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遗址确立黄河下游年代最早的史前城址

齐鲁晚报     2023年12月14日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9处核心遗址中唯一由高校负责发掘的遗址,山东大学考古团队在章丘焦家遗址持续开展考古发掘和多学科合作研究,确立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城址。作为目前黄河下游年代最早的城址,“焦家古城”是与长江流域“良渚古城”同时期的古城代表。大汶口文化中期城墙分两期夯筑而成,采用版筑技术,集束棍夯的夯窝清晰可见,这代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城墙建造技术,大型防御性工程彰显出古国时代的社会组织与管理能力。
  目前发现的430多座大汶口文化墓葬体现出明显的社会分化,其中在高等级墓葬中发现我国年代最早的“三重棺椁”,棺椁木质葬具使用率超过70%。除出土白陶、彩陶、黑陶等成套的贵重陶器组合外,还发现象征权力的玉钺和成套玉装饰品等。
  焦家古城多重棺椁和随葬玉石陶礼器的制度化表现,是中华文明礼制物化表现形式的源头之一,形成了我国礼制起源的早期系统性证据,体现出以礼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特有的制度创造和精神内核。另外大量祭祀坑也说明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动物和器物祭祀传统已成风尚。
  焦家古城从城池营建、王权产生、金字塔形社会结构、礼制起源等角度,形成中国文明起源的早期系统性证据,是中国古国时代第二阶段“社会分化进一步凸显,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加强”的典型代表,其鲜明的“世俗性”权力特征显示出我国“民本邦固”“井然有序”的深厚历史根源,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典型黄河样本。
  另外,以焦家为中心的100平方公里内有6处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独有,清晰展示出近万年“古文化—古国—王国—帝国”的完整历史脉络,深入阐释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突出特性和多元一体格局,为文明起源“中国方案”提供了代表性区域案例。
    据“山大考古”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