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奋楫启新程 赓续前行谱新篇

邹城市人民医院仁心大爱书写高质量发展“邹医”答卷

齐鲁晚报     2023年11月21日
  记者 李锡巍 通讯员 邹亦轩

  11月18日,济宁医学院附属邹城市人民医院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院管理与改革研究室主任黄二丹,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秦成勇,济宁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建华,济宁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慧云,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武文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邓世春,邹城市政府副市长布方锋等领导出席活动。济宁医学院、济宁市直医疗机构和各县市区医疗机构负责同志参加活动。仪式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济宁医学院附属邹城市人民医院揭牌表示热烈祝贺。
  党建为纲文化为魂
凝铸“邹医”内生动力

  岁月流金,华年溢彩。跨越两个世纪,邹城市人民医院迎来75岁生日。75年风雨兼程,初心如磐;75载岁月如歌,砥砺奋进,邹城市人民医院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迎难而上的披荆斩棘,凝聚着全院上下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
  医院文化建设离不开党建工作的统领和“护航”。邹城市人民医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建院,以党建将医院文化推向新的高度,提高了文化的感召力,通过红色教育、拓展训练、职工运动会、主题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结合国庆节、医师节、护士节等节日创新专题活动内容,把医院文化融入日常、根植于心,推动医院文化“落地生根”,发挥其传承力、生命力与引领力,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同时,医院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医院业务工作同频共振,让党员干部成为助推医院发展的“主动力”。医院还通过深化“党建+医疗”模式,将“支部建在学科上”,扎实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合、双提升。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红色医疗队,开展“走进基层服务”“党员服务、党徽闪亮”等活动,让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在一线服务群众、发挥模范作用。结合“双联双创”、民意“5”来听等活动,医院组建党员服务队,定期深入包保社区,对群众进行常态化走访、长期化帮扶、长久化联系,以优质服务、义诊活动、结对帮扶等方式,用心用情用力呵护群众健康。
  “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医院建好,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全额投资建设了现代化大型医院,是我们补齐高端医疗这一民生短板的有力依靠。”邹城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郝凤成表示,自2018年新院区投入使用以来,可以说一年一个台阶,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医院以“创三甲”为抓手,强化标准化建设,内涵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全方位提升,书写出一份县域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优秀“邹医”答卷。
借力借智同向发力
构筑“邹鲁”医疗高地

  继去年8月正式启用肿瘤中心,今年9月,邹城市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肿瘤科二病区揭牌启用,这是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以学科建设为引擎打造核心竞争力,激发学科内生动力、拓宽学科发展空间、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成果。
  学科建设的高歌猛进,源自医院向上借力借智,不断与高端医疗资源“联姻”。邹城市人民医院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揭牌山东省立医院(集团)邹城医院;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不断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与树兰医疗管理集团开展合作,成立邹城市区域医学中心,建设5个院士工作室,成立8个济宁市名医工作室,形成“医疗资源共享、信息有序互通”的医疗体系,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院士团队定期派各科专家来院指导,在医疗技术和疑难杂症会诊等方面效果非常好,快速提升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邹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芳介绍,医院健全“分工明确、协同有效、目标清晰、方法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控标准和规范,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技术、重点病种质控;深化院区间协同机制,老院新院并重,新院区以手术科室为主,老院区中医、康复、内科、慢病等并存,错位发展、多院区并行,构建多元联动发展新格局;实施医疗中心化战略带动学科建设,形成学科集群的强大优势,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中国标准化肝病全程管理中心山东省邹城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基站、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心脏康复中心、肿瘤中心、儿童康复中心等如雨后春笋般茁壮而出,同步聚合、同向发力。
  依托树兰医疗集团,邹城市人民医院抓住学科建设这个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在硬件提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注重专科中心化发展,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取得了质的飞跃。截至目前,医院有感染性疾病科1个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11个济宁市重点专科,34个邹城市医学重点专科;危重上消化道出血救治水平和救治能力获国家级认证、检验科实验室荣获国家认可证书并通过ISO15189评审;多项学科成果跻身全国行列,成为“胸痛中心全国心电一张网建设单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全国血栓防治中心优秀单位”“全国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
“引育用留”无缝对接
彰显厚重“邹医”风范

  2023年8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成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人才培养、教学机制改革、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医院立足长远,30多年来承担了济宁医学院、齐鲁医药学院等多所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组建8个教研室,探索建立了一套长期自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也因此汇聚了一批资深医学专家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自主育才之余,医院注重加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招引力度。“在人才引进上,邹城市委市政府对医院需要的人才特事特办,效率非常高。”邹城市人民医院院长秦鹏说,只要有利于医院发展、只要民有所需,邹城市对引进的各类团队和学科带头人,除给予一次性安家费,还配套相应的科研启动经费,具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备案制工作人员项目的,给予项目所需2-5倍资金,同时帮助解决家庭的一些实际困难,大大强化了引才“磁场”,为人才搭建了一个能安心干事创业的平台。
  为激发人才活力,医院还大力扶持中青年专家,开展中层干部竞聘,每年进行两次述职,实行末位淘汰制,在相关专业领域后三名中淘汰一个、免除其科主任职务。这项举措充分调动了科室负责人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一批中青年骨干挑大梁、当主角,打造了更加合理的人才梯队,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人才“引育用留”政策推动下,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也层出不穷。树兰医疗超声科主任黄志良带领医院超声科团队开展的超声导引下经皮胰腺肿物穿刺活检术,实现了医院在腹部肿瘤诊治方面的突破,超声诊疗技术也迈向新台阶;树兰医疗特聘专家王云飞、方向明教授带领医院妇科团队成功开展的Dubuisson 术式(经腹壁人工网片无张力双侧顶端悬吊盆底重建术),填补了医院的技术空白;平均每年引进单边双通道内镜辅助下(UBE)髓核摘除术、腹腔镜下经腹壁横向悬吊盆底重建术等新技术项目40余项。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邹城市人民医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用海纳百川、兼容多元的胸怀和气魄彰显与时俱进的“邹医”风范。
  济宁医学院附属邹城市人民医院揭牌仪式现场。
  与会领导共同为医院揭牌。
  医院学科建设高歌猛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