期低头玩手,相当于脖子负重25千克。
  颈椎病的存在,影响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那么,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颈椎病呢?
  对此,候志会提醒,仅有医学影像学上的改变,比如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等表现,并不能单独诊断为颈椎病。
  事实上,在50岁以上人群中,大约80%的人在放射学上都会显示出退行性改变,但他们中大多数人并没有临床表现。因此,颈椎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如果您已经出现颈椎疼痛或其他相关症状,请及早到医院就诊治疗。”候志会介绍,多数颈椎病患者可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少数严重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在科主任贾红玲的带领下,形成了针灸治疗颈椎病系统且有效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案,包括齐鲁龙虎交战镇痛针法、项七针疗法、芒针、头针、中药封包治疗、放血疗法、拔罐疗法、督灸、脐疗、隔物灸法、药棒穴位按摩治疗、穴位贴敷、火针、穴位埋线等中医药特色疗法。
  当然,与其等到颈椎“受伤”再去接受治疗,不如未雨绸缪提前预防,避免其急性发作或继续恶化。
  候志会建议,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颈部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长时间固定姿势等不良习惯。坚持适度运动,尤其是颈部伸展、颈部转动和肩颈部放松运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使用合适的枕头和床垫,注意避免颈部受伤,同时坚持定期体检。

又到流感高发季,山东疾控专家建议—— 每年都应接种新流感疫苗   随着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变大,以流感为主的各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也开始蠢蠢欲动。流感有哪些症状?它和普通感冒有何区别?如何预防流感?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记者 张如意

冬春季节容易出现
流感流行高峰

  53岁的刘先生曾因一场流感差点丢了性命。“持续高烧、浑身没劲,两天后开始呼吸困难。”刘先生这辈子也没想到,自己竟会对空气感到“饥渴”,大口大口吸着气,却还憋得难受。在当地医院,刘先生被诊断为“间质性肺炎”,治疗后效果不佳。于是他来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呼吸科就诊。
  当时正值冬季流感季,医院保健呼吸科主任鲁德玕根据多年经验,首先想到这很有可能是流感引起的并发症。诊断明确后,为刘先生紧急启动抗病毒治疗及其他支持治疗,病情才逐渐好转。
  “幸亏他来得及时,否则就拖成重症了。”鲁德玕说,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严重。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在冬春出现流行高峰。据全国流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南方个别省份流感检测阳性率略有上升,主要由A(H3N2)亚型引起。每年流感在全球可导致300万至500万重症病例,29万至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由流感引起。
流感不等于
普通感冒

  很多人认为,流感就是严重些的感冒,事实真是如此吗?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刘倜表示,流感不等于普通感冒。
  第一,季节性不同。流感的流行季主要在冬春季节,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第二,病原体不同。流感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普通感冒是由各种呼吸道病原体导致,如腺病毒、鼻病毒、呼吸合胞病毒等。第三,症状不同。流感病毒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为主,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普通感冒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也可出现低热,通常几天时间即可自愈;第四,治疗方式不同。流感一般会有相应的特效药,如达菲等,普通感冒则需要对症处理。
  刘倜介绍,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流感并非“无懈可击”,预防大于治疗。《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指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全球各类公共卫生机构,都将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作为全人群流感防控的最优推荐。
流感疫苗
建议每年接种

  “流感疫苗注射后,产生抗体的时间一般在2-4周,现在市民即可接种流感疫苗,在流感整个流行期接种也是可以的。”刘倜说。
  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吗?今年春季接种过,秋冬季还需要再接种一次吗?
  刘倜表示,流感病毒属RNA病毒,很容易变异,所以每年引起季节性流感的病毒株不尽相同。为保证接种人群最大获益,建议每年流感季来临前,都要接种流感疫苗。
  同时,流感疫苗在人体中产生抗体维持的时间是3-6个月,经过一个流行高峰进入低流行期,抗体逐渐衰减,春季接种的流感疫苗毒株组分,与秋冬季流感疫苗也存在差别,因此即使春季接种了疫苗,秋冬也需再次接种。
  “虽说流感疫苗不能100%预防流感,但接种后不仅降低流感发生率,也能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概率。”刘倜提醒,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过敏或有过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史者,禁止接种。
  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以及发热患者,建议痊愈或病情稳定后接种。既往接种流感疫苗后,6周内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建议由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接种。
  “一旦出现流感症状,最好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鲁德玕说,如果一开始不想去医院,可以先在家自测一下。普通感冒如果对症处理,一般3-5天左右症状会逐渐改善。可以观察1-3天,如体温逐渐下降,其他不适逐渐改善,一般问题不大,会逐渐自愈。“如果持续高烧不退、影响正常生活,一定及时就诊。”由于流感的致病力较强,尽量在出现症状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服药时间早,可以使病毒载量低,治疗效果更好。
  除了按时接种流感疫苗,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流感?
  鲁德玕表示,首先,入秋后气温变化大,要及时增减衣物,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其次,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如果去,应佩戴密封性较好的口罩;最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及作息习惯,增强个人体质,也能有效预防流感。
早上元气满满,晚上颓废萎靡 确诊“早F晚E”该怎么办   记者 刘通 通讯员 李加鹤

