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眠异乡有至亲:“你守护祖国,我们守护你”

——禹城母子二人接力为无名烈士守墓80年

齐鲁晚报     2023年10月27日
  “两位战士牺牲的时候,年龄看上去也就十六七岁,还是个半大孩子呢!我记得当时安葬时,他们身上什么证物也没有,每人手里只有个啃了一半的窝头。这么多年了,他俩肯定也怕孤单没趣,咱们活着的人啊,应时常去坟前,陪他们说说话!”这是母亲张秀英为无名烈士扫墓回来后说的话,还时常回荡在樊德祥耳边。
  樊德祥是禹城市莒镇小樊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从记事起,樊德祥就牢记母亲的那句:“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那两位烈士。”多年来,他带着对母亲的承诺,把两位烈士当作亲人守护下去。在当地,樊德祥和母亲张秀英接力守护无名烈士墓八十载的事迹也被传为佳话。
咱们娘俩是烈士们“最亲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以莒镇为中心的齐禹抗日根据地是山东军区通往冀鲁豫之鲁西军区的咽喉要道。1944年,两位战士在与日寇战斗时,为保护群众转移而英勇牺牲,长眠于莒镇小樊村。村民张秀英(时年21岁)被烈士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精神所感动,将烈士妥善安葬后,多年来一直在默默守护。
  “以后,咱们就是这两位烈士的亲人了!”每次去烈士墓前祭奠后,张秀英总是给儿子樊德祥絮叨着这句话。一句“亲人”,俨然成为母亲用一生守护的承诺。
  为了让无名烈士墓得到更好的看护,2000年,莒镇小樊村村里的土地调整,张秀英主动提出将两位无名烈士迁葬到自家的田地里,并在两位烈士墓前新栽上了杨树。在这之后,张秀英去墓前看望烈士的次数越来越多。樊德祥说,每次和母亲一起为烈士扫墓时,总会看到母亲用手背擦拭着脸庞,抹去的,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
两代人的接力守护
  樊德祥哥哥姐姐们很早就外出务工了,他跟随母亲的时日最长,听母亲讲述无名烈士的事迹最多,对两位无名烈士的感情羁绊也是最重。农忙之余,年岁渐长的樊德祥都会主动陪伴母亲,前去烈士墓前扫墓。每年清明节,樊德祥还会组织“村小”的学生,到两位无名烈士墓前鞠躬缅怀、行礼祭奠。
  在他与母亲的接力守护下,两位烈士的坟墓从未有一日荒芜废弃,两位烈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也在禹城市莒镇小樊村口耳相传。在樊德祥母子精神的感召下,多年来,小樊村其他村民也自发为烈士扫墓,将无名烈士当做亲人来祭奠。
  樊德祥说,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深明大义。她对待两位无名烈士的态度是发自内心那种纯粹的、真诚的。后来,母亲年纪大了,樊德祥便接过守护无名烈士扫墓的重任。
  2022年,母亲弥留之际仍牵挂着两位无名烈士,不断叮嘱樊德祥要一直管下去。母亲临终前的叮嘱,成为樊德祥终生铭记的责任。每当在外工作的子女回来,樊德祥总会带着他们去两位烈士墓前拜祭缅怀。逢年过节吃团圆饭的时候,樊德祥也会在家中多摆上两副碗筷,给年幼的孙子孙女讲述两位烈士的故事,以此教育后辈们感恩先烈,铭记历史。“母亲用一生守护了她对两位烈士的承诺,现在我会一直传承下去!”樊德祥说。
放心吧,你们永远不会被遗忘
  2023年,禹城市莒镇小樊村被列入规划将进行搬迁,两位无名烈士的归处成了樊德祥最牵挂的事。经过镇、村与禹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协调,最后决定将两位烈士迁葬至禹城市革命烈士陵园,让无名烈士的英灵“归队”。
  6月23日上午,在无名烈士迁葬仪式现场,莒镇小樊村全村百余口村民自发为烈士送别。虽然烈士墓离家远了,但是今年的烈士公祭日,樊德祥仍旧是提前预定好花篮,专程前去为无名烈士扫墓,寄托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只要我还能走得动,就会一直来看你们!”抚摸着烈士墓碑,樊德祥眼含热泪地哭了出来。
  8月中旬,樊德祥被评为禹城市2023年“最美拥军人物”。颁奖晚会现场,樊德祥把儿子也带在身边。他说,要让儿子来一同感受荣光,一直铭记与烈士们的这份亲情,教育带动后人一直守护。如今,在樊德祥事迹的感召下,禹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爱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铭记英雄的实际行动中。(尹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