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启智学校

齐鲁晚报     2023年12月01日
  宁津县启智学校建于1992年,是全县唯一一所涵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占地15.6亩,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现有微机室、个训室、律动室、心理咨询室、情景教室、家政实验室等功能室及农疗基地。学校始终秉承“守护折翼天使,续写童话故事”的办学目标,遵循“一二三四七”的办学思路,坚持党建引领,建设特色学校;坚持送教上门,惠及每个家庭;坚持开放融合,抓好随班就读,达成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信、自强、自立、自养的目标。

  学校送教教师为孩子们送教服务场景。

  2022年3月26日,县教体局邀请潍坊学院特殊教育系王淑荣教授为全县送教教师做了送教上门专题报告。
  送教上门服务
工作背景

  学校现有送教上门需求的学生80名,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根据《宁津县关于制定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的通知》,积极落实教育公平政策,对不能来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学生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学校按照学生家庭住址、学生残疾程度、学习能力等方面,分成若干个送教小组,每组科学配备教师。学校自开展送教以来,生均送教次数达到每周两次,教师的送教足迹遍布全县12个乡镇街道,把爱心和温暖送给每一位特殊儿童,把信心和希望带到每一个家庭,让他们与正常孩子一样共享教育的一片蓝天。

送教上门服务
模式形成

  (一)在送教过程中探索出了“12531”送教模式。“1”是坚持一个原则,即不放弃每一个残疾孩子,惠及每一个家庭;“2”是实行双轨送教平行推进办法;“5”是五种送教内容;“3”是送教后的三种评估方式;“1”是达成一个目标,即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
  (二)具体解读如下:
  “1”:全县共有80名中重度残疾孩子,不能到校学习,需要送教上门服务。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都享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家长也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技能,基于这种情况,学校提出了“不放弃每一个残疾孩子,惠及每一个家庭”的送教工作原则。
  “2”:实行双轨送教平行推进办法,即融合式送教与专业性送教双轨平行推进。融合式送教是普通学校教师在接受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后对所在辖区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融合式送教的对象以轻度残疾程度的学生居多,送教内容以文化知识为主,由于普校教师存在地域优势,更适合对程度较轻的学生进行入学干预,是对专业性送教的补充,也能最大能力提升学生随班就读的可能性。宁津县教育和体育局非常重视融合性送教活动,教育局的领导也经常参与送教活动,2020年4月14—16日,县教体局副局长郭立新带领学校送教骨干教师,分别赴全县12个乡镇(街道)为各学校教师开展了“送教上门”培训活动,向普校教师普及送教上门的相关知识,并耐心细致解答老师们提出的疑惑和问题。让普校教师对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要求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对接下来“普特携手送教”起到了很好的启发、示范和指导作用。
  在融合式送教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需求,老师平均每周为每生送教两到三次,提升学生能力,获得家长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专业性送教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不能到校的重度残疾学生开展专业性、针对性、精准性的送教上门服务。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送教上门领导小组,然后按照学生家庭住址、学生残疾程度、学习能力等方面,分成五个送教小组,每个送教小组由三名专业各有侧重的教师组成,教师深入每个残疾学生家庭,在家长的配合下,通过科学细致的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一生一案,学习内容重点在“生活适应、康复训练、爱好促进”三个领域,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康复的可能性。
  “5”:是指送教的五种内容。即精准摸底送政策、精诚服务送温暖、精细规划送康复、精心培养送知识、精思细心送安全。这五种送教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灵活运用。精准摸底送政策,宣传国家特殊教育政策;精诚服务送温暖,根据学生残疾情况和家庭情况,为他们带去康复器材、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精细规划送康复,从感知、运动、语言、沟通、自理、精细动作等方面,搭建家校康复教育交流平台;精心培养送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和知识点,从基本文化知识、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入手,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与在校学生一样的特殊教育服务;精思细心送安全,为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向学生和家长教授基本的用水、用电、饮食等生活安全小常识。
  “3”:是送教后的三种评估方式。一是自评,每个小组送教结束后,相关教师都要仔细梳理每一位学生的送教情况,记录送教过程、送教结果,评估本次送教的效果;二是互评,同一送教小组的教师,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三是他评,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听取学生家长的需求,征询学生家长对送教工作的建议。在三种评估方式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反思,形成下一步的送教方案,确保送教能取得实效。
  “1”:是达成一个目标,即“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这是学校的发展愿景,也是送教的最终目标。让每一个不一样的残疾儿童都能接受一样的教育;让每一个残疾儿童通过送教工作,一样能走进校园,融入到同伴之中;让每一个残疾儿童,感受一样的公平教育,一样的社会暖意,一样的宽广蓝天。
送教上门服务工作
初步成效

