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北采油管理区:

做精做优导师带徒

齐鲁晚报     2023年12月01日
  本报11月30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赵军) “怎样快速有效查找油井异常”“可以通过功图叠加的方式对比油井变化”……近日,在胜利油田鲁明公司济北采油管理区技术管理室,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宋泽平正在回答管理区副经理彭伟提出的问题。
  经过三个月的实习,新员工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管理区生产情况,彭伟将这堂课的内容定为教新员工应用PCS(过程控制系统)及时发现、正确判断和有效处置油井工况异常。课件内容的确定,则依据新员工上一周综合成绩的评定,注重把理论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岗位上。
  为了让新入职大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这个管理区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并根据每个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指定辅导老师,包括讲理论课的班子成员、现场指导的班站员工、专业讲解的技术人员、解决疑难杂症的技师等,确保他们在实习中随时学、随时问。
  相较于理论课,现场实践要更难一些。“学得很认真,换了一个光杆,小徐问了我不下10个问题。”注采四站站长常高翔是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徐泉山的现场导师。培训过程中,常高翔认识到现场教学一定要讲得通透,特别是细节方面,因为这是在帮着新员工们融合知识。
  “两个月的时间,我的学习笔记厚厚一沓,这可是我和导师们共同努力的见证。”毕业生卢鹏在注采站学习流程走向、判断油井生产状况,在集输站学习气液分离原理,在注聚站学习怎样判读注入液黏度,“导师们讲解的课程特别有针对性,帮着我们从纯理论走到生产中,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根据管理区“大学生见习督导表”规定,每周导师们会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检验的方式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生产现场的抽考,总之,每个阶段确定的学习内容,必须让每个人都全面掌握。
  “当导师可不是挂个名就行,要实实在在地把行业知识和石油石化优良传统传递给新生力量。”管理区经理劳伟虽然每天要开会、签单、跑现场,但丝毫不会放松作为导师的职责,尽量多为新员工传授知识,还带他们跑现场,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生产流程。同时,劳伟还要求每名导师把油田的发展史作为一项培训内容,将石油人的优良传统传承给新员工,教他们做一名合格的胜利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