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聚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聚力智能制造新优势,引领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     2023年12月22日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张勇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更因其带动性好、叠加性强,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作为济宁市“制造强市”主力军,近年来,济宁高新区积极赋能“智”造企业的提质升级,以实招、硬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济宁高新区已经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优质企业133家,居济宁市各区县之首,彰显了济宁高新区的智造硬实力。
  “智造”构建优势
抢占产业高地

  近日,2023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数实融合全国行(济宁站)活动在济宁高新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企业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为期3天的活动中,既有主旨会议又有丰富的主题活动,为当地及国内相关企业搭建高端交流平台,畅通创新合作渠道。
  位于济宁高新区的山东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本次展会。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森林消防、城市应急等领域的无人机生产企业,先后研发了载重从20公斤至600公斤的无人机系列产品,其生产的灭火弹产品更是占据国内市场的80%,受到一致认可和好评。
  “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生产无人机和灭火弹的企业。”该公司市场部总监郑怡培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公司前身就深耕无人机领域,是国内最早一批进行旋翼无人机生产的从业者,积累了丰厚的技术底蕴。
  在森林防火中,由于地形、路况的限制,消防无人机常常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要求其要有更加可靠的性能。“我们的长航时无人机LY-F6无人机,可实现90分钟连续航行;多用途大载重无人机LY-D600最大载重可达200公斤。”郑怡培补充说,由于森林、山地等地带道路崎岖,导致有些地方开车、步行无法到达,或需要消耗很长的时间,而使用无人机十几分钟就能到达现场。“而且我们的无人机投弹极为精准,在100米的高空,其投弹误差仅为0.5米。”郑怡培说。
  此外,龙翼航空的“无人机作战单元”理念,还引领着智慧森林消防建设,其理念已被相关部门实际应用。“产学研方面,我们与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展开合作,前段时间我们还成为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研发专员马硕介绍,目前她正在做高层楼宇的消防无人机设计。“不仅要考虑方便性、功能性,还要考虑安全性,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不过,因为我们的研发团队比较强大,设计还算顺利。”马硕说。
  据了解,近期龙翼航空将搬至高新区的航天航空产业园,届时年产能将从3000架无人机提升至10000架。
从制造到“智造”
提升企业发展能级

  以龙翼航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企业的聚集发展,离不开高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及一流营商环境的支撑。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聚焦“又高又新”主责主业,立足“1477”发展思路,聚力培育工程机械及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优质企业133家,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家,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76家,山东省瞪羚企业29家,数量均位居济宁市第1位。
  尤其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高新区对相关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目前该区累计认定省级以上首台(套)技术装备产品55个、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6个,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今年1-10月份,新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省级瞪羚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家,优质工业企业培育数量位居全市第1位。
  此外,为推进相关企业智能化改造,该区积极谋划实施“百企百亿”技改项目,每年推动100家左右企业投入100亿元资金,实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助力企业全方位提升发展能级。
  在山推驾驶室事业部生产车间,多条生产线同步运行,各类机器设备全速运转。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去年年初,山推推动实施了驾驶室和履带扩大产能项目,对现有生产、工艺、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新增了智能装配线,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能。“现在已经实现了年产2万台驾驶室、5500条大节距履带的生产能力。新增了一条AGV智能装配线,自动化焊接生产线都已经实现投产,具备了驾驶室从下料、冲压,焊接,整体的全工序制作能力。新增大节距履带的装备线,实现了从压装、把合到打捆的全工序制造能力。”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艺师张敬华介绍,AGV智能化装备线的投产,使装配效率提升了30%,装配故障率降低了20%以上,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12%,有效地保障了我们整体驾驶室的装配质量。打造了一条驾驶室框架的钣金自动化生产线,全部实现了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生产自动化率达到了70%以上。
  该项目是济宁高新区深化技改,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济宁高新区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山东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省级智能工厂3个、省级数字化车间3个。
深化助企攀登
护航企业添动能

  与此同时,济宁高新区还大力实施助企攀登工程,筛选101家攀登企业,明确攀登目标、签订攀登协议,在落实好上级各项政策的同时,强化政策扶持,拿出不低于70%的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优先用于攀登企业及产业项目。对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全部纳入台账、销号推进,“一企一策”研究解决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集全区之力推进企业问题诉求解决。
  在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里,工作人员在各个点位上有序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然而,早前企业为保证订单按时交付,新招聘技术工人900余人,因人数较多,职工住宿一时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得知情况后,我们对全区住房进行全面的筛选,列出了详细清单,经与重汽商用车公司沟通会商,最终确定由高新区大学园管委会从人才公寓、青年公寓中腾出200多个房间,用于重汽商用车900余名新职工居住。”助企干部顾国栋说。
  解决后勤问题后,企业的生产又遇新状况。当时企业平均每6分钟完成一整车总装,单日产量突破200辆,原有厂区已停满下线车辆,新生产车辆停在哪,令企业愁坏了。最终,经过助企干部多方考察、协调,济宁高新区又协调新场地向重汽商用车开放,可同时满足2000余辆汽车停放需求。
  “企业产量比较高、交付率比较高,整个工作真是离不开咱们政府,还有助企攀登这项机制,为我们企业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岳文鹏说。
  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立区宗旨,济宁高新区聚焦“又高又新”主责主业,持续推进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关键产业的发展,使其带动性、集聚性更强,“智”造底蕴更厚,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源源动力。
  山推不断深化智能制造。通讯员 祝存波 摄
  龙翼航空走在行业前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