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成为顶流 线下难寻踪影

军大衣突然走红,到底是谁炒作

齐鲁晚报     2024年01月08日
  一句“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让军大衣成为“今冬顶流”。然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多方走访调查发现,军大衣在线上、线下的状况可谓“冰火两重天”,线上的“流量担当”,线下却难觅踪影,军大衣的“神话”似乎成了“笑话”。

  记者 范佳 实习生 史继超

线上“人手一件军大衣”
  几位大学生模样的青年,穿着军大衣走进教室上课——这样一段简单的视频,没有精巧的设计与剧情,却引发全网模仿。网络上,军大衣似乎人手一件,成了“顶流”。
  为何军大衣“火爆”网络?一位穿军大衣拍视频的百万网红表示,因为自己老家是农村的,在家中就有穿军大衣的习惯。穿军大衣很方便,披上就出门。今年赶上军大衣的热度,穿的时候就多了些。一位拍摄军大衣视频的学生也表示赞同:“舍友正好有件军大衣,今年看大家都在拍,我也拍了一些。”也有网友认为,一系列军大衣视频,一定程度上能展示出年轻人青春活泼的面貌。
  在某线上交易平台,记者以“军大衣”为关键词搜索,出现“军大衣男款”“军大衣儿童”“军大衣加绒加厚”等二十多条相关链接;将检索范围修改为济南地区,“军大衣”相关商品也达到七百多件。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店销量上万,同时,在网店评论区,可以看到不少买家穿着军大衣的返图。“我们的价位从58-111元不等,区别是含棉量和做工。”线上一网店客服人员说。有客服人员表示,相较于之前,今年以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购买数量确实较多。
线下“没看到有人穿”
  线上火热,军大衣在线下的情况又如何?记者走访济南多家高校发现,现实中,军大衣却踪迹难寻。
  “没看到有人穿,也没有听说它最近很火。”有学生认为,网络上穿军大衣的人是为了吸引眼球。军大衣带来的一系列热度,跟风属性远大于时尚。“之前穿军大衣是个人对衣着的选择。但在网络上走红之后,感觉像是一种无聊的噱头了。”甚至部分学生对军大衣的爆火并不知情,表示“从未听说过”。
  “校内基本没有这种快递,应该只有网红才买吧。”在校内一处快递点,菜鸟驿站的工作人员称基本没有收到过类似包裹。同样的情况出现在高校周边的商场,几处商场店员均表示,“没有卖过军大衣,平时也没人问,从没有进过货。”
  记者随机来到济南市几家户外工装店,一店主指出,因为军大衣不符合常规穿搭,很少有人穿,店里也从来不进军大衣。“今年不是流行嘛,买的人多点。”另一位工装店主表示,今年确实有年轻人来购买军大衣,自家店内也有售卖。但他觉得,军大衣确实没羽绒服时尚,也没法天天穿,对多数年轻人来说就是拍个段子。
  记者来到济南泺口服装城进行走访,发现偌大的商场内,多数店主并不知道哪里有军大衣出售。仅有个别店主表示,“没现货,需要从外地、库房抽调”。仅一位售卖军大衣的摊主表示,会有年轻人来买,不过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并没有看到有人来选购。
  “虽然今年网上热度高,但销量和往年差不多。去年集体购买的就多,今年年轻人买的多。估计明年就没人买了,今年趁热度卖一次就够了。”记者咨询了几家军大衣的生产商,他们认为,虽然军大衣火热,但这样的流量,无法带来长久的销量。
专家:只是一时的流量
  线上成为顶流,线下难觅踪迹,军大衣的“神话”似乎成了“笑话”。专家指出,依靠炒作的营销方式注定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军大衣“翻红”,不少相关的短视频网上走红。这些短视频只为追求流量,不注重质量让部分网友难以接受。“这些视频中的年轻人,只是渴望流量。做这些视频没什么实际意义。”还在上学的“00后”小王说。
  对此,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数字时代每个人都能通过网络发声。军大衣成为流量,年轻人穿军大衣拍视频吸引眼球,也是正常的大众文化行为。但这些现象不能违反法律与道德,更不能以军大衣为噱头,以无底线乱炒作、扰乱正常市场的方式达到走红的目的。
  济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征分析,军大衣在网上爆火,一定程度上与其他一些爆火的物品一样,有噱头炒作的性质。从营销现象来看,只是戴上了一层文化怀旧的“面纱”,实则还是一种商家的促销手段。相较于线上,实体店受网络炒作的影响较小,也不会盲目地受其影响。“当然,与其他产品炒作的常规路径不同,这次军大衣被热议,还是迎合了多数人的怀旧心理。但从发展的眼光看,更多只是一时的流量。”王征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