  “我希望对得起这短暂的一生。”近日,演员胡歌的一条深夜消极文案,引起众多网友关注,认为胡歌患上了抑郁症。但次日清晨,胡歌重新发布的一条状态反差强烈的社交动态,又很快打消了众人的顾虑。一天中精神状态的反复横跳,让很多网友直呼“确诊胡歌”“胡歌演我”“这不就是我的生活状态吗?”
  白天元气满满、积极阳光,深夜自闭孤单、消极沮丧。网友们将这种短时间情绪大起大落的情况称为“早F晚E”,即白天立志fighting为生活而奋斗,晚上回家emo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不只是演员,“早F晚E”现象,在职场白领中也十分普遍。“白天一条龙,晚上像条虫。”济南市某事业单位的“90后”工作人员小林坦言,白天时会满怀信心地认为自己是全单位最优秀的青年才俊,既精通业务,又能够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一到夜深人静时,又认为自己已过而立之年,却还是冒冒失失,工作中八面玲珑,对待家人却总是缺乏耐心,想到这些又会忧郁沮丧,久久难以入睡。
  情绪时常起起落落,是否应提防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
  对此,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省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医师刘雷告诉记者,网友们口中的“早F晚E”属于正常的心理变化,无需过度焦虑。
  问及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刘雷表示,白天时大家往往有事可做,会将自己的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或其他事情上,从而忽略掉部分让自己不开心的因素。但到了深夜,我们可能会突然想到一些白天忽略的事,比如自己受到的委屈,白天没有发泄,导致晚上不开心甚至焦虑。
  “就人体生物机理而言,白天时,我们分泌的血清素会比较多,这是一种保持良好情绪的神经递质。晚上血清素分泌减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情。”刘雷说。
  那么,如何在结束白天的工作后,给自己心灵放个假呢?
  刘雷表示,很多人的“晚E”,与过度聚焦于消极因素密不可分,当深夜又开始沮丧无助时,可尝试向好友或家人倾诉烦恼,或者转移注意力到其他无关事件中,如看书、写字等,也可尝试养宠物,感到忧郁时,让“毛孩子”安慰自己。

