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安全教育平台”打卡,早该如此

齐鲁晚报     2023年11月21日
  明明知道这种安全教育有名无实,也得硬着头皮,一次又一次地对家长们下达“任务”,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家长们完成“任务”。这种不得不做的“无用功”,不仅徒增了相关老师的身心负担,也因“扰民”而引发家校矛盾,伤害家校关系。

  太好了!近日,福州、泉州、成都等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相继下发通知,叫停“安全教育平台”打卡。这一举措,在家长群中赢得一片喝彩声。
  这种打卡,他们早就受够了!
  对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孩子们实施安全教育,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种打卡把好事办砸了。
  表面上看,“安全教育平台”好像是为孩子们准备的,上去打卡的应该是他们。可实际上,真正上平台打卡的往往是家长。“安全教育平台”时不时通过老师发出“指令”,要求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各种“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减轻孩子的课外负担,减少孩子接触网络和电子产品的机会,家长们只得一脸无奈地“扛下所有”。
  这样一来,安全教育对象就“悄然”由孩子变为家长。结果,本该接受安全教育的孩子们没有学到相关知识和技能,不需要也不情愿接受这种教育的家长们,却因此而徒增了不少麻烦——一种针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经由“安全教育平台”打卡而沦为一种煞有介事的“表演”,一种堂而皇之的“扰民”。
  不仅如此,这种打卡也把一些老师折腾得够呛。
  “安全教育平台”名头很响,各地相关部门似乎都很“买账”,把“安全教育平台”打卡设为一个硬性考核指标——相关部门对学校考核,学校再对老师和班级考核。如果考核不过关,年底就可能影响学校、班级和老师的评优。
  在这种情况下,布置并督促完成平台打卡“任务”,就成了相关老师必须按时完成的“课外作业”。明明知道这种安全教育有名无实,也得硬着头皮,一次又一次地对家长们下达“任务”,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家长们完成“任务”。这种不得不做的“无用功”,不仅徒增了相关老师的身心负担,也因“扰民”而引发家校矛盾,伤害家校关系。
  其实,相关安全教育应该且完全可以在校内或园内完成。通过专题讲座、视频展示、现场演练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校内或园内就能学到相关安全知识与技能,不是更好吗?为什么非要上什么平台打什么卡,最终弄得安全教育徒有其表,家长老师一肚子不满?仅仅是因为相关部门考虑不周决策失误,还是真像有人猜测的那样,形式主义的平台打卡早已沦为一桩骗公帑割韭菜的生意?
  无论如何,早该坚决对这类形式主义说不了!
  福州等地已率先垂范,开了个好头。其他地方就不要再犹豫观望了,应尽快跟进,主动叫停“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并结合自身实际,找到更有效更合民意的安全教育方式。
  同时也应看到,像“安全教育平台”这样的“平台”还有不少,像“安全教育平台”打卡这样的“花活”还有不少。只要肯俯下身子倾听民意,相关部门不应该看不到这一点,更不应该视而不见无所作为。动真格的,及时发现各种类似“平台”,并坚决叫停各种类似“花活”,也已是一项当务之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