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商河“新打法”:质效提升

“新春第一会”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千年古县的雄心

齐鲁晚报     2024年02月26日
  商河县最近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黄河北这座千年古县高调公布2024年的“新打法”:质效提升。
  商河在济南的区县排名中一度垫底,但如今让人刮目相看。2023年,商河GDP增速为7.0%;2021年、2022年,接连摘得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一等奖。
  城市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商河期待着抓住济南跨越黄河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在2024年实现关键一跃。

  记者 宗兆洋

主题为何是“质效提升”
  我们常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商河的“量变”清晰可见。
  近年来,商河经济发展的关键数据几乎每年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在同考核单元里综合排名也一直极为靠前。
  2023年,商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进出口总额增长31.7%。
  奋进的商河,为自己赢得了很多高光时刻。
  这座黄河北的小城获得了23项国家级试点和荣誉。比如,获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等等。还有86项省市级试点和荣誉,比如,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综合性区域试点、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单位……
  跑起来的商河也多次登上全国和省、市舞台。比如,“绿色供暖”模式登上央视《新闻联播》,高标准农田建运管信息化模式在全省推广,在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工作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在全市首推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告知承诺制”审批,流转交易全市首宗农村闲置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权……
  商河“质效提升年”动员大会,透露出一个信号:不仅要发展,更要高质量的发展。2024,商河继续向前进、向上走、向高攀,迎来质的飞跃。
  “质”,就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质的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意味着发展模式的变革,既包括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也包含新业态新模式的加速迸发。
  向好的态势下,“质效提升”其实就代表着商河的态度——不因循守旧,打破县域发展的桎梏,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
  这是一座城的雄心!
如何实现“质效提升”
  此次召开的动员会,商河向全县上下释放明确信号:强化久久为功的意识,保持重大决策的连贯性、稳定性,沿着既定思路加力发力,在良好发展基础上乘胜追击,推动各领域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2年,商河在“一三四六”工作思路基础上明确了自身定位:“勇当黄河战略生力军、建设北起次中心,勇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排头兵、争创国家级试点县,勇当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建设急先锋、打造强省会增长极”。
  沿着这样的思路,商河抓住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机遇,顺利入选省级试点,提早明确了在济南都市圈中要发挥的作用。
  积极的态度和提前的谋划,让商河赢得了上级的认可,也为自己争得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商河“质效提升”的打法,就是要将谋当下和谋未来相统一,引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坚持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协同发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布局新赛道。
工作部署有章有法
  对于2024年重中之重的项目建设问题,商河提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在谋划、落地、建设、见效、服务五个环节上做到“三看三深化”,以项目工作看实绩、比高下、论英雄,推动主导产业、产业集群加快变“山”成“峰”。
  对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商河提出要久久为功,大处着眼,细处耕耘,让非遗等文化进入生活情境,吸引年轻人创作,搭上文创、直播等“快车”,推动“文化”变“财产”,提升城市软实力。
  对于医疗改革方面,商河将用好两个紧密型医共体、一核六翼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中心、新的妇幼保健院等,明确承办模式、班子架构、发展定位等,建设特色鲜明的专科医院。
  对于服务效能改革,商河明确,要从简、从快、从数字入手,深入推进“多评合一、一评多用”“最多评一次”改革,深入推行分层供地、分段审批、联合验收等创新模式,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网厅融合,打造“在商河·合心办”营商环境品牌。
  此外,还有提升经济开发区“主阵地”的综合竞争力、提高镇街特色“小分区”的差异化发展水平等等。
  尽管商河布局领域囊括工业、农业、交通、生态、文化、民生各个维度,却都紧扣住“质效提升”的这个主题。
毫不避讳发展短板
  难能可贵的是,大好形势之下,商河依旧保持着极为理性的态度。
  商河县委书记袁长奎在讲话中说,“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他提及,主导产业培育仍处在起步阶段,产业链条不完整、集群效应不明显,特色资源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次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引进的龙头型、带动型项目和产业链头部企业、价值链高端企业偏少,项目拉动支撑作用还需强化等等。
  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体现出商河发展指标的高标准,以及自身规划的严执行——毫不避讳地直视发展的短板,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提升。
  “质效提升”意味着“爬坡过坎”,必须要“刀尖向内”。此前,袁长奎就不止一次提及“工作基础差,标准不能低”等问题,并明确了“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干就干一流;经济总量小,增幅不能低,牢固树立争先意识,争就争上游”的工作要求。跑起来的商河,虽然近年来赢得了外界的好口碑,但要想实现工作的“质效提升”,必然要做好人的“质效提升”。
  紧要处的关键一步,将深刻影响城市的命运。商河已经做好了准备,商河人的进取心,是这座千年古县奔跑的最大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