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秫秫

齐鲁晚报     2023年11月07日
  □高军

  我们这儿很久以来一直把高粱叫作秫秫,称之为高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儿。小时候,我并没有吃过几次秫秫煎饼,但这种粮食作物与我家的生活还是很密切。至今回想起来,仍对它有一种膜拜情结。
  查阅《说文解字》发现已收有“秫”这个字,从陶渊明一直到清代,很多诗人都吟咏过秫秫,说明至迟汉代已普遍种植,栽培历史悠久。同时也说明,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一直是主要食粮和酿酒原料。
  回想一下,小时候我们这儿共种植有四种秫秫。最常见的是普通秫秫,秸秆不高不矮,穗儿紧密粗壮,红色籽粒,主要是用作食粮的。还有两种叫绺子秫秫,秸秆一种是淡淡的黄橙色,一种是淡淡的红紫色,它们的特色是长得又高又细,穗儿稀、散,高粱粒白色。由于秫秫最底部节上会生出很多支撑根,尽管长得很高,一般情况也是不会倒伏。还有一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推广的低矮品种,大家叫它“母猪够”。这么土的名称有两个意思,一是猪抬腿就能够到穗子,一是品质差到猪都不喜欢吃。这种秫秫秸秆低矮,分蘖多,结穗多,籽粒也是白色的,秫秫卧儿(果皮外壳)和籽粒很难分离,主要用于酿酒。
  种植红紫色绺子秫秫主要是为办理红公事(喜事)用的。村里一对新人结婚,就会引得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去看热闹。那时候盖的新房都是三间一统着,结婚前需要根据两人的出生八字查日子决定何时过门、何处安床大吉后,才开始用红绺子秫秸扎帐子,隔出一间里屋来作为婚房。红秫秸站立着,用上中下几层草绳系结实,留门的地方也是由红秫秸做出的。新人床上的席子,更是用这种红秫秸破成篾子后,与淡黄橙色篾子编织成的新婚用席,上面会有红紫色绺子秫秫编织成的双喜字等吉祥图案,显得很好看。新娘坐在床上后,我们会到处乱跑,一会儿出了院子,一会儿又来到红秫秸帐子前,从缝隙里看一眼新娘子,嘴中就唱起童谣来:“红秫秸,扎帐子,快来看看新娘子,到底是样子(好看)不样子?”新娘有时会抬头看一眼,脸色红红的,很幸福的样子。那些忙碌着的大人,是没有人搭理我们这些毛孩子的,唱不几声也就没劲儿了,又跑着到别处去玩了。
  到现在我还是较固执地认为,秫秫是和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农作物。秫秫粒可以加水研磨成糊糊,摊煎饼。黑红色的一两个秫秫卧儿偶尔会留在煎饼上,尽管不能吃入肚子,却也增加了层次感和美观度。也可加工成碎面,贴成饼子,做成粥等。
  除了吃以外,很多日常生活用品也是用秫秫制成的。
  秫秫卧儿较硬,可以填充枕头,能够有效改善婴儿头形,大人枕着也生态环保。记得小时候枕头破个洞,淌出来的大多是秫秫卧儿。去掉秫秫籽粒的穗儿带着莛子可以扎成较高的站笤帚和较短的炊帚,用来扫地和刷锅,都很顺手好使。
  家中秫秫莛子制品大都是由淡黄橙色绺子秫秫秸秆制成。将莛子横竖两层穿起来,切掉边角成为圆形,就可以根据大小盖缸、盖盆、盖锅等,我们叫作盖顶儿,非常实用。厨房里用的篦子,同样由秫秫莛子制成,留出的多处莛子粗细的透气孔,是在缝制过程中挑选莛子边角料钉进去形成的,两头儿再缝制上提手就行了。也可以用秫秫莛子制成正方形、长方形的器物,用玉米皮编成略粗一些的草绳,或还是用秫秫莛子,钉在边上制成簸箕形状,有放物、晾晒多种用途。巧手的人还能用秫秫莛子制成提篮,加上提把儿,非常美观实用。
  小时候,我捞鱼虾的笊篱也是用秫秫莛子制成的。提着个小筲桶到山涧小溪旁,伸入清澈的溪流中舀出一笊篱水来,待水漏尽,里面剩下的就是小鱼和小虾。单纯用手是很难抓住鱼虾的,多亏了秫秫莛子笊篱,能够让我打一次牙祭解解馋。
  那时候,我们这儿种植最多的是地瓜,可用地瓜淀粉制粉皮。而晾晒粉皮的半米宽、几米长的粉皮笆子都是用秫秫编成的,一旦有风雨能非常方便地直接摞起来收入屋中。秫秸制作的四方形箔可以晾晒花生、瓜干、柿饼等,当然也可以晾晒粉皮,只是天气有变化的话不易收拢。让秫秸箔站起来围成一个圆柱形,离地二三十厘米,横插出底盘来,就可以装入花生、地瓜干等,顶上覆盖一个圆锥形麦秸团瓢顶,就是一个粮食栈子,有利于通风,不会变质霉烂。
  包括这种淡黄橙色绺子秫秫秸秆,和作为食粮种植的那种日常秫秫秸,还可以扎成小腿粗细的长条,盖房子时密密排列成屋笆。我们这儿的房子一般只有木头粱和几根檩条组成架构,不再排列上木质椽子,所以用秫秫秸扎成的长条,就起到了椽子和屋笆的双重作用。
  已经进入小县城很多年,我的家中还有很多用秫秫莛子和穗子制成的多种日常用具,也时常购买秫秫面粉做粥,经常购买秫秫煎饼等,所以对这种粮食作物怎能不充满感情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