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李程

刻刀雕琢非遗绝技,“漆”彩赋能乡村振兴

齐鲁晚报     2024年01月27日
  李程,山东梦艺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漆器制作工,高级技师;山东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曾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获得者”“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手造大工匠”等荣誉。
  李程出生于漆艺世家,是李氏家族漆器第六代传人,二十余年钻研漆器,致力于大漆修复的研究与大漆文化的传承推广,研发行业领先的大漆修复干燥新工艺,极大地提高了修复行业的技术水平,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记者 王小涵 实习生 王嘉梓
通讯员 梁晓燕         

为拿下“咬人”的大漆
五年没回家过春节

  “制作漆器工艺,要能吃苦、有耐心、恒心、耐得住寂寞,一件漆器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能制作完成,其中的辛苦一般人很难体会。”刚刚获得“山东手造大工匠”荣誉的李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正式拜师学艺开始,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拿下“咬人”的大漆。
  李程从小就听说“大漆会咬人”,大漆是漆树的一种分泌物,生漆干燥前对人体皮肤有刺激性,能引起过敏反应,但干燥后却不会引起人的不适。而大家所熟知的“漆”彩,是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涂漆百遍,每次上漆厚度均匀一致,通过描绘、剔刻、推光等工艺,使漆器光彩照人,这一过程极其考验“手上功夫”。
  2002年,李程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来到福建拜师学艺。让他印象最深刻是最初学艺的时光,他白天在工作室学习操作,晚上为了便于观察漆的干燥和变化,就拿个凉席睡在工作室的地板上,半夜爬起来加班是家常便饭。
  即便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真正接触大漆之后,他还是低估了其“威力”,不仅全身肿痒,面部在强烈的过敏反应之下,严重时肿得眼都睁不开了。“没有特效药,只能硬撑到完全适应了。这是大漆从艺者必须挺过的难关。”李程回忆道,13名同时来跟师傅学漆的同学,因为受不了大漆过敏的煎熬,走了11人,只有他和另一位来自安徽的师兄坚持了下来。
  “在福建学艺八年,我五年没有回山东老家过春节,当时就一心想要把这门手艺学精、学透。”李程回忆说,他的吃苦耐劳和虚心好学得到老师们的认可,恩师纷纷将手中绝技传授于他,他逐渐掌握了大漆修复工艺和漆器技术。
  经过多年攻关,李程研发了大漆修复干燥的新工艺,解决了干燥时间慢、修复周期长的技术难题;掌握了文物修复行业领先的大漆修复技术,在全国经过推广,大大提高了漆器文物修复行业的技术水平。应用该项创新成果,他带领团队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内的文博单位,修复了国家二级文物等重要器物。
返乡创业再出发
带动近6000人就近就业

  作为山东漆器技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李程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创业。2021年4月,李程回到菏泽,投资500万元创办山东漆器艺术馆,这也是山东省首家漆器髹饰技艺的传习基地,是一处集收藏展示、非遗传承、研发销售、手工研学、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推广漆器文化艺术场所。该艺术馆常年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每年可接待10万多名大中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研学和手工艺技能培训,填补了山东漆器展览馆的空白。
  “漆器是具有八千年历史的国之重器,我作为第六代漆器非遗传承人,将漆器发扬光大是我的使命与责任。”李程说,返乡创业的宗旨是将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在这一目标驱动下,他和团队在齐鲁文化、郓城特色的漆器产品开发方面下足了功夫。
  结合当地文化,李程研发了12大类上百个花色品种的漆器,产品有小到漆画、漆盘,大到漆屏风、漆壁画、漆家具制作。为推动行业发展,他积极搭建平台,筹集资金召集省内生漆与漆器行业相关专家学者、大师工匠和非遗传承人,召开山东漆器产业发展论坛,提出《山东漆器产业复兴十年计划》,为推动山东漆器产业复兴作出突出贡献。
  让李程感到骄傲的是,近年来通过省级工友创业园这一平台培养了900余名乡村工匠,累计辐射带动近6000人就近就业,成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先进模范,依托“非遗+研学+漆器艺术馆+人才培养+文创中心+电商直播”的复合运营创新模式,李程实现了用手工技艺赋能乡村振兴的梦想,未来他将为推动山东漆器产业复兴继续前行,努力将山东手造“李程漆艺”打造成为山东漆器产业第一品牌,谱写山东手造的“漆”彩华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