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孔庙十二先哲

危言正行的冉伯牛

齐鲁晚报     2023年10月27日
  □ 文 宋立林 李文文

  冉伯牛,冉氏,名耕,字伯牛,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早期弟子,以“德行”著称。
  冉伯牛虽然名列“德行”科,与颜子、闵子并列,但是其在《论语》中的出镜率太低,他的名字只出现过两次。
  《孔子集语·杂事》说:“仲尼志意不立,子路侍;仪服不修,公西华侍;礼不习,子游侍;辞不辩,宰我侍;亡忽古今,颜回侍;节小物,冉伯牛侍。曰:‘吾以夫六子自勉也。’”这段材料说的是,在孔子的学生中,各种特长的人才都有。当孔子感到在哪一方面不足时,就叫有哪种才能的学生来侍奉和帮助。提到冉伯牛的时候说擅长“节小物”,这里的“小物”是小事的意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伯牛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时,非常细致谨慎。从某种角度来说,在处理日常小事的时候,更能够看出一个人的缜密程度。当我们把每一件小事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好,那么,大的事业也就自然而然地成就了。显然,孔门弟子在勤于“小物”方面,冉伯牛是最突出的一个。
  而在《白虎通·寿命》则有“冉伯牛危言正行而遭恶疾”的说法。所谓“危”就是“正、直”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冉伯牛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很为人正直,端庄正派。可见伯牛不管是在德行修养方面,还是在待人接物方面,都能够做得很好。这一既是伯牛“君子人格”的表现,也是他勤于“小物”的一种体现。只可惜,我们很难找到伯牛危言正行,展现君子人格的具体事情。冉伯牛是深受孔子称赞的优秀弟子,更是后人眼中的“上中仁人”。就连孟子对他也有着非同一般的评价:“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孟子·公孙丑上》)显然,在孟子看来,伯牛的境界已经接近圣人了。
  伯牛的德才常被后人称赞,尤其是德行。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侯氏曰:“伯牛以德行称,亚于颜、闵。故其将死也,孔子尤痛惜之。”显然,在朱子给与伯牛很高的评价。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知实》中认为伯牛等人的德才尽管还没有完全达到圣人的地步,但已经非常接近称圣人的程度了。由此可见,伯牛的德才得到了后世很大程度上的称颂。
  记者 易雪 整理
文化“两创”特色品牌落地生根 专家、学者热议文化“两创”的基层实践
  记者 易雪 汪泷 崔常松 张清直

  2022年,济宁市在曲阜、泗水、邹城及任城区确立了首批100个文化“两创”示范点。一年多以来,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这些示范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两创”在基层的实践之路。在“文化‘两创’在基层暨《文化示范》宣传推广座谈会”上,来自驻济高校、文化机构,以及文化“两创”示范点代表,济宁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成员单位代表,共同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落实落地”开展了进一步的交流与探索。
邹城市社科联主席田国栋: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邹城模式”
  邹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肩负特殊使命,理应有更大作为。
  邹城市坚持“两创”引领,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为目标,以助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宗旨,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八个融入”,丰富“乐享邹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品牌体系内涵,研究制定《邹城市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聚力“乐享邹城”文化“两创”工作品牌体系,倾力打造6类37个“孟子故里·乐民家园”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培育“孝善后八”“和裕文博苑”等一批“两创”示范村居。
  通过坚持文化赋能,邹城市不断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强力推进孟苑、两孟、峄山一体争创5A级景区,整合三大优势文旅资源,一体打造、全域提升,创建5A级孟子故里文化旅游区。近年来,邹城市着手实施“个十百千万”行动,创建1个5A级景区,培育10家农文旅融合型“小巨人”企业,扶持100个乡村精品文旅样板,培植1000家乡村文旅品质小店,撬动乡村万众创业活力,形成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邹城模式”,争创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曲阜市实验小学学生在孔子像前诵读《论语》。
曲阜市实验小学校长张居峰: 和乐致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
  曲阜市实验小学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立足曲阜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厚积淀,将儒家教育思想精华与现代教育理论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儒家文化的积极因素“和”“乐”的教育思想,确立了“和乐致美”的核心文化理念。
  学校不断探索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现代教育新路径,以培育“知书达理,守正创新”的和乐少年为目标,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浸润和乐育人文化,积极推进“两创”示范校建设,《诵盛世经典·承文明之礼》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优秀美德创新案例,“美德伴我行”品牌入选山东省中小学美德教育十大典型案例。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编写了《<论语>进课堂》教材。形成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同时,学校通过教师“1+1”结对发展工程,以《论语》进课堂研究小组为主体,结合课题研究,着力培养自己的传统文化体验教师,已有30余位教师走到国家、省市级讲台上,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经过长期探索,学校建立了“知书达理,守正创新”的育人培养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上好开学第一课、儒学第一课、人生第一课的思想引领活动,开展好经典诵读、六艺传承、研学游三项知识传承活动,倡导日行一善、周敬一礼、月摘一星三项习惯培养活动,开设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为孩子提供强心、强能、强智的机会。
  这12项活动,从“思想、行为、知识、能力”4个维度,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人生出彩的舞台,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一代又一代坚定“四个自信”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孟苑新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