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夫妇照料百岁母亲能喊声“娘”就是幸福

齐鲁晚报     2024年01月25日
  高培力和母亲在一起,两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济宁市嘉祥县金屯镇高庄村村民高培力和老伴均已年逾七旬,他们精心照料104岁高龄的母亲高王氏,从一日三餐到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迈进家门,能喊声‘娘’,就是幸福。”高培力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儿子、儿媳又接过“接力棒”。
  孝老之风从小小的院子飘到十里八村,传为佳话。

  文/片 记者 李从伟 易雪
通讯员 王友芹

悉心照顾
  近日,嘉祥县金屯镇高庄村的一处农家院里,堂屋里传出抑扬顿挫的戏曲声,高王氏坐在沙发上,盯着电视屏幕,听到欢心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虽已是104岁高龄,但老人眼不花、耳不聋,清瘦的脸庞平静、从容,整个人看上去清清爽爽。
  “俺娘一辈子也没啥爱好,就爱听戏。”今年76岁的高培力笑着说,只要母亲不出门,他就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自己爱看的节目也得“让步”。“咱也不知道她老人家是不是看得懂,不过只要她乐意,咱就得顺着她。”
  上午10点,到了给母亲加餐的时间,高培力来到厨房忙活起来。用开水冲熟打好的鸡蛋液,把煮熟的羊肉切成小块放进破壁机打碎,取出后放入碗中搅匀,滴入两滴香油,一番操作下来,一晚热气腾腾的羊肉鸡蛋汤就做好了。高培力端到母亲面前,一勺一勺喂给老人吃。
  高培力说,母亲年纪大了,牙掉光了,吃东西只能吃软和的,为此,他专门买来绞肉机、破壁机,把肉和菜等食材打碎,有时也会用新鲜水果榨汁,想尽办法给母亲增加营养。“母亲一顿吃得少,为了跟上营养,上午和下午各加一次餐。”
  招呼婆婆起床,梳洗打扮,衣服脏了及时洗,被褥旧了就置办新的,隔三差五赶集买肉买菜,给婆婆增加营养……同样悉心照顾高王氏的,还有高培力74岁的老伴高梁氏,“婆婆把爱给了全家,照顾她既是替丈夫尽孝,也是做儿媳的责任和义务。”高梁氏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母亲长寿是我们修来的福分。”高培力说,“现在进了家门,能喊声‘娘’,有人答应,就很幸福。”
言传身教
  高培力说,这份孝道是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就在心底扎根了。“母亲一辈子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高培力回忆,除了拉扯他们姐弟4人,母亲白天忙地里的庄稼,晚上还要纺棉、织布,补贴家用。
  母亲的教诲也让高培力铭记于心。高培力回忆,打记事起,他就经常看到母亲孝敬爷爷、奶奶,吃饭时要等爷爷奶奶动了筷子后,儿女们才能一块吃饭。家里偶尔买点好吃的,要先给爷爷奶奶送去。“母亲常给我们姐弟4人说,做人要孝敬长辈、勤俭持家。”
  高培力清晰地记得,自己10岁那年,奶奶生病卧床,母亲床前床后伺候。特别是在数九寒天,母亲都要抱着换洗的衣服和床单去村头结冰的河里洗,手冻得裂开了口子。“每次看到母亲的手,心里就疼得慌。”
  “姐姐和妹妹出嫁时,母亲也是再三叮嘱:嫁过去后,要把公婆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对待,不能有二心。”高培力说,母亲不会说高大上的话,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们做着榜样,也就在那个时候,孝的种子在自己心底生根。
  高培力说,母亲一辈子拉扯四个孩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如今,日子好了,母亲年龄也大了,他就想着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母亲多吃点好的。“把以往没享的福都补回来!”
接力传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高培力的儿子高同锋、儿媳张秋荣也在接力传承着这份孝道。“父亲这两年左腿膝关节不好,不能干重活,母亲也有高血压,需要常年吃药,身体一年不如一年。”高同锋说,所以自己要主动担起照顾奶奶和父母的担子。
  高同锋的家在村东,距父母家有1000多米,一年到头,总能看到他们夫妇俩的身影。每天忙到再晚,他们都要去父母家里看看,聊上几句家常就没“心事了”;家里做好吃的,都会先端着送过来,让奶奶和父母吃上第一口;赶大集,也没能忘了给老人买些爱吃的糕点,奶奶和父母各一份……
  “高培力一家人用朴实的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美德,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成为街坊邻居的美谈,是我们村孝老敬老的好榜样,下一步,我们也将号召村民向他们学习。”提起高培力,高庄村党支部书记高同全竖起大拇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