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走出的“工人教授”

齐鲁晚报     2023年11月07日
  匠心筑梦,是择一业终一生、专一行精一技的坚定意志,是以精工求精致、以筑梦筑幸福的不渝决心。威海市总工会、齐鲁晚报将陆续发布2023“威海工匠”系列报道,讲述他们匠心筑梦的荣耀故事。本期“工匠故事”的主人公是威海职业学院的山东省首席技师、副教授宋天利。
  从基层车间工人到三尺讲台教师,宋天利转变的不仅仅是角色,更是学之用之,用之行之的奋斗历程。
  工作中,他勇于创新,成果丰硕;从教后,他无私奉献,桃李满蹊。无论生产还是教学,由他主持和参与企业试制的多项国家级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取得技术革新成果54项,首创大型平台车相对流水作业模式获威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金点子一等奖。
车间里走出人民教师
想将毕生所学传授给更多人

  在威海职业学院一间教室内,宋天利正在讲台上讲解机械专业知识,台下的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说起从教感受,宋天利苦笑着说,一点也不容易。
 2000年,宋天利来到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基层工人。在这里,他的工作涉及到钳工、焊工以及维修电工等多种专业知识。
  善于创新、喜欢动脑的宋天利表现十分突出,凭过硬的技能成为了“山东省首席技师”。
  2016年,威海职业学院向宋天利抛来了橄榄枝。“虽然留在企业发展更稳定,但想到能站在讲台上把多年经验传授给学生,内心就一阵激动。”宋天利说,经过几天的考虑,他毅然决定转行。
  从教以来,宋天利肩上的担子一直很重。先后承担《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动技术》等20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还主编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方向的核心课程教材,完成了在线课程建设。
  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宋天利对每堂课都精心设计、细致施教、精益求精。同时,他还不拘泥于教材的限制,紧密联系企业实践经历,把最新的技术、工艺、规范和设计案例带入课堂。
  依据企业岗位任务开发实境化模块化课程,建立以工作项目为单元的专业课程体系,每个项目都“对应一个生产任务,引进一个生产载体”,做到了“真活真干、活学活用”,保证了教学效果。
组建创新工匠班
带领学生开展科研项目

  在“宋天利创新工作室”,墙上贴满了各种竞赛获奖奖状,柜子里塞满了奖杯,这些都是开展各种科研创新项目获得的荣誉。
 2021年,宋天利在山东省精密机电装调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和山东省技师工作站两大省级平台的基础上组建了“机电技艺技能创新工匠班”,工匠班重在培养理论扎实、技能过硬,能快速适企业需求的学生。
  如何能让学生快速成长,宋天利冥思苦想:多参加比赛是个好路子!
  威海职业学院学生李圣洋至今清晰地记得,两年前一个深夜,宋天利为自己辅导竞赛项目的情形。“大一下学期,我正在创新工作室琢磨竞赛项目,有几个关键难关百思不得其解,不知不觉就到了熬到半夜,没想到遇上还在加班的宋老师,得知详情后,他陪着我分析问题关键,一直到凌晨2点,终于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李圣洋回忆说。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路“走”成功了,2021年至今,宋天利参加和指导创新创业类竞赛在国家级比赛中斩获8枚奖牌,省级荣誉38项。
  此外,他还积极推行研发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创新性项目紧密结合,研发完成“智能自助洗车房”等项目;指导学生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著权1项;指导7个学生成立创业团队,入驻“唯智”众创空间开办创业公司,为将来参加工作提前“练兵”。
首创作业模式
用科研成果回馈社会

  这些年来,无论是在车间还是讲台上,宋天利从未停止过“奔跑”,始终坚持创新,钻研业务。
  在零部件的曲度数值测试领域,传统的测量工具效率低不精准,这一直是行业发展存在的难题。
  此前,宋天利针对这个问题潜心研究,最终采用步进电机控制的十路非接触式激光装置进行取点测量工件曲度,达到理想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编制火焰下料手册102套,改变行业内固有的火焰下料模式;参与完成国家级新产品无拖杆牵引车、平台运输车、飞机升降平台车等项目的试制;首创大型平台车相对流水作业模式获威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金点子一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著权专利3项……在科技创新领域,宋天利从未止步。
  作为山东省精密机电装调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山东省技师工作站(宋天利首席技师工作站)负责人,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专业负责人以及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大师,宋天利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积极参与到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
  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宋天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谱写了一段无悔的辉煌岁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