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保健石”咋成“夺命石”

海关查获的这种石头,戴一天相当于做百次胸片

齐鲁晚报     2023年11月08日
  海关查获的这些看似普通的圆石头,核辐射超标1000多倍。
  海关查获的镭石
  海关查获的“深海能量石”
  辐射超标的保健垫
  记者 于梅君

  最近,海关总署发布的一则关于“能量石”辐射超标的新闻引发关注:一名旅客携带核辐射超标1050倍的“保健石”入关时被查获。近年来,刮起一股“能量石”养生风,一些看着不起眼的“小石头”,不仅价格不菲,还被商家吹上了天。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所谓“能量石”的真面目。

海关多次查获辐射超标的“保健石”
  什么是“能量石”?所谓能量石,又称为磁疗石、保健石、养生石等,商家声称可以通过佩戴、泡澡等,改变人体能量场,从而达到改善健康的效果,引得不少“养生达人”追捧,不惜花重金购买。据海关总署通报,近年来,国内海关已多次截获入境旅客携带的强辐射石头、吊坠等物品。
  近日,大连海关所属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在监管进境航班时,一名旅客在通过核辐射监测门时引发报警,经现场复查,该旅客携带的一袋“保健石”核辐射超标,辐射量每小时达105微西弗,超出现场本底值1050倍。仪器分析显示为放射性物质钍-232,该物质被列入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类致癌物清单。
  海关人员介绍,这些“保健石”看上去就是一些普通的圆石头,但检测仪器一靠近,就会发出刺耳的“刺啦”声。一般来说,普通胸片的辐射剂量是0.02个毫西弗(20微西弗),可以说把这袋石头放在身上一天,辐射总量与做近百次胸部X线检查相当。对此,网友评论:这哪里是保健石,分明是夺命石!
  事实上,大连海关已多次查获这种辐射超标的能量石。2019年12月,同样在大连周水子机场,一名旅客入境时也触发核辐射报警。海关人员在其行李箱中发现罪魁祸首:一枚金黄色的圆形石盘。经询问,这枚正面印有“五行质子量子能量共振器”字样的圆形石盘,是在海外购买的用于保平安的“养生石”。
  经检测,这块“养生石”辐射值为112.9μSv/hr,超过生活环境辐射的1000倍。这意味着,将这块“养生石”放在身上24小时,相当于做了117次X光胸透。这名旅客说,自己的女儿曾戴过这块“养生石”,那段时间,她经常无故流鼻血,可能就是“养生石”惹的祸。
  2018年,大连海关还查获一块镭石,一名旅客本来计划将这颗镭石切成小块,做成保健指环。他介绍,卖家称这种石头具有促进新陈代谢、预防癌症等功效。然而,检测发现,这块石头辐射超标约800倍。经鉴定,这块镭石要经过1.6万年,辐射值才会降到对人体无害的程度。
  在其他地方,查获类似“能量石”的案件也屡见不鲜。今年7月,沈阳海关所属沈阳桃仙机场海关发现一名旅客携带的15条“保健石”项链核辐射量超现场本底值468倍,经分析,该保健石中含有钡-133、钍-232两种放射性核素。旅客表示,境外卖家称该项链具有养生保健、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等功效,他本来计划将这些“保健石”项链赠送给亲朋好友,现在想来真是后怕。

“节油卡”“保健垫”……换个马甲再坑人
  除了所谓“能量石”,近年来,多地检验检疫部门也处理了多起放射严重超标的“养生物件”入境事件。这些“养生物件”往往被制成挂饰、手链或沐浴用品,商家宣称含有钛、锗等贵重或稀有金属,能释放负离子或发射远红外线,有加速血液循环、补充人体能量等功效;但检测发现均含放射性核素。
  福建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曾在福州机场查获一件可疑金属器皿。经检测,该器皿内装有大量含天然核素Th-232的放射性颗粒,容器外表的辐射剂量达到本底值的33倍。携带器皿的旅客称,该物品购自国外,用于贴身及沐浴保健,但没有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福建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介绍,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射线,可以使空气发生电离,从而达到商家宣称的“负离子功能”。但是,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此类物质,容易产生造血功能缺失等不良影响,并有诱发癌症的可能。我国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向公众出售此类含放射性物质的消费品。
  2017年烟台检验检疫局在蓬莱国际机场也截获放射性严重超标的保健垫,经检测,该保健垫γ剂量当量率超过本底值255倍,如长期与该保健垫密切接触,一年有效剂量相当于接受了1428次X线胸片检查。
  除了这些穿着“养生马甲”坑人的保健品,多地海关还数次截留入境旅客携带的三无“节油卡”。商家宣称,这种“节油卡”凭借所谓的负离子反应技术,能将燃料分子变小,放在车上,可以起到节省燃料的目的。
  大连海关人员介绍,经检测,这些“负离子粉”的主要成分是钍、铀、镭等放射性元素,卡片的核素辐射量超标近60倍。

专家:“保平安”的能量,其实是放射性核素
  除了从海外购买,国内也有人销售类似“能量商品”。在一些平台上搜索“能量石”“磁疗”等关键词,相关产品一般会宣称对某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价格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包括用于刮痧推拿的砭石、碳质泡水陨石、药王石等。它们真有商家所说的神奇功效吗?
  据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专家刘弓冶介绍,卖家所称的“能量石具有医疗保健功效”并没有科学依据。以海关查获的“能量石”为例,所谓能“调风水、保平安”的能量其实是放射性核素。比如核素钍-232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天然放射性元素,会释放α粒子、β射线和γ射线,半衰期长达140亿年。它广泛存在于土壤、岩石、水、空气、生物体内,包括我们人体中也含有微量的钍-232。从监测数据来看,一般来说,每公斤土壤中大约含有0.015克的钍-232,处于安全水平。
  “辐射超标千倍的‘保健石’,并非天然产物,它其实是一种经过提纯、合成的工业品。”刘弓冶介绍说,因为一些地下矿产被开采和提纯,才使得钍-232含量超标的人造石进入我们的生活环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黄中柯介绍,从医学角度看,在剂量低、接触时间短的情况下,不排除买家看到“能量石”有功效而购买的可能。比如小剂量钍-232可能短期内能提升免疫力。辐射刺激人体后,免疫系统起到应激作用,但如果长时间接触超剂量的钍-232,接触者会产生头晕、癌变等症状。
  物理学专家黄晓菁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然界里存在一些物质会自发产生辐射,比如海关部门提到的放射性物质钍-232,这类辐射的能量比较高,人在一般情况下要尽可能避免接触,“此类辐射实际上是一种电磁波,只不过它的波长很短,能量很高,可能会使生物体内的DNA发生微观结构的改变。”
  黄晓菁说,近年来海关查出不少核辐射严重超标的饰品、石头,它们具有所谓“保健”效果的说法,从物理学角度看并没有相应的科学依据。“保健石”不但难以真正起到保健效果,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海关部门提示,旅客购买海外商品时,应主动了解商品成分信息,谨防携带核辐射超标物品进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