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阜桥街道

传统文化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齐鲁晚报     2023年12月22日
  通讯员 谢娜

  非遗体验、文艺演出、国学讲堂……一系列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广大基层群众的热情参与,掀起了学习体验传统文化的新热潮。在济宁市任城区阜桥街道,各式各样接地气、文化味十足的传统文化活动,满足了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大大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
孔子学堂拓展文化传播主阵地
  “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摘自《论语·里仁篇》,点明了从古至今邻里关系和谐的根本所在。”走进阜桥街道红星新村社区孔子学堂,讲师张明凯正在为居民讲授一堂“传统文化看邻里”课程。“很喜欢来孔子学堂听课,古风古色的学堂陈设让人瞬间沉浸到古时孔子授课的场景,每次听课都能感受到身心的升华,也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伟大魅力。”居民孟宪军说。
  为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基层、贴近群众,任城区阜桥街道集中申办30家孔子学堂,覆盖机关、15个社区、8所学校、6家企业,并打造6处高标准样板学堂,将传统节庆、非遗体验、全民阅读、家教家风等活动融入其中,让传统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得到传承发扬,从而成为植根于每个人内心的文化信仰,这也是街道开办孔子学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追求。
  今年以来,街道围绕传统文化在各学堂先后举办经典诵读、国学答题竞赛、诗词接龙等特色活动60余场,让传统文化更加有形、有感、深入人心。“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推广传统文化教育,校园内传统文化氛围很浓厚,建设孔子学堂后,我们将孔子学堂与学校立德树人相融合,诵读国学经典,开展礼仪教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滋润学生的心灵。”济宁市第八中学校长卢惠林表示。
  红星新村社区孔子学堂开展以“孝文化”为主题的亲子活动。
非遗传承融入现代群众新生活
  “大家先用色刷把颜料在刻有图案的木板上涂抹开,再轻轻盖上一张红纸按压均匀,一幅漂亮的年画就做好了。”在阜桥街道安阜街社区,一场“体验拓印手工、领略非遗文化”非遗体验活动正在开展,非遗传承人满亚宁正带领群众制作版画,让参与的群众零距离感受了非遗版画的传统魅力。
  阜桥街道解放路社区居民靳于燕是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每周都会组织开展不同的非遗体验课,盘扣、剪纸、钩织、国画、书法、泥塑等各种课程轮回开展。此外,她还带领社区文艺志愿者共同组建“夕阳之旅加油站”老年学堂,除非遗课程外,还设置普通话、太极拳、摄影、象棋等特色课程,让辖区居民群众都能通过老年学堂为自己充电赋能。学堂开办以来,每周常态化上课,已经在群众中间收获了上百人的铁杆粉丝。
  非遗体验是最易被群众接受、最受群众欢迎的传统文化,除了解非遗历史外,群众还能动手参与制作,乐趣十足。为更好开展非遗活动,阜桥街道充分凝聚辖区非遗传承人力量,组建非遗传承人队伍,开办非遗公益讲堂,定期走进商场、社区开办非遗市集。粉莲街社区非遗传承人周红告诉记者:“我比较擅长钩织,平常免费为大家授课,也带领学员共同批量制作钩织作品进行统一售卖,在推广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还能与市场接轨,为钩织爱好者增加一份额外收入,这是件一举双得的事。”
文艺团队为社区注入生机与活力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寓教于乐。
  在新刘庄社区实践站四楼排练室里,每天都能听到京剧票友演唱或者乐器演奏的悦耳声音。“我们现在有京剧、旗袍、书画、非遗等七八支文艺团队,给每支团队定好了时间,让大家岔开时间段都能有机会到社区来排练。他们除了是文艺骨干,也都是社区的志愿者,经常参与社区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新刘庄社区党委书记徐昕介绍。
  为期两个月的街道首届邻里文化节近日落下帷幕,为辖区各类文艺团队、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演出的平台,戏曲、舞蹈、快板、乐器独奏等居民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大家集聚在一起,上演了一出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大戏。这次活动把舞台交给群众,将镜头对准群众,让群众从“台下看客”变“台上主角”,掀起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新热潮。
  社区文化生活开展得如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区的凝聚力和带动力。今年以来,为激活各社区活力,更好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阜桥街道以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紧紧围绕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持续将优质文化服务送入寻常百姓家,广泛动员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生活的积极性。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千场大戏进社区”惠民演出36场、群众文艺汇演百余场,系列文化活动600余场,让文化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礼之用,和为贵”告诉大家万事礼让三分、以和为贵,“讲信修睦”引导大家要邻里和睦、守望相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指导人们修身立性,也能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在下步工作中,任城区阜桥街道将持续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其涵养道德、厚植文化、润泽心灵的德治作用,推动全社会安定祥和、崇德向善、文明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