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及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最新学术成果

《尼山文库》新书在曲阜发布

齐鲁晚报     2023年12月01日
理性务实的子贡
  文/宋立林 李文文

  端木赐,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少孔子31岁,春秋末年卫国人,为孔门四科十哲中言语科高弟。子贡天资敏达,擅长语言表达与沟通,学习能力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说“子贡利口巧辩,孔子常黜其辩”,孔子称“赐敏贤于我”,可见子贡敏锐之功足深,连孔子也自认不如。
  子贡被人们称为“儒商鼻祖”。古代商铺常悬挂“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牌匾,其中,“陶朱事业”指的是陶朱公(范蠡)弃政从商,“端木生涯”说的是子贡学儒经商。范蠡、子贡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商界至今还流传“即在黎阳学子贡,何必南越法陶朱”的佳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亚圣孟子仅用了215字,而记载子贡近5000字,可见子贡在其心目中影响之大。《论语·先进》篇,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货殖”一词最早使用于此,意为做买卖。孔子认为颜回天性近道,但常常一贫如洗。子贡在天资禀赋上不如颜回,他自言颜回是“闻一知十”,自己是“闻一知二”,孔子称他为“不受命”,但是做起生意来却常常猜中行情,成为富足之人。
  能言善辩,是子贡的突出才能之一。《论语·子罕》篇记载,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提出,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它!卖掉它!我正在等待着识货者哩。”子贡用美玉来比喻君子,用对待美玉的两种不同态度来比喻对待仕途的两种方式,通过孔子的回答探知师意,知道孔子内心盼望得到君主重用,以实现其政治报负。子贡卓越的言语能力在外交方面作用巨大,优胜千军万马。《孔子家语·屈节解》记载,齐国要伐鲁,孔子召集弟子们商议救鲁之策,别的弟子请求出使,孔子不准,只有子贡得到许可。子贡历说齐、吴、越、晋诸国,使吴国移兵与齐国交战,最终,齐兵战败,鲁国免祸,吴国灭亡而越国成就了霸业。
  《论语》《孔子家语》关于子贡善于言谈的记载很多,就其对孔门的贡献来说,子贡既能以言语之能“羽翼圣道”于当时,又有功于孔子思想的传播流布。孔子一生从事教育,述而不作,其渊博的学识被弟子记录整理后流传于世。然而世人对孔子也存在着一些不理解和非议,子贡凭借自身的言语之长,发表了大量精深透辟的尊孔之辞,有力地维护了孔子的声誉。崔述在其《崔东壁遗书》中言道:“羽翼圣道于当时者颜、阂、子贡、由、求之力,而子贡为尤著。”又曰:“孔子之道所以昌明于世者大率由于子贡,其功不可没也。”
  子贡对孔子有着真挚的崇拜之情。孔子在世时,子贡就已名扬四海,有人甚至以为“子贡贤于仲尼”(《论语·子张》)。子贡很谦虚,对孔子的赞扬无以复加。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守丧三年,唯有子贡特殊,他“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史记·孔子世家》),足以见得子贡对孔子之情深似海。
  记者 易雪 整理
《尼山丛书·国学经典音注》首发 促进国学经典走进青少年
  本报济宁11月30日讯(记者 张九龙) 11月26日,《尼山文库》新书发布会在山东曲阜举行。《尼山文库》是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落实《儒学传承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部署要求,依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重要学术出版工程,从2022年开始,每年出版3—5本儒学研究的高水平学术著作。此次发布的第一辑、第二辑是《尼山文库》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尼山文库》由靳诺、白玉刚、于晓明担任文库编委会主任,张立文、孔繁轲、国承彦、陈来担任编委会副主任,众多学识渊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编委;文库作者构成依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以学术顾问和学术委员为主体,阵容强大。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表示,《尼山文库》是一套适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大学生以及普通读者阅读的理想丛书,能够让广大读者充分领略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从中获益;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意义重大。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原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杨朝明认为,《尼山文库》汇集了众多优秀学者作品,代表着学者们的最新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国承彦表示,《尼山文库》用最新的学术理念进行统领,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的原则,围绕“四个讲清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的框架组织编辑,将当代儒学名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热点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旨在形成体系完备、结构完整的学术丛书,为打造“四个高地”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正因此,《尼山文库》第一辑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并且入选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
  承担《尼山文库》出版任务的山东教育出版社,取得了连续5届10种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连续8届11种出版物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亮眼成绩。“接到这个项目,出版社高度重视,安排精干的编辑、设计团队进行图书的整体运作,从内容编校、版式和封面设计,到印刷,在出版各个环节均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尼山文库》的出版标志着出版事业与‘两创’工作的进一步融合。”山东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孟旭虹介绍。
  山东教育出版社多年来和中国孔子基金会、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出版多套基金会策划的精品力作,为基金会举办的“《论语》译介工程”出版6个语种的中外文对照版《论语》,出版了普及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大众读本》(9册),出版了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的《天下英雄出少年》等,这些图书品质优良,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新发发布现场。张晓芮 摄
  本报济宁11月30日讯(记者 陈丹 孔媛媛) 近日,一套名为《尼山丛书·国学经典音注》的丛书,在济宁各中小学校颇为流传。丛书共分5册,内容节选自《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道德经》等6部中华文化最重要、最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典籍。丛书中,不仅有对经典的详细注释,更标准拼音,因其易读性、可读性,颇受学子们的喜爱。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五年级2班王乐妍正手捧丛书中的《〈论语〉正音释读》声情并茂地朗读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生活中我们只有不断积累与理解所学过的知识,才能从中获得更多新的启发。”她说,该书相比其他读本不仅标注拼音,方便阅读理解,对章句的阐释更深入浅出,她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
  丛书总主编、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续兵表示,《尼山丛书·国学经典音注》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组织编纂、孔子研究院具体实施。出版本套丛书,除了从学术理论层面上深入正本清源、加强研究阐释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回归经典。这也是赓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明的守正之基、治本之策。
  据了解,编注团队由孔子研究院的3名正教授、2名副教授、3名青年博士组成。“这本书不仅是孔子研究院的作品,也是几代洙泗学人共同奋斗积淀的结果。”刘续兵说,在曲阜,孔子的家乡,这一圣地文脉,洙泗学人对孔子思想深入研究、代代相传已有几十余年,揭示经典的文化内涵,正确阐释其核心观念,“对此我们很有信心。”
  为促进文化“两创”进一步落地开花,孔子研究院还展开了进校园、进企业、仅乡村等六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并赠书送书,提升大家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此外,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学者、汉学家、中华文化爱好者们,陆续到访孔子研究院,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外辐射。
编辑:褚思雨 组版:李腾 校对:李从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