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建县已有两千多年,最早的都城在绣惠回村

比明水古城还古老 这个村名头真不小

齐鲁晚报     2023年10月19日
  □翟伯成

  新建的明水古城对公众开放,引发了公众了解章丘县城历史的兴趣。人们皆说章丘为千年古县,其实,章丘建县史可不止千年。确切地说,已有两千多年,这就是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建立的阳丘县,是章丘境内建县之始,距今已有2176年。其都城就在今绣惠回村,也就是说回村这个地方曾经是比明水古城更古老的章丘县城。回村处于章丘绣惠腹地,登上女郎山北眺,可见村舍俨然,树木掩映,纵横宽阔的街道,古城墙废墟也若隐若现。现已是章丘北部屈指可数的大村。
从赖邑到回村
  据《汉书》记载:“阳丘共侯安,齐悼惠王子,五月甲寅封,十二年薨。”汉文帝四年(前176年),封齐悼惠王刘肥的七个儿子为诸侯王,其中刘安被封为杨丘侯(即阳丘侯)。景帝四年(前153年)第二代杨(阳)丘侯刘偃因坐(犯法)出界,削职为司寇,国除,阳丘国改阳丘县,这就是章丘境内建县之始,距今2176年,章丘可谓两千年的古县巨邑。阳丘国(县)的都城就在今绣惠镇回村南部。
  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引《水经注》云:“百脉水西北流,经汉阳丘故城中,城南有女郎山,其水西北出城。按:百脉水出土鼓城西,今之明水镇东也。北流为绣江,经章丘之东关外,又经女郎山之东北,西折而经康家庄之南,直西入回军镇中。南望女郎山不过五六里许,与郦《注》所言甚合。则今女郎山北之回军镇其为汉之阳丘无疑也。”
  汉文景之治时期的阳丘国(县)十分有名,以至于后来的章丘先贤,无论在何地为官,常常以阳丘人称之;如同近现代海外的华人,常以唐人称之一样,这与阳丘国的历史地位有关。
  早在春秋时,该地称赖邑。到了公元前479年,晋国赵氏的领袖赵鞅来到这里伐齐。这位赵鞅,世称赵简子,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是《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他是春秋末年晋国六卿之一,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奠基人。他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公元前485年夏,赵鞅乘吴国攻齐之机,率师伐齐,先后攻取犁丘(今山东临邑县西)、辕邑(今山东禹城南),又南下毁了齐国大城高唐(今山东高唐东)之外城,之后大军东进两百里,直打到赖地(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绣惠回村),方才撤军还国。此次伐齐,晋军深入齐境之广远,堪与百年前郤克伐齐的鞌之战相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战役。
  这赖邑在晋国大军“至赖而还”后不久,改称回军镇。
  如前所述,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第二代杨(阳)丘侯刘偃因坐(犯法)出界,削职为司寇,国除,阳丘国改阳丘县。一直到公元556年(北齐天保七年),阳丘县(当时称高唐县)迁治女郎山(章丘山)南建章丘城,回军镇改为回军村。
  至此,回村之地作为县治所,存续了709年,恰恰处在两汉时期,章丘作为两汉时期的“文化高地”,阳丘国(县)在历史上就显得十分重要。
  民国十八年(1929)二月,军阀孙殿英翦除张鸣九,途经回军镇,因“回军”对其出师不利,命令回军镇改称回村庄。
曾经景美城坚
  关于阳丘城,清康熙年间著名诗人唐梦赉曾写有一首《阳丘城北水村》,描述了阳丘城北水村的景致,诗云:
  女郎山下本丘樊,
  百脉泉流清绕门。
  隔岸芙蓉低荫寺,
  临溪杨柳密成村。
  投竿不离芦花港,
  禁足真如只树园。
  过客好拈书籍卖,
  携家来住水云屯。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历史古城俨然江南水乡,又胜过江南。
  阳丘城旧时有城墙,砖石结构、高一丈六尺、厚八尺,上设城垛口。城墙外挖有宽一丈、深八尺的护城河。从东南河岸放水,绕城墙一周,在西北角再入绣江河。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建筑青砖碧瓦,宅第宏伟壮观。各交汇处建有庙宇,东有文昌阁,西有对泉寺,南有五圣堂,北有绣江楼,中有钟楼、关帝庙、龙王庙、土地庙、贞节牌坊等。按主要街道设桥头北门一个、南门四个、西门一个,各门上嵌有石匾额、寓意深刻。桥头北门有两石匾额,南曰“砥柱”,北曰“绣江”。各南门从东往西依次为:棋盘街门,曰“黉岭”;油坊桥门,两面嵌匾额,外曰“澄清”,内曰“油坊桥”;河南大街南门两匾额,外曰“郎山”,内曰“通衢”;西南门曰“白云”;后街西门曰“通济”。城墙两端与河岸衔接处设“炮楼”。各门两侧及城墙转弯处下设“炮洞”,配有“牛腿炮”、“筒子炮”及“过山鸟枪”、“子午炮”等,形成一座坚固的堡垒,城墙平面形状呈荷花型,设计巧妙、城防相互衔接照应、易守难攻。城中设“钟楼”,既报时又可供防匪、防洪报警之用。
  民国17年7月,巨匪张鸣九曾率部攻城,激战数昼夜,始终未破城,转而攻占了章丘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