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全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专访滨州医学院副院长、滨医附院党委书记赵景刚

齐鲁晚报     2023年11月23日
  “国考”成绩晋级A+,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七学科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百强……越来越多国字头的落地,是医院不懈耕耘的一个缩影。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滨医附院如何破局,走出独特的发展之路?滨州医学院副院长、滨医附院党委书记赵景刚给出了思考和答案。

  记者 王小蒙 陈甜田 通讯员 徐彬

瞄准急难愁盼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品质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滨医附院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需不断提升诊疗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医院发展了哪些新技术,百姓又有哪些获益呢?
  赵景刚:为打造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医院实施医疗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推动先进医疗技术发展,提高疑难危重病诊治能力。积极推进介入治疗、微创治疗、3D打印临床应用技术等新技术新项目,凝练出12项核心医疗技术,成为医院特色技术品牌。
  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打造学科优势。康复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个学科进入“2018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百强榜;目前获批省临床重点专科22个、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4个、省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1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稳居省内前列。成功创建为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全国首批消化道肿瘤MDT试点医院、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单位、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等。
  去年八月,滨医附院胸痛中心通过2021年度第四批次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标准版国家级胸痛中心,医院又新添一块沉甸甸的国家级金字招牌。
  45年踔厉奋发,医院全面建成“六大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省级创伤中心、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省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获批国家首批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国家首批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国家首批卵巢癌规范诊疗试点筹建单位)……实施新作为,再攀新高峰,医院将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破解群众就医“肠梗阻”难题,需要从细微之处着手,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改进都不能错过。那么医院在助推诊疗便民利民惠民、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格局方面,又做了哪些探索?
  赵景刚:近年来,医院持续开展“舒心就医工程”,创新性推行“三缩短”工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保证患者就诊有序顺畅。
  我们不断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持续优化急诊平台功能,实现了以急诊预检分诊为起点,1分钟即可办理入院;50米范围内可完成急诊超声、检验;100米范围内可完成急诊影像;200米范围可以到达DSA手术室、综合手术室等,流程进一步优化。以急救中心为平台,全力推进六大中心建设,获批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四星高级卒中中心、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省级创伤中心等。通过急诊急救流程的不断优化,大批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快速、有效处置,救治成功率大幅提高。
  同时,积极推进日间手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近年来,日间手术占比显著增高,2022年我院共开展5169例日间手术,占全院择期手术13.96%;2023年1-10月日间手术6088台次,占全院择期手术比例17.19%。缩短了手术等待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疼痛综合管理试点,目前医院无痛胃肠镜占比70%,无痛纤维支气管镜占比50%,分娩镇痛率40%。积极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医院组建了覆盖肿瘤和疑难复杂病种的30余个门诊、住院MDT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回应时代呼唤
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记者:自2018年起,国家大力推行互联网诊疗,在国家政策推动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互联网新思维全面推动智慧医疗已成必然。那么滨医附院的“互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对于优化服务流程,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来说,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赵景刚:我院大力实施智慧医院建设工程,深入推进院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在院区环境提升改造、就医流程优化、陪检陪护、网上就医、餐饮服务、便民设施投放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优化群众就医条件。
  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积极打造互联网门诊,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用药指导咨询等服务。2022年我院网络门诊量为11560人次,2023年1-10月达到8549人次,逐年上升。积极推进远程病理、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及远程检验等中心建设,医院病理科远程会诊中心,目前采用线下专家派驻帮扶及借助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平台开展工作。将滨医附院病理科专家资源最大化,为黄河三角洲病理医生与患者,提供便捷、省时、省力与快速的专家咨询服务,目前年会诊量约400余例。成立了黄河三角洲区域影像中心,与多家医院建立网络连接,实现了远程会诊及报告书写,缓解了乡镇医院影像科诊断医师匮乏的困境。此外,医院与青海祁连县人民医院建立滨祁远程影像会诊中心,有效带动了当地诊疗水平的提升。
  我们以需求为导向,2021年上线“互联网+护理服务”,打通护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线上预约、线下服务”,区域内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与此同时,加强延伸护理服务基地建设,让大医院一号难求的专家来到家门口。如今,位于沾化区、惠民县、无棣县、博兴县乡镇的54个延伸护理服务基地,患者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护理服务。
