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交通、供电抗寒有妙招

齐鲁晚报     2023年12月22日
山东电网首次运用直升机应对雨雪冰冻天气
智慧能源系统为高铁站候车厅“保暖”
  记者 王瑞超
通讯员 侯婷 徐宁 葛畅

  12月17日,受山东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影响,1000千伏泉乐线出现覆冰。本着“安全第一、最快修复”的原则,国网山东电力首次采用直升机作业形式对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展消缺(消缺是电力行业术语,指消除缺陷,使有异常、有缺陷的设备恢复正常的过程),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消除了设备隐患,提升了雨雪冰冻天气下电力“大动脉”的健康水平。
  1000千伏泉乐线是外电入鲁重要通道,此次地点位于济南和滨州交界的山区,海拔530米,山路崎岖湿滑,物资运输和作业难度极大。国网山东电力和空间技术公司协同开展1000千伏泉乐Ⅱ线消缺工作,共出动人员60余人、直升机组1个、施工机具20余套。采用直升机作业和传统人工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消缺,将设备隐患治理时间压缩到最短。
  12月17日凌晨5时,国网山东电力首先在海拔较低的96号耐张塔开展人工登塔除冰,对于难以攀爬的山顶97号直线塔,利用直升机将大型工器具直接吊运至山上的施工地点,同时,采用直升机吊索法将人员直接投放到线路上开展施工作业,通过悬停的直升机提供可靠保护。经过12小时的艰苦奋战,17日17时许,1000千伏泉乐Ⅱ线消缺工作圆满结束。

  记者 王瑞超
通讯员 张大为

  高铁站外大雪纷纷,候车厅内温暖如春。12月16日,由山东铁投集团开发建设的全省首个“高铁站复合可再生智慧能源供应系统”,在济郑高铁山东段经过为期1个月的运行监测,各项设备运转稳定,转入正式运行期。在室外-15℃的极寒天气下,候车厅内温度仍可稳定在20℃左右,为广大旅客提供了温暖舒适的出行体验。
  高铁站复合可再生智慧能源供应系统的研发应用,是山东铁投集团深入贯彻中央“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落实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又一创新实践,已由省自然资源厅纳入“山东省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项目”。该系统基于对省方控股高铁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从占高铁车站总能耗60%以上的空调系统入手,创造性地采用了“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智能耦合供能”方案,解决了“地源热泵冬季取热与夏季贮热不平衡”“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和高温气候条件下衰减严重”等高铁站能源供应“痛点”问题,实现了济郑高铁山东段各车站近零碳排放。
  该系统于2023年11月中旬开启试运行,供能总面积约80000平方米。经测算,相较于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节能效益可提高15%,每年节约用电327.5万度,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量2803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积极的示范引领意义。
  此外,聚焦“控制”与“运营”两个关键环节,山东铁投集团还打造了适合高铁车站应用特点的数字孪生、可视化AI能源利用模式的管控调节系统,以及绿色高效供冷(热)全生命周期的在线监测、自动预警、寻优调控的智能运维系统,均为省内高铁车站能源管理领域首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