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个行政村建设81个“幸福家园”

普集街道:探索“1234”工作法,描绘幸福家园新画卷

齐鲁晚报     2023年10月27日
  ◥人人向善、人人从善、人人可善的慈善精神在普集大地上落地生根。
  今年以来,普集街道抢抓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政策机遇,将“幸福家园”工程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改善民生福祉的突破点,在区慈善总会的指导下,探索实践“1234”工作法,高站位组织、高标准谋划、高效能推进,在46个行政村全覆盖建设了“幸福家园”项目81个,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将慈善之光照进了千家万户,人人向善、人人从善、人人可善的慈善精神在普集大地上落地生根。

  通讯员 王成琳           

一个理念引领
领出了工作向心力

  新时代慈善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必须坚持高位推动。普集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慈善事业发展的理念,自“幸福家园”项目启动伊始,就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党建工作区和村组建了专班,全过程实行周调度、月分析,定期会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实现了组织领导、宣传发动、项目谋划、资金募集、实施管理“五到位”,在全区“幸福家园”项目建设中实现了四个第一,即第一个完成项目申报、第一个完成资金募集、第一个完成项目建设、第一个完成验收归档。
两点结合谋划
谋在了群众心坎上

  “幸福家园”项目谋划的最大难点在于项目的精准性。项目不精准,群众不认可;项目不精准,群众不支持。在项目谋划过程中,普集街道采取了两点结合的办法:一是与党支部承诺践诺相结合。将年初各村承诺要办的112件民生实事作为项目预备库,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急中选集慎重筛选,确定了74个项目。二是与群众反映的集中问题相结合。通过领导干部遍访村居、网格员走访、梳理热线和信访件等办法,在收集整理的92项需求清单中,增加了7个项目,最终确定81个项目,涉及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完善、服务群众提质三大领域,确保了所有项目合民心、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
三条渠道募集
集聚起慈善同心圆

  “幸福家园”工程建设的关键在于传播慈善精神、凝聚各方合力、广泛募集资金。为此,普集街道探索出三条渠道,拓展了善款来源,引燃了向善火焰。一是以上率下捐。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机关干部积极响应,共捐资1.9万元,超额认领于家村小枣树广场项目,打造了机关“走在前、办实事”党建品牌示范工程,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慈善捐款活动中来。二是乡情亲情筹。立足普集企业多、在外能人多等工业重镇特质,我们深挖慈善资源,梳理联系乡贤能人,以唤起乡情亲情为目标,发布了《普集街道“幸福家园”募捐活动倡议书》,倡导企业家等群体自愿捐赠,实现了“乡情”纽带下幸福家园共建。三是广泛发动募。慈善的根本力量在于广大群众。街道加大动员力度,通过微信群、宣讲团、党员中心户包联群众等方式营造慈善崇德的氛围,实现了和谐稳定基础上的高效募捐,未出现任何负面舆情,2914人、150余家企业共捐资286.938万元,还涌现出孙家等3个村热心群众捐劳0.9万元的鲜活事例,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生动局面。
四项机制推进
推出了民生加速器

  一分谋划部署,九分推动落实。有效落实是“幸福家园”项目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关乎成败、涉及成效的关键一公里。普集街道建立了四项推进机制,提高了项目建设质效。一是建立项目会审机制。成立街道慈善分会、民政、建委、农委等组成的会审专班,规避投资风险,确保建设效益。二是建立资金管理机制。强化财政所、三资管理中心、村务监督委员协调联动,对资金用途进行全程跟踪,实现了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合法合规。三是建立工程推进机制。完善工程开展—验收—监管—示范全流程高效推进机制,做实做细每个环节,消除了问题隐患。四是建立长效慈善机制。利用“幸福家园”工程建设契机,探索“幸福”新形式,充实村规民约中慈善公约相关内容,激发了群众慈善自觉,成立慈善志愿服务队伍26支,开展各类服务50余次,增强了群众幸福感。
  “幸福家园”,“幸”出新风尚、“福”出获得感。通过开展“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普集街道共建共享、奉献精神蔚然成风,基层善治、群众自治如火如荼,乡村振兴迈上了新台阶。下一步,普集街道将进一步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探索慈善惠民长效机制,培育群众慈善精神、参与意识,持续开展质量过硬、群众满意的惠民项目,争做“幸福家园”互助工程建设的示范标兵,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慈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