  记者:借力“互联网+医疗”,可以有效破解就医难题。我们了解到,2022年,滨医附院成功获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意味着医院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疾病防控和医院管理等方面,处于区域领先水平。那么医院将如何发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区域诊疗体系呢?
  赵景刚: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构建更加完善健全的大急诊急救体系,筑牢卫生健康新屏障,是我们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使命和责任。医院同时还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胸痛中心、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省级创伤中心等,要充分发挥区域引领辐射作用,以对口支援、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医联体和协作医院建设、远程医疗等为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共享,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如今,医院在疑难、危重、复杂、罕见疾病诊治方面居黄河三角洲区域领先水平。我们牵头成立黄河三角洲检验医学专科联盟、黄河三角洲病理专科联盟、黄河三角洲医学影像专科联盟,提高了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强化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加强远程诊疗中心建设,扩大远程医疗覆盖面,提升区域医疗检验水平。
  注重加强与基层医院的联络,利用远程网络系统加强对基层医疗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及协同救治。持续强化专科联盟建设,近期,医院先后牵头成立了黄河三角洲医务管理专科联盟、全科健康+慢性病管理专科联盟、肺结节专科联盟、银屑病专科联盟等,截至目前共成立了35个专科联盟。探索多种合作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动”起来,通过团结协作、学科共建、资源互补、平台共享等形式,推动黄河三角洲区域医疗技术和救治水平持续提升。
  切实担当社会责任,免费培训乡村医师8000余人次,先后选派260余名医护人员开展对口支援及援外工作,与40多家基层医院构建医联体。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医联体和协作医院建设,稳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组建工作,逐步探索建立衔接有序的双向转诊、防治结合、急慢分治、治疗康复一体的区域诊疗体系。持续推进妇幼一体化工作,开展区域诊疗规范化提升工程。聚力攻关国内领先的医疗技术,推进临床显微外科实验室建设,争取实现器官移植突破。强化创伤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癌症规范化诊疗医院建设,做好急诊急救工作,布局建设周边急救站点,促进区域急诊急救一体化。
大踏步向未来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目前,附属医院与临床医学院“院院合一”踏上发展新征程,这是推动学校深化医教协同,实现以高质量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同时也是提升医院更好服务滨州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助力“富强滨州”建设的有力举措。“院院合一”将为滨医带来哪些发展契机?
  赵景刚:近年来,以“院院合一”发展为新契机,不断强化学院办学功能,深化医教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智慧力量。
  建一流学科,创一流科研。合署后的滨医附院,进一步强化教学科研战略地位,力促医教研协同发展。在科研资源要素的加速整合中,“硬核实力”不断展现。全面整合三大基础实验平台,成立医学研究中心,深化基础临床合作;设立9个院级研究所和6个创新团队,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基金,优化科研设备和功能配置;构建首席研究员(PI)管理模式,打造高水平科研队伍……
  “十四五”期间,医院将以“院院合一”发展为新契机,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全院全员育人意识,瞄准发展目标,展现医教研协同建设的“新作为”,以高质量学科建设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铸就守护人民健康的“硬实力”。
  记者:接下来滨医将如何谋定而后动,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呢?
  赵景刚:我院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下个五年发展中抢先一步、奋勇争先,不断开拓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努力推动医院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当好建设“健康强省”的生力军。
  着力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水平,争创1—2个专业类别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改善提升院区基础条件,打造省级区域灾难医学和急诊急救中心,组建滨医附院城市医疗集团,强化优质医疗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形成黄河三角洲区域领先技术集群和高地。
  全面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分层次学科建设计划,遴选2—3个学科冲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一批省级临床专科、精品特色专科。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全职“泰山学者”“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人才2—3名,培养和引进10名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100名博士。
  全面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建设现代化教育教学平台,构建全面发展育人体系。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培育重大科研项目,建成黄河三角洲医学转化中心,争创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获得省部级奖励3—5项,突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另外,医院将在文化建设、服务保障、治理体系、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新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全面推动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不断开拓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努力推动医院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立足医者初心、勇担健康使命,滨医附院将把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健康服务需求有机结合,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中作出新贡献,全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