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邪侵体引起三类疾病

滨医附院宋荣强从中医角度深度剖析

齐鲁晚报     2023年12月14日
  2000多年前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详细记载了寒邪怎样引起人的发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滨医附院中医科主任宋荣强介绍,中医认为人体发病与外界温度的关系特别密切,冬季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最容易导致寒邪侵体,寒邪侵犯身体的哪些部位,我们身体就会发生相应的疾病。
  气温降低,首当其冲的就是呼吸道,其次最容易受到低温“袭击”的就是皮肤和肌肉。
  我们的鼻腔、气管、肺与外界直接接触,并且频繁地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呼吸道是最容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特别是我们经历了疫情戴口罩的三年,长期地戴口罩导致呼吸道的适应能力下降。”宋荣强说,在今年我们摘掉了口罩,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会更容易感染寒邪,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讲的病毒感染。
  “腺病毒、呼吸道的病毒还有一些支原体,这些病毒都是今年高发的,所以预防很重要。”关于疾病的预防,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才能防患于未然,对此宋荣强提出了他的建议。要适当地进行体育运动,以此锻炼我们的心肺功能,冬天外出的机会比较少,户外运动的时间比较少,我们可以在室内进行一些健身操,或者瑜伽这一类的锻炼。
  随着冬季气温降低,人的代谢也会降低,冬天要尽量少进食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冬天人们胃口相对会好一些,就会吃的多一些,但是这些多余的能量在身体里如果代谢不出去就会变成负能量。”在感染病毒后,这些多余的能量会加重人体的炎症反应。
  “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这句口口相传的谚语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就是说冬天要吃一些相对清淡的食物,萝卜就是一个很好的食物,它能够消食,能够促进人体的代谢,同时萝卜还有化痰的功效,对咳嗽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于反复感染病毒反复感冒的患者,宋荣强强烈建议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因为中医更强调整体的免疫功能,所以配合中药还有一些治疗方法能够预防反复的感染。”
  皮肤和肌肉也是寒邪“攻击”的目标。
  宋荣强介绍,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外界温度降低时,皮肤与肌肉的循环就会减慢,会导致人体外周循环变差,所以很多人一到了冬天手脚都明显的怕冷。外周循环变差后,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对于这类病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减少户外运动,不要起太早。”
  温度降低对肌肉的影响也比较大,肌肉覆盖于人体全身的骨骼,到了冬天颈肩腰腿疼的患者数量也会增加。宋荣强表示,对于颈肩腰腿疼,大部分人经常会有一些误解,比如颈椎病腰椎病发作时,我们经常会做CT、磁共振检查骨骼,“其实对于这类疾病,我们中医建议大家可以从改善肌肉的循环和功能入手,这类的疾病我们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做手术,中医一些保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肌肉的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效果是非常好的。”中医的针灸、艾灸、浮针和火针治疗这一类的疾病改善肌肉的供血营养,都会得到改善。
  冬季户外温度降低,但是室内的温度却比较高,宋荣强建议室内温度不要调太高,“室内与外界温差较大时,从室内走到室外最容易导致寒邪侵体。我建议大家把室内温度调到20-23度就可以了。”
  冬季预防感冒增强自身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适当运动、少食油腻、良好的睡眠都能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宋荣强告诉记者:“孩子对高热的耐受能力是要高于成人的,如果孩子生病后,没有出现高热惊厥、明显地憋喘、腹泻,可以先居家观察,多喝水,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比如感冒灵、连花清瘟、清开灵等。”
  记者 陈甜田 通讯员 张莹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