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和小伙伴一起追电影

齐鲁晚报     2024年01月31日
  □许志杰

  冬闲时节,公社的电影队就用独轮车推着放映机到各庄巡影。庄里要放电影了,那可是很隆重的事,大喇叭提前几天就会吆喝通知,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片名等。顿时,庄里开始热闹起来,尤其孩子们那种期盼的劲儿,像过年似的。见了面先说这事,你一言我一语,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讨论电影中的主要人物,演员是谁,精彩对话,难忘场面。临别互相提醒,到时别忘了叫着一块儿走。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终于盼来放电影那天。电影队还没进庄,孩子们就开始扛着板凳去占地方了。不一会儿小板凳就把银幕前的好位置摆满了。一辆独轮车推着一支电影队,放映机、发电机、幕布,还有挖孔竖杆的洛阳铲——都是电影队自己带来。庄里只需准备三根六七米长的树干,扎架子挂银幕用即可。
  隆冬天短,农家人餐食简单,为了看电影各家早早把晚饭吃了,天刚擦黑大街上已经满了人,大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阵势。那时候庄里还没有扯上电,电影队自带一台小型汽油发电机,用一根细绳使劲一拽发动起来,“小宝贝”就开始发电了。瞬时一只白炽灯泡伴着人们的一阵欢呼,在大街上点亮。浑浊的光穿过寒冬的哈气,照着每一张憨厚紧实的脸庞,对现代文明的渴望,在这一刹被喜悦的乡亲们诠释到顶。以现在人时髦又虚幻的表述语法说:没有一个人的心里不是装着自己的远方和诗,只是不同时期用不一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娱乐项目极度短缺的年代,一场电影带来的精神慰藉和想象空间会成倍扩展。电影故事延宕到现实生活中,看完很久还在左右着我们的举止行为。孩子们的游戏来自电影中的某一个细节;剧中某个人物的经典话语成为大家的口头禅,运用到现实中最精彩纷呈之处,画龙点睛,瞬间生活质量大为提档。幸福来得很突然,也正是时候,一场电影即可填平我们的欲望沟壑。甚至诸如《英雄儿女》中王成的一句“向我开炮”,就是小伙伴一天的生活主题。大家轮番登台做英雄,手持一根葵花秆当火箭筒,学着王成叔叔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从一个土坡上跳下,其他人前仰后合扮被炸状。一遍又一遍,享受胜利带来的快乐。
  一个公社一般只有一支放映队,一个庄平均下来一个多月才能轮上一场电影。农忙时节,电影队的放映员也要回所在的生产队参加劳动,顾不上放电影了。如此一来,放电影的频次更少了。加上天气原因,总体算下来,每个庄一年也就五六场,且多集中在闲时寒冷的冬夜。因而我们特别珍惜每一场电影的放映机会。自己庄里那是过节般的迎接,邻村也不会轻易放过。那时候我们国家一年拍不了几部片子,等到新片从上到下传到乡村电影队,半年三个月并不稀奇,甚至很多片子可能压根儿就传不到乡村。公社电影队巡影往往一部电影传到底,等到下部新片子来了再启动一轮巡影。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住我和我的小伙伴追影的热情,今天这个庄,明天那个庄,一部电影追到底,一直追到距家最远的那个庄,才停住追影的脚步。
  有些电影到底看了多少遍,自己也数不清。像几部样板戏的片子,尤其早期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又看又唱,学会了不少对白和唱段。描述抗击日军侵略的《地道战》《地雷战》,解放战争时期的《南征北战》,抗美援朝的战斗片《奇袭》,以及进口的朝鲜、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电影,能看则看,一直看到烂熟于心。虽不能倒背如流,但从后往前推镜头,一幕接一幕,决无差错。不是导演胜似导演。
  那时雪好像出奇得大,行路难,却依然挡不住我们追电影那颗勇敢的心。不仅追到附近村庄,有一次听说公社驻地要放一部新电影,毫不犹豫,几个伙伴带上块干粮和咸菜,迈开大步,沿着胶济铁路疾行六公里土路,耗时一个多小时赶到公社驻地。到了驻地却找不到放电影的场子,打听下来,得到确切的消息,当晚是在邻县安丘的南流公社驻址,明天晚上才有可能到我们公社加映一场。明天太晚,只争朝夕。二话不说,我们继续沿着铁路东行十里,抵达南流,终于看上了早就听说过的阿尔巴尼亚电影《第八个是铜像》。可惜只赶上电影的后半部分,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电影前半部演了些什么。此后大家一起玩模仿战争场面的游戏,一位小伙伴每次都争着当第八个人。他说第八个是铜像,是英雄。一知半解中透着浓浓的英雄气概。那是那个时候人们真实的思想基石,很容易引起共鸣。
  后来我哥成了一名光荣的电影放映员,隔一段时间回家,他就会带来哪部新电影即将上映的好消息,还能看到新片子精美的宣传海报、畅销的杂志《大众电影》。这都是其他小伙伴不可企及的莫大荣耀。因此也使我成为新电影发布的消息源,身边经常围着一帮小伙伴,问这问那,很有点中国电影乡村新闻发言人的范式。
  最幸福的是一旦有新片子即将上映,哥哥就带着我跟着他的电影队一起走村串庄,一连看上三四场。而且坐在哥哥的身边,整个场子的中央位置,那可不是一般社员能享受到的特权。经常听到有人低语,那个小孩是谁。电影散场,接待的生产大队一般会炒几个菜,感谢放映员大冷天的辛勤劳作。我跟着蹭吃。记得某村有个老厨师,炒了一盘醋熘白菜。没有肉,少许豆油葱花爆锅,佐以米醋和盐,味美至臻。毫不夸张,这是我追影最成功的案例。只是未能与小伙伴一起分享醋熘白菜,有点不够意思。
  恢复高考,一起追影的伙伴被时代的大潮收住狂野的脚步,加入到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的行列。重拾课本,全身心投入到如火如荼复习备考的煎熬之中,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就此戛然而止。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我们曾经相似的人生之路,在这里出现各奔东西的不同路口。走出鸿蒙,少了无畏,多了几分淡淡的愁绪。但对于当年风也似追影的孩子,一场电影恰似一首饱含深情的乡村歌谣。无论多么荒腔走板,历经多少春夏秋冬,终究还是留在了原野深处,以凌乱无序的脚印串起一帮小伙伴青春年少的故事。
  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