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儿童呼吸道感染为何“按下葫芦起来瓢”?

毓璜顶医院专家:腺病毒是元凶

齐鲁晚报     2023年11月24日
  记者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肺炎支原体的阴霾还未散去,仍在“咳咳咳”的孩子们又发烧了,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几天仍不见好,反复发热、症状没有缓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检测终于“破案”,元凶原来是人类腺病毒,简称腺病毒。
  为什么今年儿童呼吸道感染会“按下葫芦浮起瓢”?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副主任辛毅介绍,今年开春以来,先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然后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接着又是鼻病毒,夏秋之交则爆发了肺炎支原体感染,一直迁延至今。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说法是“免疫债”假说,与三年疫情采取非药物性干预(NPI)有关。
  所谓的NPI是指包括戴口罩、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当呼吸道被保护起来后,呼吸道黏膜下固有免疫活性细胞失去了微生物的刺激就会逐渐“睡去”,渐渐失去对各种微生物及其类似物抗原性的“记忆”,称之为“短暂的免疫失忆”。失忆的黏膜免疫就“退行”到相对“原始、幼稚”的婴幼儿免疫状态,即对任何微生物都认为是“新的”、从而激起过度的免疫杀伤效应、损伤了自身细胞组织。随着战胜COVID-19疫情,NPI逐渐被解除,呼吸道黏膜再次暴露于环境中季节性病原微生物后,就会发生不同于往年“温和”免疫反应的过度免疫损伤,如MP感染后持续高热、咳嗽、肺炎甚至“白肺”。因此,孩子的呼吸道黏膜免疫目前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但是不必悲观,毕竟儿童免疫状态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可塑性”,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的免疫稳态。
  腺病毒到底是什么?辛毅称,腺病毒是于1953年首次从手术切除的扁桃腺中分离到的,于1962年正式命名为腺病毒(Adenovirus),能够感染人类的腺病毒有49个血清型,根据生物学性状分为A~F 6组。腺病毒呈球形,核心为双链DNA,故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等途径传播和侵入人体而感染发病,会形成儿童群体的局部流行小高峰。
  腺病毒感染如何防治?辛毅介绍称,腺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无特异性治疗。治疗主要以退热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加强急性期护理、多睡眠休息、清淡饮食、开窗通风、个人标准防护等。不建议起病早期使用抗菌药物,除非临床明确合并细菌感染或有结构性呼吸道畸形病例,可短时期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一二代头孢菌素等,疗程不超过5-7天。除咽-结膜热自然病程较长、腺病毒肺炎病情相对重外,其他类型的感染自然病程3-5天至1周左右自限,但可能发生感染后气道高反应及鼻后滴流等因素导致的儿童持续咳嗽1-2周,只需对症处理即可。
  对于持续高热、热程较长儿童,在排除合并细菌感染或兼顾抗菌治疗同时可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2-3天有助于控制全身炎症反应。一旦患儿持续高热3-5天不退、咳嗽喘憋明显、精神反应差、不思饮食等征象提示并发肺炎可能性较大,需及时住院治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