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威海的幸福从何而来

齐鲁晚报     2023年12月01日
  威海市区。记者 王震 摄

  记者 王皇 

威海入选表现抢眼
  “你幸福吗?”这个问题事关每一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各类城市荣誉中,“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备受重视。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由《瞭望东方周刊》主办,迄今已连续举办17年。今年的调查推选活动以“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更幸福”为主题,以城市如何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为主线,对中国城市的幸福感进行调查,推介幸福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今年的候选城市、城区达到220个,竞争激烈。山东有3个市入选,其中青岛入选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威海入选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市),荣成入选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
  青岛和威海均是第四次入选,威海表现抢眼,不仅第四次入选,由其代管的荣成市也同时入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幸福城市建设保持了稳定性和成长性。”瞭望周刊社总编辑、党委书记郭奔胜对《2023中国城市幸福感报告》进行解读时表示,本年度调查发现,连续上榜的城市占比约为78%,说明这些城市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和幸福城市建设同频共振,有力推动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降低落户门槛、以各种优惠政策向青年人发出邀请的当下,三线城市拼什么?这是很多像威海这样的城市在发展中需要回答的问题。四年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背后,威海找到了方向,也找到了答案。
设计营城深谙“打卡”之道
  威海的幸福从何而来?去过威海的人知道。
  威海是山东经济外向度靠前的城市,也是一个独具山海先天优势的旅游城市。今年的威海,不仅有山有海,还有人山人海。今年前10个月到威旅游的人数达到了4775万人次,单日客流量最高85万人次,接近城市常住人口的1/3。在抖音发布的2023暑期文旅数据报告中,威海排名全国“热门小众旅游城市”榜第二位;在马蜂窝旅游发布的2023人气最高自驾游城市中,威海排名全国第三位。在年轻人用脚投票的Citywalk中,威海已然“出圈”。
  在众多的旅游城市中,威海凭什么“出圈”?
  很多人去威海看海,但惊喜地发现,威海不只有海。在旅游目的地的激烈竞争中,威海深谙“打卡”之道,在山与海的生态底板上融入艺术和时尚,用“绣花”功夫精雕细刻,像打造“景区”一样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
  11月15日,竹岛—紫凌东来美院设计师驿站揭牌,简约明朗的白色建筑内是一个精心布置的设计师之家,这是今年威海揭牌的第三个设计师驿站。威海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引入设计师资源,今年威海市政府联合中国建筑学会发布了“设计营城”计划,向全国乃至全球设计师发出诚挚邀请,欢迎设计人才深度参与威海精致城市建设,来威海寻梦、追梦、圆梦。
  近两年去威海,除了和幸福门、大相框、灯塔合影,感受得天独厚的阳光沙滩和海风之外,还有更多选择。威海精心打造了一条千里山海路,游人自驾就可以看遍整个城市最美的风景。猫头山的碧海蓝天配上了悬崖上的观景台,火炬八街的丁字路口有了漫画风的民宿墙,市区有山有海的绝版位置打造出了一座爱情主题的金线顶公园。沿路还有房车营地和海草房打造的旅游驿站,这条千里山海路按照“一站一文化、一站一主题、一站一特色”的原则,布局了23处特色文化主题自驾游驿站。
  “去了趟威海,我发现威海人的文明程度很高,过马路的时候,我看到了好多次车辆主动让行,住的酒店甚至还帮我把袜子洗了。”去年因公出差的孟女士聊起威海来赞不绝口。“明年还要去威海。”多位今年从外地去威海旅游的游客这样说。在各大流量平台查看和威海有关的视频,大概率会看到“还想再去一次”的留言。
家门口的幸福很直观
  威海的幸福从何而来?住在威海的人最知道。
  一个个小家到整个城市,威海的幸福随处可见。近年来威海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5%以上;威海的人均存款达到11.6万元,是山东省最高;威海有254处口袋公园,实现市民“推窗见绿、移步入园”的愿望;沿海岸带建设166公里的滨海生态步道,行走在街头处处都能“透光见海、透绿见蓝”;威海在山东省率先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创建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区域25处,草坪面积39公顷;威海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全市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非常少,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5.5%;威海的空气质量连续7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连续2年达到世卫组织标准,即全年PM2.5浓度保持在25微克以下……
  住在威海最直观的幸福感或许是贴心的物业服务。以威海市红色物业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小雅的日记——一个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齐鲁样本》获得了2022“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特等奖,赢得国内外广泛关注。在威海,最基层的社区、小区中,社区党委、业主、物业拧成一股绳,共同解决家门口的烦心事儿。要持续获得业主的满意并不容易,威海通过走在前列的红色物业建设赢得认可。威海出台了全国首部《红色物业建设规范》,今年,威海持续推进红色物业服务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开展红色物业大走访,截至10月底,累计走访976个小区,走访业主40万余户,小区走访率89.79%,户数走访率43.9%,年内累计整治问题24492件。威海的物业缴费率、业主满意率全国领先,这项工作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试点。
  孩子、青年、老人的幸福感来自威海推进的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威海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儿童友好城市Logo,威海市持续优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全领域、全系统打造儿童友好幸福场景。威海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8岁,比全国平均高3岁多。威海以1元价格为社区老人提供营养丰富的午餐,全市共设有1107处社区食堂,覆盖1390个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居,日均服务3万人次,覆盖率60%以上。
幸福威海的有解思维
  今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主观调查问卷按照城市居民对城市治理的评价等维度来设计问题,在城市治理上,威海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威海的城市Logo很能回答它的幸福来源——“精致城市 幸福威海”。这是威海以幸福为目标,又从精致城市建设中找到办法和方向的最佳概括。
  五年前,威海找到了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方向,此后从顶层设计入手,颁布了全国首部精致城市建设条例,以及城市风貌保护条例等相关地方性法规11部,首创精致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大到道路综合整治、人行道建设,小到沥青及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小游园建设管理、园林绿化养护等都有明确标准。
  去年威海“用绿色和温情来打造精致城市”案例作为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个案例之一,成功入选2022版《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今年10月,在2023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系列活动中,威海受邀作典型发言,精致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被纳入“上海指数”创新主题指数,成为联合国人居署指导和监测全球同类型城市发展的权威标准。
  威海还全面推广“志愿+信用”模式,现在每5个威海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威海综合信用指数位居全国261个地级市前列。今年,威海还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化解涉海涉渔纠纷的“海上枫桥”经验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每个人在威海都能切身感受到和谐与温情。”在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进行主旨发言时,威海市委书记闫剑波说,对威海而言,精致城市的答卷,人民是最好的考官,幸福是最美的答案。
  11月24日,《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成都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威海已连续四次入选,在三线城市的突围战中脱颖而出,威海的幸福从何而来?
  威海火炬八街人气火爆。记者 王震 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