天一凉浑身痛 调理妙招看过来   最近降温,不少人会出现颈肩腰凉痛,胃部受凉、手脚冰凉,该如何调理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中医针灸科主任医师文碧玲介绍,秋季早晚气温低,寒冷刺激皮肤后,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风寒湿邪得不到及时疏导,导致肌肉失衡,容易出现颈部发凉和颈部酸胀疼痛。如何调理颈部凉痛?
双掌擦颈拿捏操
  按揉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从颈部两侧,大筋外侧往上推,一直推到推不动的地方,在枕骨下方,平行于耳垂下缘。动作要领:用双手大拇指向外侧揉按风池穴2分钟即可。
  拿捏颈部:用手的五指,对颈部肌肉进行有节奏地捏放。用左手手指拿捏颈部,从上至下拿捏3下,一共拿捏8遍;用右手手指拿捏颈部,从上至下拿捏3下,一共拿捏8遍。
  双手擦颈:双手手掌交叉放于颈部,左右擦颈,擦到颈部皮肤微微发热,按住颈部不动,保持2~3分钟。
中药热敷法
  热敷包原料:羌活、川芎、艾叶三味药各20克。把三味药放到热敷包内,用水浸泡10分钟后拧干水分,放到微波炉里加热1分钟,可以多次加热,温度以手背皮肤不烫为宜,如果家里没有微波炉,也可用蒸锅加热。
  热敷包直接敷在颈部。秋季要做好保暖工作,早晚出门时,戴上丝巾或穿高领衣服,避免颈部受风着凉。
“洋葱式”穿衣法
  中老年人腰部容易受凉,昼夜温差较大的时节,可以选择“洋葱式”穿衣法,内层穿棉质衣服,中层穿毛衣或者马甲保暖,外层搭件防水防风的外套,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
代茶饮
  据《中国药典》记载,中药“徐长卿”可以祛风、化湿、止痛、止痒,内服能够疏通局部气血,缓解肩部疼痛。
  方法:徐长卿3克,开水冲泡10分钟后就可饮用了。当肩关节出现受风受凉疼痛时,就可以用这个代茶饮。
搓后腰和向后踢
  每天早起搓5分钟后腰,可以预防和缓解受寒引起的腰疼。如果是长期久坐或弯腰导致的腰疼,那么向后踢的动作,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如何调理胃部受凉
  饮食调理:丁香鸭,把煮好的鸭肉,用葱姜爆香,放料酒、生抽、冰糖,接着放入桂皮、丁香、八角、草豆蔻,翻炒入味,加清水炖煮,收汁即可。
  广式羊肉汤:把煮好的羊肉放入砂锅中,加上玉米、马蹄、红枣、当归等配料炖煮2个小时。
  干姜粥:大米和干姜熬粥食用。
  生姜大枣蜂蜜茶:生姜切两片,大枣两枚,加入一小勺蜂蜜泡茶。
         据CCTV生活圈

拉克伦·默多克: 默多克“传媒帝国”的接班人   美国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退休了:现年92岁的他9月21日宣布卸任新闻集团和福克斯公司董事长,并将这个“传媒帝国”交给长子拉克伦·默多克。默多克有过4段婚姻、6个孩子,52岁的拉克伦能从中脱颖而出,有什么优势呢?

