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除顽疾,解除83岁“镜面人”病痛

章丘区人民医院成功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I期缝合术

齐鲁晚报     2023年11月17日
  肝胆外科腹腔镜手术中。
  肝胆外科医护团队合影。
  “镜面人”,又称“镜子人”或“镜像人”,即心脏、肝脏、脾脏、胆囊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发生率仅为百万分之一。章丘的刘女士就是这样一位罕见“镜面人”。近日,章丘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成功为其实施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I期缝合术,解除了她的多年病痛。

  通讯员 秦慧聪

  一位83岁高龄的罕见“镜面人”
  刘女士今年83岁高龄,患高血压多年,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长期折磨着老人的身心,辗转多家医院,长期服用中药、西药,但不能缓解。患者家属经过多番了解,慕名来到章丘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找到于牧川主任。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刘女士不仅病情严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巨大结石、肝硬化,而且胸腹腔脏器全部反位,是个罕见的“镜面人。
  给“镜面人”做手术,类似于“脑筋急转弯”,脏器都是反的,手术视野完全相反。医生的操作习惯和技巧、手术器械等,都是按正常人脏器方向设计的,现在却整个反过来,尤其是手术的布局、入路及肝门部的解剖、暴露,对手术医生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同时,刘女士已83岁高龄,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心功能差且合并瓣膜返流、肺气肿等基础疾病,腹部CT可见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症表现,胆总管巨大结石,直径约2.2cm。长期的结石梗阻,导致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汁淤积,肝功能差……种种迹象表明,为刘女士做手术,注定是一场“硬仗”。
  术前,于牧川主任团队为患者进行了综合评估,并结合患者病情特点,组织科内及包括麻醉科、心内科等科室的多学科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尽管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较差,但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麻醉和内科的多学科诊疗团队有能力和信心为手术保驾护航。
  接下来,手术团队面临的是手术方式的选择,是ERCP+LC(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还是LC+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大家各抒己见、权衡利弊,术前讨论前所未有的激烈。最后,于牧川主任“一锤定音”,“尽管我们有成熟的ERCP经验与技术储备,但具体到该患者,其结石巨大,需要碎石,脏器转位,极大增加镜身把控难度,同时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风险高。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实现‘短、平、快’,可达到取尽结石、解除梗阻、通畅引流、胆管I期缝合的目的,更能使病人获益。”
  一台“熟悉而又陌生”的手术
  敲定手术方案后,团队进入紧锣密鼓的术前准备阶段。为确保手术顺利,于牧川发动团队成员查阅文献,积累术前知识储备。大家这时才发现此类病例鲜有报道,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显然,这是一台“熟悉而又陌生”的手术。为做好这台手术,团队反复讨论,充分术前准备,从手术器械的选择、切口的选择及定位,到术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都做了各方面预案。
  终于来到施行手术的“冲刺阶段”。麻醉团队为刘女士顺利实施全身麻醉后,手术开始。于牧川主任主刀,张云龙、陈硕真医师配合,开始了这台脏器转位的胆道手术。进腹后,可见肝脏、胆囊、胰腺、胃等脏器脏“镜面位”,肝脏呈淤胆表现,胆总管扩张明显,胆囊位于腹腔左侧,明显增大、张力高,且与周围粘连。虽与平时手术操作完全相反,但经过术前反复演练,手术团队配合娴熟,有的放矢,先分离粘连、切除胆囊,暴露并穿刺证实胆总管后,行切开取石,应用电子胆道镜观察肝内、外胆管无残留结石,使用倒刺线缝合胆管,成功为刘女士完成了手术,解除了困扰她多年的病痛。
  术后复查证实刘女士腹腔内无残留结石,肝功能也恢复正常,老人顺利康复出院。而以于牧川主任为首的肝胆外科手术团队又一次打赢了这场“硬仗”,在护佑群众肝胆健康的道路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