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鼻祖”安道一为何被认定为东平人?

解开书僧籍贯之谜 放羊老人贡献不小

齐鲁晚报     2023年11月09日
  洪顶山“大空王佛”刻字。
  北齐书法圣僧安道一,山东东平人,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然而关于他的籍贯却曾经长期得不到统一认识。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一位放羊老人偶然发现“大空王佛”四个大字,才帮助学术界解开“安道一之谜”。
  □孙晓明 孙辰龙

安道一其人
  安道一(?—约580),中国北齐高僧、书法家。他经历了北魏北周“二武灭佛”厄难,自认为“缣竹易销,皮纸易焚;刻在高山,永留不绝”。因此在迁移云游中把佛经刻于石崖之上。安道一刻经字大如斗,雄浑有力,故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东平、平阴一带有北齐刻经5处,安道一题名3处。东平、平阴北齐刻经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是洪顶山摩崖刻经。其他几处是天池山、云翠山、黑山。在东平、平阴刻经发现以前,在河北省的响堂山、中皇山,河南省的鳖盖山以及山东的泰山、徂徕山、邹城玉山、汶上水牛山等处均发现北朝刻经,但只有邹城的冈山、铁山刻经有安道一的署名,但刻经稍晚于洪顶山摩崖刻经纪年。
  因史料无记载,刻经存留不全,对于安道一的籍贯认定不一,有人推测他为邹城人、泰安人、平阴东阿一带人氏。复旦大学张伟然等多数专家推论他在东平一带,但诸家研究多是依据题记而推论。石刻中与安道一籍贯有关的重要题记有两则,一是东平洪顶山独立成篇的安道一铭记,言他为“广大乡□□里人也”;另一处是邹城铁山刻经中,铁山摩崖刻经南北纵66.2米,东西横16.4米,总面积1037平方米,博大恢宏。经文下方有题名,排列经主及佛经书写者姓名,在第六行有“东岭僧安道一署经”之句。推论他为东平或平阴人,是根据安道一铭记在洪顶山出现,但“广大乡□□里”之地以无从查考,而且有的专家认为广大乡之说亦有泛化之意,或游化僧人用语。另外由于“东岭”之名缺乏确切的地理方位佐证资料,没有引起专家的重视,因为史籍中多有南岭、西岭等某山方位之称。
  但是,在安道一最初刻经活动的地方发现“东岭”之称的古代碑刻证明了“东岭”是一个确切地名,并非虚指。事情是这样的:东平县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在对六工山玉皇庙进行文物普查时,在重修玉皇庙的两方碑刻中,发现了“六工山东岭”地名,明确说明六工山东面的山峰古称“东岭”,对于考证北齐书法名僧安道一籍贯是东平增加了新的考古证据。
鬼斧神工的
洪顶山摩崖刻经