  记者 王晓莹

获得父亲偏爱已不是秘密
  或许,拉克伦的一大优势就在于他是默多克的长子。他是默多克与第二任妻子安娜的第二个孩子。在他之前,默多克与第一任妻子帕特里夏育有一个女儿——出生于1958年的普鲁登斯。默多克1967年与帕特里夏离婚,之后他与安娜结婚,两人的女儿伊丽莎白在1968年出生,后来安娜又先后在1971年和1972年生下儿子拉克伦和詹姆斯。如今,这四个子女都已年过半百。
  默多克通过一个家族信托基金控制着新闻集团和福克斯公司,这个信托基金持有两家公司约40%的表决权股,共有8个投票权。其中,默多克本人占4个,4个子女各占1个。默多克与第三任妻子邓文迪的两个女儿出生在2001年和2003年,她们现在虽已成年,但只有家族信托基金的受益权,没有投票权。
  近年来,围绕默多克的接班人问题有过不少猜测。首播于2018年的美剧《继承之战》,就被认为创作灵感来自默多克家族,剧中的罗伊一家控制着全球最大的娱乐媒体集团之一,随着年迈的父亲准备退出公司,他的4个孩子开始思索如何抓紧机会继承这个“帝国”。
  具体到默多克家族,他的大女儿普鲁登斯不在家族权力的核心圈,她曾于2010年12月至2022年3月担任英国《泰晤士报》的董事会成员,该报是默多克旗下的产业。
  继承人争夺战主要在默多克与安娜所生的三个子女中展开。拉克伦和詹姆斯年龄上只差15个月,《纽约时报》报道称,这对兄弟从小就在竞争关系中长大,争当家族企业的继承人,“默多克一直偏爱拉克伦,对那些与默多克家族熟悉的人来说,这已经不是秘密”。
  他们的姐姐伊丽莎白也曾参与公司事务,自身也是一名电视制作人,但始终是两个弟弟风头更盛。一位与默多克家族相熟的朋友说,“她(伊丽莎白)很爱父亲,但她生错了性别。”
  默多克在宣布自己卸任时说,“我知道我们拥有一个真正有才华的团队,充满激情、坚守原则的领导者拉克伦将成为两家公司的唯一主席。”可见,他对拉克伦的评价颇高。
曾退出公司10年放飞自我
  拉克伦出生时,时年40岁的默多克已经身家不菲。拉克伦和姐姐、弟弟在纽约长大,从小对父亲的事业耳濡目染。他曾回忆道,自己小时候会在大清早起床,只为能跟忙碌的父亲吃一顿早餐,也曾熬夜在餐桌旁听父亲与贵宾畅谈商业战略,放暑假时还会在父亲旗下的报社清洗印模或担任助理编辑赚零花钱。19岁时,拉克伦就在伦敦见证了原英国天空电视台与英国卫星广播公司合并为英国天空广播公司。
  1994年,拉克伦从普林斯顿大学哲学专业毕业后加入了家族公司,先在父亲的老家澳大利亚工作了三年,1997年成为新闻集团副首席运营官。1998年,他与模特莎拉结婚,两人育有三个孩子。1999年,拉克伦开始负责家族公司在美国报业与出版业务,走出了一条集团接班人的轨迹。
  然而,2005年,拉克伦约父亲在洛杉矶见面,宣布了自己辞职的消息。据称,他与福克斯新闻频道前董事长、默多克的亲密盟友罗杰·艾尔斯意见不合,而默多克总是偏向于后者。默多克曾试图挽留,但拉克伦去意已决,这一消息当时在新闻集团激起千层浪,有声音猜测默多克接班人的位置将落入詹姆斯或伊丽莎白之手。
  辞职后,拉克伦与妻儿定居澳大利亚,自己开了一家公司,进行了一些投资,有赚也有赔,闲暇时间他还去开游艇、攀岩、骑摩托。面对“放飞自我”的拉克伦,有人怀疑他是否还想成为家族产业的接班人。与此同时,他的弟弟詹姆斯从2007年开始分管新闻集团的欧洲和亚洲事务,并出任英国天空广播公司董事会主席,一度被视为默多克的热门接班人。
  不过,这些传闻在2015年被打破,拉克伦重回新闻集团,主管福克斯公司的娱乐部门,与弟弟詹姆斯共同担任21世纪福克斯公司联席董事长。很快拉克伦迎来了“复仇”的机会:2016年罗杰·艾尔斯被控涉嫌性骚扰,随着案件发酵,罗杰·艾尔斯请辞,他的职位被默多克接任,但当时执掌公司的已是拉克伦和弟弟詹姆斯。
与父亲的政治立场最接近
  拉克伦和詹姆斯在福克斯新闻发布的内容与战略定位上存在分歧,导致两人关系不睦。这场“兄弟之战”的结果是詹姆斯败了:2019年,迪士尼公司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和部分有线电视频道,保留福克斯新闻频道和广播网络业务,另外成立福克斯公司,由默多克担任董事长,而担任首席执行官的是拉克伦,而非詹姆斯;到了2020年,詹姆斯又辞去新闻集团董事会职务,理由是“不同意公司媒体发布的某些新闻内容和公司的某些战略决策”。有媒体报道称,詹姆斯公开支持美国民主党,还在2020年大选期间为现任美国总统拜登捐过款。
  与詹姆斯相比,拉克伦赢在了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上。虽然他私下批评过特朗普,也并不认可这位美国前总统的大部分行为方式,甚至把特朗普的头像印在自家厕纸上,但他执掌的福克斯新闻却是美国出了名的保守派媒体,经常力挺共和党和特朗普,其大部分观众也是特朗普的“粉丝”。
  在美国国会对2021年1月国会山骚乱事件举行第一次公开听证会时,拉克伦正带着家人在游艇上开派对,却早已嘱咐手下不要对这场很多媒体都在关注的听证会进行直播。即便有人指责他的政治立场过于倾向保守主义甚至民粹主义的指责,拉克伦也选择冷处理。
  默多克的传记作者迈克尔·沃尔夫认为,权力交接后的默多克家族企业暂时不会有大方向上的改变。他表示,拉克伦已实际掌舵多年,而且与父亲默多克的保守政治立场最为接近,短期内不太可能做出重大调整。
  不过,拉克伦仍面临挑战。他的一大成绩是在流媒体兴盛的当下仍维持住了美国保守派民众对福克斯新闻的忠诚度,但在欧美市场报纸和电视行业处于衰落期的当下,默多克家族的“传媒帝国”面临着如何转型的问题,而这一过程很可能将由拉克伦来主导完成。
美国间谍不够用了? 中情局公开招募俄罗斯人当间谍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不久发布了一段策反俄罗斯官员的视频,呼吁他们与中情局“联系”。多年来,美国针对俄罗斯进行了大规模间谍活动,俄乌冲突爆发后,这类活动次数不仅增加了,而且日益公开化。

