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具技术服务中心:

奏响安全生产“三部曲”

齐鲁晚报     2024年01月18日
  一直以来,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管具技术服务中心紧扣安全生产管理主线,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奏响安全生产“三部曲”,发出安全生产“最强音”,持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本报记者 顾松 通讯员 杨冬玲
扛牢安全责任,奏响安全生产“主题曲”
  “内防喷工具印制钢号时,没有佩戴护目镜,请立即整改落实。”在“每日一查”活动中,管具四队井控装备修制班班组安全监督员指出现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管具技术服务中心把安全责任落实放在生产一线,48名班组安全监督员以“定期检查+日常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井控装置维修、钻具检测吊装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治安全隐患,织密“安全网”。
  他们还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贯穿于管理的每一个层级,分解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岗位,确保责任覆盖“无死角”。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对中心3个最大的安全风险、3个安全管理最薄弱基层单位、3个最难的问题进行承包,制定落实了管控措施,重点进行帮扶。各基层单位以“三讲三学三争做”活动为抓手,推行安全委员和安全监督员分级管理模式,以小切口取得长周期安全生产大成效。
  在选好配齐班组群众安全监督员的基础上,他们持续探索班组群众安全监督员在培养、选拔、聘任、管理、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办法,切实落实班组群众安全监督员“六项权力”和“七项职责”,把群众性安全监督延伸到一线每个岗位、每个环节。
注重宣传教育,奏响安全生产“进行曲”
  “中心QHSE方针: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领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在管具技术服务中心各个生产区域,安全提示、操作规程、警示标志、安全格言等内容随处可见。
  近年来,管具技术服务中心把深化安全理念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安全小喇叭”“安全管理红黑榜”“安全建议我来提”等活动,让安全教育“活”起来。
  他们以“家”文化建设作为安全文化创建的抓手,用心打造“安全全家福”“安全寄语”等活动,灵活运用谈心谈话、家属座谈等方式,切实把亲情、温情和关爱融入到安全教育之中。
  在营造浓厚安全氛围的同时,该中心主动适应安全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其中,针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加强岗前适应性培训;针对安全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一事一训”“一例一训”;针对不同季节风险、生产区域特点,开展综合培训、联合演练,营造了全员提素保安全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他们还采取“课堂+现场”的培训模式,在常规安全培训的基础上,把警示教育课堂搬到生产现场。安全员一边讲解、一边剖析,违章人员一边反思、一边警示,真正做到要点记得住、知识用得上、安全防得紧、教训刻心中,有效提升安全警示教育效果。
排查问题隐患,奏响安全生产“交响曲”
  元旦前夕,在管具三队井控装备修制车间的“安全曝光台”上张贴着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图文并茂让人眼前一亮。据了解,这只是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的一项举措。
  其实“曝光台”只是第一时间将现场安全问题“挖”出来,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接受干部员工监督。“回音壁”则紧盯重点工作,强化跟踪问效,确保事事有反馈、件件有整改。
  “曝光台+回音壁”隐患治理活动推行以来,他们梳理出各类安全问题20余个,查处安全隐患50项,实现了安全管理全闭环。
  每季度,该中心还针对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所发现的较大隐患问题,通过列出安全管理“清单”,经过充分筛选、调研、纠偏、论证后,逐批对电器线路、特种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等隐患项目进行了治理实施。
  针对基层单位点多、线长、面广的生产实际,管具技术服务中心打造了安全生产视频智能监控平台,在基层车间、重点生产施工环节布设网络监控设施,安全管理人员通过线上巡查和视频录像倒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时查看现场生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