  东平县洪顶山摩崖刻经,位于旧县乡屯村铺村东北“V”形山谷内南北崖壁,面积1400平方米,刻字原有1200余字,现能辨认的仅700余字,内容为佛经、佛名、题记等,共计22处,其中,北壁16处为安道一署名刻制,南壁6处为印度高僧法洪署名刻制。书体是隶中带楷,兼有隶、楷和篆三种书体,古朴端庄,清癯神秀,是国内最早的摩崖刻经。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刻经是如何发现的呢?这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1989年秋,旧县乡屯村铺村一个放羊的老人,偶然发现“大空王佛”斑驳漫漶的字迹,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文物和书法业界的轰动,并吸引大批国内外专家慕名而来一探究竟。这一发现,对解开史学界、书法界的“安道一”之谜,研究古文字从隶到楷的演变,探究北朝佛教在山东的分布,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1995年统一命名为洪顶山摩崖刻经,划定了保护范围,并于2006年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洪顶山海拔300多米,西望与六工山隔东平湖相望,山势陡峭,寂静幽深。半山腰镌刻的“大空王佛”四个大字宛若一道飞龙,扑面而来,如今大字通体描红。试想过去经过千余年的风雨剥蚀,色彩全无,若不仔细辨认,实难发现。四字通高9.8米、宽4.1米,其中“佛”字高4.5米。“大”字撇捺舒展,宽大包容;“空”字结构紧实,清癯灵空;“王”字端庄周正,内含修饰;“佛”字气宇轩昂,有“佛手”修饰,最后落笔恣肆汪洋,一竖到底,有接地通天、气吞山河之势,从甲骨文直到北齐,这个“佛”字为最大汉字。在“大空王佛”刻字左右,有经文、佛名、题记等多处,对面南侧半山腰则是印度高僧法洪的刻经等。
  “大空”意为大乘之涅槃境界,“大空王佛”亦可能是安道一的自喻或他喻,足以看出这位高僧励志修行,弘法布道的坚毅和决绝之心,可以想象安道一面对东平湖一带山光湖色的仙境,抒发一种激越悲怆、空灵穿透的感情,屏住呼吸把千钧之力转化成意念,而大字书写在悬崖峭壁之上。
  安道一就是在浩渺的东平湖之畔走出去的,多年后历尽磨难带着修成的正果和禅意,偕同印度高僧法洪一众,又回到了家乡,开启了艰难困苦的摩崖刻经的轮回之路。根据题记,他们在这里也是第一站刻经三年之久。第二站,前往东平棘梁山、银山,平阴云翠山、书院山、鼓山、大寨山;第三站,河北省滏山响堂寺、涉县中皇山;第四站,泰安徂徕山、邹城市峄山、尖山,汶上县水牛山,滕州市陶山;第五站,河南省林州市洪谷寺、河北省武安县水峪寺、河南省卫辉县香泉寺;第六站,泰山经石峪;第七站,邹城市铁山、葛山、冈山。前后历时30多年,跌宕起伏,佛心不改。
  洪顶山摩崖刻经,是中国刻经中纪年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多、安道一题名最多的北朝刻经,它以内容丰富,雕刻精卓,历史悠久,在我国北齐摩崖刻经中占有重要席位,可与泰山《经石峪》相媲美。
  在洪顶山北崖壁西段的《摩诃衍经》中,碑首只有双钩笔道,界格内只有“萨”“散”两字,绝大多数字书丹后未刻凿。另外南崖壁还有几处佛名也只有双钩笔道。很明显,僧众突然停止刻经,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遭遇了什么事情,不得而知,留给后世一个千古谜团。
洪顶山摩崖刻经
书法价值连城

  洪顶山摩崖刻经,最珍贵的是其书法价值。安道一大字书法有独特审美价值,深受魏晋以来佛教性空和玄学玄澹的思想影响,创造出中国书法史上的“隶楷书体”,从中可以一窥汉字演化演变的轨迹。
  在雄浑凝重的魏书时代,安道一立意于隶书审美开卷,保留隶书开张洞达的体势、以篆书浑穆简约的线条取代隶书翻飞飘逸的笔画,又吸取楷书的端庄秀美。书风雄浑健硕,圆润开合,长笔极势而去,短笔蓄势待发,长短相宜,动静顾盼,纵横捭阖,端庄如山,流畅似水。
  在洪顶山谷北侧摩崖“风门口”处的《文殊般若经》,是刻经中的珍品精品,刻石98字,最为珍贵的是其中的“亦”字是草书,“文”“白”“边”“菩”等字个大且拙,却能左右呼应、上下贯通。通篇浓墨与纤细之笔间而有之,巧妙分布,参差有序,展示出豪放无羁、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和运笔娴熟、收放自如、独成一家的书法功力。
  安道一书法艺术开一代新天地,在中外书法界影响颇大,值得剖开历史谜团,仔细揣摩研究。邹城铁山摩崖刻经《石颂》称安道一书法“精跨羲诞,妙越英繇”,意指书法比王羲之、韦诞等人精到高洁,比张芝、钟繇更圆妙。康有为、郭沫若对安道一书法都有极高的评价。日本书道协会更是建议中国书协应立安氏为“书仙”,以与王羲之“书圣”并驾齐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