  记者 赵世峰

美国等来了罕见的机会
  美国中情局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题为《为什么我要与中情局联系——为了我自己》的俄语视频,希望招募更多俄罗斯人当间谍。
  视频中,一个貌似“俄罗斯官员”的人,在看起来像俄罗斯城市的雪地中行走。俄语旁白说:“我坚持对每个人说,在报告中歪曲事实是不道德的,但那些步步高升的人正是这样做的。”
  当扮演“俄罗斯官员”的演员进入政府大楼并出示其通行证时,俄语旁白说:“过去,我曾相信真相有一定价值。”在显示联系中情局的详细方法前,俄语旁白说:“你身边的人可能不愿听到真相,但我们愿意听。”
  此前,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曾表示,一些俄罗斯人对俄乌冲突不满,为美方招募间谍创造了罕见的机会,而中情局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早在5月,中情局就在网上发布了一段招募视频,试图说服那些对俄乌冲突和生活不满的俄罗斯人提供他们掌握的秘密。视频中,旁白用俄语说:“因为我的行动,我们将有尊严地活着。”视频显示,一名女性在汽车里给中情局打电话,画面中随后出现中情局的标识和联系方式。
  中情局在社交媒体“电报”上开设一个新频道。上述视频先在“电报”上发布,之后还发布到YouTube、X(原推特)、Instagram和脸书等其他社交媒体平台。
  参与该项目的中情局官员说,俄乌冲突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机会,“让俄罗斯人来找我们,传递美国需要的信息”。相关官员透露,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实施的招募行动取得成功,“不断有人来联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方官员说,他们希望在机密领域工作、能接触到宝贵信息的俄罗斯人听到的信息是“我们懂你,也许比你想得还懂”。这名官员说:“我们想用俄罗斯人自己的语言告诉他们,我们知道他们正在经历什么。”
  该官员坚称,视频“绝非”意在煽动或在更广泛人群中引发骚乱,而是针对可能“骑墙”的个人,并把接触中情局这件事“去神秘化”。
  一年前,当俄乌冲突开始两个月后,中情局就在社交媒体上采取了行动。当时发布的帖文告诉潜在的俄罗斯线人如何避免被俄安全部门发现,以及如何在所谓“暗网”上匿名并通过加密方式与中情局联络。
肖诺夫被捕时没有反抗
  美国驻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馆前雇员、俄公民肖诺夫因涉嫌为美国收集有关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信息而被捕,审讯视频近日曝光。肖诺夫在视频中承认,自己此前受美驻俄使馆人员指使收集关于特别军事行动等信息。肖诺夫现被关押在莫斯科的列福尔托沃监狱。
  8月28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表示,肖诺夫被指控与外国进行秘密合作,涉嫌为美国外交官“收集有关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各地区动员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2024年总统选举前俄民众抗议活动影响评估的信息”。俄联邦安全局已发出传票,传讯两名涉嫌指示肖诺夫收集相关信息的美国外交官。美国国务院发布声明称,俄方对肖诺夫的指控“毫无根据”。
  今年5月,俄官方第一次发布有关肖诺夫被逮捕的消息,但当时没有提供相关细节。一位消息人士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肖诺夫3月在其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住所附近被捕,被捕时没有反抗。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5月表示,肖诺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美国领事馆工作了超过25年,由于俄方禁止美国继续招募俄公民,所以肖诺夫后来去了一家“按照俄方法律与使馆合作”的公司。肖诺夫被捕时的唯一职责是“从公开来源的俄媒报道中汇编新闻摘要”。
  不过,据俄媒披露,肖诺夫供认,去年9月美驻俄使馆一等秘书伯恩斯坦和工作人员西林找到他,要求他“为美国工作”,重点关注俄特别军事行动,刺探俄军作战机密。伯恩斯坦还让肖诺夫多找一些“效忠美国”的政客、商人和媒体人等。肖诺夫负责收集上述事件、人员的负面信息,包括情绪和抗议等,并会获得美方给予的“物质报酬”。
  俄法院发布的信息显示:“调查机构查明,该公民(肖诺夫)因不认同俄联邦武装力量在乌克兰开展的特别军事行动,与外国(美国)代表建立了秘密通信合作关系,目的是协助他们从事蓄意危害俄罗斯联邦安全的活动。”
