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名校“航母效应”,打造十大教育集团

任城区蹚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

齐鲁晚报     2024年01月16日
教育
B04
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
  龙头引领带动共同发展
  2023年12月22日,37岁的王仕磊受邀走进济宁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李营校区初四(2)班的教室,和儿子王伊帆同上一堂课。
  45分钟的课堂上,王仕磊在认真聆听教师授课内容的同时,也在观察着班级内每一名学生的状态。课后,他在年级部负责人的带领下观摩了大课间活动,并走上班级讲台和同学们互动交流。一上午的时间,忙碌而充实。
  “我真切感受到了学校一年多来的变化,也‘品尝’到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甜美果实。”王仕磊朴实的话语代表了该校1600多名家长的心声。
  2022年7月,拥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任城区李营一中加入济宁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的阵营,并更名为济宁市实验初中李营校区。一年多来,通过集团化带动,李营校区在学校管理、学科教研、课堂教学、教师培养等方面与济宁市实验初中同频共振,2023年中考成绩步入全市农村中学第一梯队,生源稳步回升。
  据了解,当前任城区组建的十大教育集团涵盖了45所校区,占义务教育段学校数的44%,占义务段学生人数的60%。怎样通过集团化办学改革,充分发挥名优学校的“航母效应”和“1+1>2”的聚变效应?如何通过变革办学模式,重建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内生动力?面对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疑惑,任城区展示出了“敢为人先”的巨大魄力和“真刀实枪”的整合路径。
  近年来,任城区以“龙头引领实现共同发展”为总基调,采用“1+X”型集团化办学模式,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吸收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组建紧密型的非独立法人教育集团和松散型的独立法人教育集团。东门大街小学文体校区、创业城校区、运河校区,实验初中任和校区、任祥校区、任贤校区等采用“名校+新校”的非独立法人方式,实现了新建学校高起点办学、高质量发展;实验初中李营校区、长沟校区、二十里铺校区采用“名校+弱校”的独立法人方式,推进集团化办学向涉农镇街学校延伸,通过管理重构、资源重组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增值。截至目前,济宁市霍家街小学桃源校区、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文体校区、济宁市实验小学任兴校区等一大批新建校区办学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新建校区和原薄弱学校各方资源得到全面优化,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的愿望。”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科科长王景然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区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任城区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全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和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强校扩优实现质量提升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是一所有着辉煌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优质名校。2012年,学校合并济宁市第十六中学,是任城区推行集团化办学的“先行者”之一。目前,济宁市第十五中学教育集团形成了一校四区的办学格局,在校生近万人,教职工560余人,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教育航母”。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辉坦言,如何实现集团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一名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考验的是整个集团的前行力,教职工团队的凝聚力和总校长的综合能力。“在‘启·和’文化的引领下,我们落实‘资源共享、落实达标’的八字方针,秉持‘条块结合、纵横相济、双线并行’的管理思路。同时,通过‘领导包保学科促共享,推进学习小组促达标,落实学科活动促提升’的教学三部曲,充分调动起了师生的潜力、活力。”
  2023年12月,名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系列论坛在济宁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各校区依次进行。各校区执行校长、中层干部共计56人先后登台述职、发言,接受所有教职工的评议。
  “集团现有一校八区,在校生1.53万人。如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各下各的棋,各唱各的曲’的情况。”济宁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李玲玲告诉记者,集团在各校区严格推行“让爱浸润每颗心灵”的核心理念,加强管理层的标杆带动作用,在教师调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保持了一致的步调,同时倡导各校区凸显各自办学特色,有效推动了教育集团的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任城区推行集团校总校和各校区围绕“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开展合作,实行总校长负责制;理顺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机制和环节,集团校对教学改革、教育评价、发展规划、重大活动、教师交流轮岗等事项具有决策或自主权,采用雁阵前行的模式,突出各成员校发展“一校一特色”,不断提高各校区办学水平,带动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近几年来,任城区中考成绩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各集团校分别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全国及省级以上荣誉近百余项,任城教育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统一师资加速教师成长
  集团内各校区之间,能否实现师资的合理调配,如何激起青年教师成长成材的活水,是推行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社会较为关注的话题。
  工作中,任城区实行教育集团内部统一师资调配、统一教学管理、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研备课、统一考核评价,推进城乡交流,最大限度地优化了教师资源。2023年8月,济宁市实验小学站前校区、任旺校区成立,教育集团第一时间派出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十余人。“我们充分发挥总校的发动机、孵化器的作用,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到新校、薄校任职任教;同时,有计划地让各分校的青年教师到总校学习历练。”济宁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总校区执行校长田勇说。
  同时,任城区要求教育集团内各校区联合教研、课程共建,盘活了名师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集群效应和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辐射作用,促使青年优秀教师成长迅速,进一步壮大了名优教师队伍。2023年8月,济宁市第十二中学加入济宁市第十三中学教育集团的阵营,更名为济宁市第十三中学红星校区。阴晓彤作为总校区的化学学科骨干教师,主动申请到红星校区轮岗交流一年。“到红星校区后,我担任初四年级3个班的教学,并与化学组两位青年教师结成教学小组,大家共同分析解读新课标,进行备课主创设计、开展教后综合评价,不仅带动了青年教师业务的提升,我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阴晓彤说。
  集团化办学,不仅为名优教师搭建了头雁引领的舞台,更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绝佳的成长平台。济宁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李营校区青年教师刘衍艳是一名入职三年的英语学科教师,她不仅在校区内享受到了“青蓝工程”带来的红利,更是融入到了教育集团的英语学科大教研组。“英语大教研组共有50多名教师,其中不乏省、市、区名师。我们会定期举行面对面教研,大家互相分享教学成果、教学思路。同时,我们建有微信群、钉钉群,如果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前辈们请教。”刘衍艳感慨,在教学的道路上她感觉并不孤单,前行中充满了力量。
  记者了解到,任城区各集团学校现有全国优师5人、齐鲁名校长2人、齐鲁名师9人、省优师15人,拥有省、市级以上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等人才称号的共计260余人,区级运河名师近300人,名优教师数量在全市遥遥领先。近年来,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持续推行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三名工程”,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管理和学科领头雁,为基础教育集团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任城区集团化办学有效解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为主城区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济宁市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茂军说:“近年来,集团化办学布局济宁城市北部、西部,在李营街道设立济宁市实验初中任和校区、李营校区、济宁市实验小学任和校区,在安居、南张街道设立霍家街小学任安校区、立国校区,与济宁市委市政府‘西跨、北延’的战略布局保持了同频共振,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贡献了任城教体力量。”
  记者 姬生辉 孔媛媛 通讯员 田媛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亦是寄托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切实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和“择校热”等教育难题,肩负济宁城区主体教育责任的任城区从2008年开始探索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以“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方式,先后组建济宁市第十五中学教育集团、济宁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济宁市霍家街小学教育集团、济宁市第十三中学教育集团、济宁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等10个教育集团,全力打造“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集团化办学新形态,有效维护了教育公平,提升了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教育集团学生在创客社团活动中体验科学奥秘。 记者 崔常松 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