  (一)有效康复、享受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送教上门工作中,老师根据同学们不同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侧重点,有的侧重送康复,有的侧重送知识,有的侧重送温暖,有针对性的送教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例如张涵爽和张涵雪,这是一对双胞胎姐妹,母亲生产时产中缺氧,导致两人均成为脑瘫儿童。通过对两人全面细致地评估,分别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妹妹涵爽残疾程度非常严重,无法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能卧床,长期借助轮椅生活,在运动、认知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妹妹涵爽,制定了侧重送康复的方案,教师们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教具,对涵爽的语言表达、感知训练、粗大动作运动、精细动作运动等方面进行了训练和干预。姐姐涵雪残疾程度较妹妹稍好,除了独立行走不便,认知与沟通跟普通孩子差异不大,现就读于本村小学。于是制定了融合送教的方案,普校教师主要负责姐姐涵雪在校的正常授课及语言训练与沟通交流,而教师一周一到访,负责给涵雪查漏补缺及心理干预。
  如今两姐妹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姐姐涵雪变得自信乐观了,尤其喜欢朗诵和画画,每到学校的文艺活动时她还能勇敢上台表演节目,学习成绩名列班级中上游;妹妹涵爽在语言表达和手部精细动作方面进步最大,自己会用勺子吃饭了,还会背几首简单的古诗词。
 (二)教授技能、服务咨询,提升了家长满意度。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绝大多数残疾儿童存在缺乏家庭教育或者家庭教育不当。因此,在送教过程中,老师向家长普及政策法规,开展心理咨询,教授指导康复训练知识与技能,帮助家长们掌握更多、更专业的教育、康复知识。多个实例证明,受过指导的家长,能更精准地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干预,效果突出。
  (三)爱岗敬业、专业提升,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送教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有效提升了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素养。2022年3月26日,县教体局邀请潍坊学院特殊教育系王淑荣教授为全县送教教师做了送教上门专题报告,明确了“送教上门”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以及“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意义。
  长官镇送教小组组长刘晓庆老师,在送教初期,对县城通往各乡镇的道路毫不了解,常常因为寻找路线花费大量时间。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道路,不了解便主动问,不知晓便用心记,不掌握便用手画,每次在送教途中都会亲手画出一条条通往孩子们家的路线,久而久之,便将每一条爱心之路熟记于心,形成了一张“送教地图”。小小的地图,彰显的是特教教师的情怀与担当。刘晓庆老师也被评为德州市最美教师及齐鲁最美教师候选人。
  (四)扎根教学、全面发力,促进了学校的创新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送教工作“全覆盖,零拒绝”。送教上门工作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密切了家校沟通。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模式还获得了上级和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齐鲁晚报、德州教育等媒体多次进行报道,河南省安阳县和濮阳县的特教学校、济南市济阳特教学校等多所兄弟学校前来交流学习。
  学校的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送教工作中,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完善送教方案,拓展送教措施,加强评估管理,使送教上门工作切实服务于每一个残疾孩子,使残疾孩子能够接受更适合的教育,和普通孩子一样自信、阳光地学习和生活,达成学校的愿景“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
     (杨国艳 翟木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