  肖诺夫是根据俄联邦刑法的一项新规被指控的,该法规将“与外国、国际组织或外国组织秘密合作,协助其明显针对俄罗斯安全的活动”定义为犯罪,该条款规定的处罚为3至8年监禁。
欲策反俄使馆“二号人物”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在2017年1月的一场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外交官曾不止一次前往新西伯利亚、车臣以及顿巴斯接壤的地区进行间谍活动,几乎走遍了整个俄罗斯。除了间谍活动,美国使馆外交官还曾多次被发现参与俄罗斯反对派的活动、反政府集会和非法集会,甚至有时会乔装参加。这我就不多说了,你们自己下结论吧。”
  拉夫罗夫当时表示,美国情报部门2016年4月曾企图策反俄驻美使馆“二号人物”公使衔参赞,这是前所未有的。美国情报部门还企图策反另一名俄方高级外交官,趁他不在的时候往他的汽车里塞了1万美元,并提议与之合作。“这笔钱已经被我们的会计部门入账,为我国所用,如果有人需要使用的话。”拉夫罗夫说。
  拉夫罗夫表示:“说到策反,我们没有公布完整的统计。但近些年来,尤其是在奥巴马政府的第二个任期内,这种针对我国外交官的不友好行动越发活跃。”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曾在“俄罗斯-1”电视台的节目中透露,美国情报部门曾试图策反一名赴美为俄前总理普里马科夫买药的俄外交官。
  当时,普里马科夫需要美国的一种药来治病,为此派一名外交官赴美买药。普里马科夫的亲朋好友凑齐约1万美元汇了过去,并且所有手续都已办好,证件和药方也都开好了。然而,这名外交官一进药房,便被事先蹲点的美国情报人员控制,将其带到药房没有信号的地下室,谈了一个小时。
  美国情报人员试图恐吓这名外交官,指控其非法贩卖药物,并没收了其购买的药物。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知道后曾出面干预,但仍然耗费了很长时间,那名俄外交官才被获准离开美国。
美国再次把记者变成间谍
  “冷战结束后,西方要么雇用当地人或第三国公民在外国从事间谍活动,要么动用本国使馆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工作。”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贾巴罗夫说,“美国再次把记者变成间谍职业。我对美国为何故技重施感到困惑。或许,美国有经验的间谍已经不够用了。”
  贾巴罗夫指的是今年3月发生的另一起“间谍案件”。3月30日,俄联邦安全局发布消息称,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格尔什科维奇在叶卡捷琳堡被拘留,原因是涉嫌从事间谍活动。
  按照俄媒的说法,格尔什科维奇是《华尔街日报》驻莫斯科记者,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首府叶卡捷琳堡试图获取秘密信息时被当场抓获。他按照美方指令行事,“收集属于机密的一家俄军工企业的业务情报”。
  据称,格尔什科维奇事发前曾向俄联邦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议员详细打探有关私人军事组织瓦格纳集团、俄工业企业、俄对顿巴斯地区的人道主义支持以及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情况。
  格尔什科维奇案的具体审判日期还没有确定,俄罗斯一家法院8月24日决定将格尔什科维奇的审前拘留延长三个月。他已在4月和6月两次上诉,反对审前被拘留在莫斯科的列福尔托沃监狱,但均被驳回。根据俄联邦刑法,如果最终被判犯有间谍罪,格尔什科维奇将面临10年至20年监禁。
  据报道,格尔什科维奇生于1991年,是有俄罗斯血统的美国人,其父母1979年从苏联移居美国。在其社交媒体个人主页上,格尔什科维奇把俄语列为“母语或第二母语”。他曾供职于《莫斯科时报》和法新社,2022年初加入《华尔街日报》。格尔什科维奇从事涉俄报道已有6年多时间,俄乌冲突是他的报道重点之一。他的最后一篇文章发表于今年3月28日,题为《俄罗斯经济开始崩溃》。
  对于这一“间谍事件”,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对格尔什科维奇遭拘留“表示最强烈的谴责”,“俄政府针对美国公民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格尔什科维奇被拘留后敦促在俄美国公民立即离开俄罗斯。
  格尔什科维奇的雇主《华尔街日报》则坚决否认俄方指控,要求释放这名记者。但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强调:“我再重申一遍——他不是受到了怀疑,而是人赃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