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和道路结冰双重黄色预警下奔跑的快递小哥

忙起来一身汗 风一吹全冻透

齐鲁晚报     2023年12月22日
  奔跑中的快递小哥。
  12月20日上午10点30分,-8℃的济南,快递小哥于海涛骑着电动三轮快速行驶到顺丰速运济南区文西业务部。停住车,跳下车,冲进屋里,嘴里说着“来晚了”。这是他当天第二次取件了,早上7点取的快递件才刚刚送完。

  文/片 记者 李培乐

为省时间
不乘电梯跑楼梯

  在顺丰速运文西业务部,虽然在屋里,但装卸工们都戴着帽子,穿得鼓鼓囊囊。不时有人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着热气,“这个天冷得有点邪乎。”20日,济南发布了低温黄色预警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当天济南最低气温-21℃,白天最高温度-8℃。由于大厅敞着门,屋里虽有暖气,但是并不暖和,记者穿着羽绒服还是感到了刺骨的寒风。
  等装卸人员将所有的笼车推到屋里,分拣完毕,电动三轮依次排开,小哥们各自取走自己的快件,嘴边呼着热气,一溜烟儿离开了服务点。
  31岁的于海涛来自黑龙江,这一趟他回来得有些晚了,看到自己的件后抱起一大摞就跑着装货,业务部的负责人刘锋也赶紧帮忙。“回来晚了,我这边需要快点。”于海涛一边说着,一边装货,几乎没有时间抬头。听说记者要跟车采访,他急忙停下已经启动的车,“得快点,我这边有点忙。”
  坐上有点拥挤的快递车,车辆随即发动,沿着东舍坊街,一路上坡。20日的天气确实冷,尽管扣上了羽绒服的帽子,记者坐在四处透气的电动车上,耳朵一会就冻得生疼。于海涛说,他是东北人,“虽然是东北人,但也怕冷呀!今天确实冷!”
  一路上,于海涛不时看看手机,偶尔也接听电话,还要联系送快递,“我们送货的时候,必须要联系到收件人”。到了第一个院子,车停下的瞬间,他迅速下车,拿起快件就往楼内跑。“你的快递到了!”收件人回复在家,记者跟着他一口气冲上四楼,没有任何的耽误和缓冲,交接完毕立马噔噔噔下楼。等下了楼,记者已经有些喘,身上也开始出汗,手机还没有揣进兜里,电动三轮已经调头来到身边。第二件快递,正好这家有电梯,“不坐电梯了,二楼,等电梯到,我就下来了。”
  两个快递下来,于海涛说自己后背已经出汗了,“其实最怕这样,天气冷,路上一冻后背冰凉,我们就是这样一会被风冻透,一会被汗湿透”。
忙和累是常态
客户满意才是准则

  出了这个院子,电动车七拐八拐,几分钟的时间来到另一个小区。就这一路,于海涛继续在奔跑,身上再次冻透。
  这时候,问题来了。一位市民购买的三文鱼等产品,因为不允许放快递柜,所以于海涛和收件人进行了几次确认,最终收件人要求放在门口。“我们也很为难,我们不能决定放哪里,一旦出问题,就不好说了,所以我们要提醒清楚,让客户自己决定。”
  在银座佳怡酒店,本来是两件快递,可是有一个收件人电话打不通,“不能等,去下一家送吧”。于是,电动车来到一处日间照料中心,刚想上楼,电话打来了。“刚才没有听到电话,给我送过来吧,我急着用。”对方的语气很急促,于海涛明白收件人肯定希望马上就送到,但是他已经离开了,“不好意思,需要稍微等一会,等送完这边的马上给您送过去。”几经沟通,对方同意,于海涛嘱咐一定要保持电话畅通。于是,送完手中的一单,快递车重新回到酒店。记者跟着进了酒店,顿时感觉一股暖意,这时才感觉露在手套外边的指头已经有点冻僵,而于海涛似乎已经感受不到寒冷。
  整个送货的过程中,于海涛几乎都是跑着的。不过,当天还不是最忙的时候,于海涛说他最多一天送了200多个件,收了五六十个件,那就得早出晚归,尽量把工作时间延长。整个送货过程中,记者也陪着一起经历一会冻透、一会出汗的反复“磨炼”,对此于海涛说,“习惯了就好了。”全程中,于海涛几乎一直在通话,或者联系收件人,或者准备收件。
  上周五,雪后不好走,但是小哥们基本都准时到服务点,“稍微晚点的7:10也就到了,大家是风雨无阻,有时越是天气不好件越多。”刘锋说,现在每个快递员每天的件在八九十件,高峰期在“双11”、中秋和过年期间,“过年的高峰期又快要来了。虽然天寒地冻,但让客户满意是我们不变的准则。”
  “送快递虽然忙,虽然累,但是我觉着很充实,我的服务能让大家满意就好,我别无所求,理解就好。”在送完件返回的路上,于海涛说得很真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