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十六市大项目:

看龙头如何“同轨竞速”“换道领跑”

齐鲁晚报     2024年02月27日
  大众新闻客户端
记者 周学泽

  这次集中开工的1007个重大项目,涵盖产业升级发展、“七网”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保障、平台融合建设等领域,总投资12080.4亿元。
  16市重大建设项目,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项目唱主角,而且民营和国企比翼齐飞,这标志着山东正从“同轨竞速”向“换道领跑”转换,新动能新结构引领经济发展的格局日渐清晰。
  “同轨竞速”,是在传统产业赛道上,比技术比速度,通过直道冲刺、弯道超车等方式,最终实现超越;“换道领跑”,则是开新赛道,自己是跑在最前面的那个,以新技术新标准为其他企业做示范。山东从2018年开启的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就是一边“同轨竞速”,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边“换道领跑”,努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山东动能转换“同轨竞速”成效显著。2022年,“五年取得突破”如期实现,一大批“粗黑重”升级为“高精尖”,如今正加速奔向“十年塑成优势”。
  山东动能转换更重要的工作是“换道领跑”。2022年8月,山东被赋予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这是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深化和升级。  
  今年2月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聚力推动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要着力抓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实施先进制造业攻坚行动,改造提升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高端化工、汽车、智能家电、工业母机等优势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月6日,山东印发《关于聚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意见》,要求“深化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十大行动第八项“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中提到,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山东聚焦11条标志性产业链,围绕集成电路、磁悬浮、低空经济、生物医药、高端海工装备等战略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在未来产业源头创新方面,山东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领域,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项目,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山东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时也,势也。从全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产业新业态相继涌现,引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我国正加速驶进新赛道。2023年,我国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增长率接近30%。
  山东“换道领跑”已初战告捷。刚刚过去的2023年,山东组织实施110项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在超算互联、画质芯片、植物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工业母机、碳纤维、合成橡胶等国产替代实现突破。2023年,山东省新认定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106家、单项冠军352家、专精特新4589家、瞪羚654家、独角兽3家。山东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加力提速,雁阵形集群规模超过9.2万亿元。
  山东“换道领跑”,还需进一步扩大战果。以外贸来看,2023年全省进出口总值3.2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其中出口1.94万亿元,增长1.1%。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外贸“新三样”合计出口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3%,高于同期山东出口整体增速46.2个百分点,但只占到出口总值的0.48%。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总是经历一个从0到1,再从1到多的过程。今年集中开工项目1007个,16市以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为主一起开工,这就形成一种发展的声势和气势。
  今年是龙年,山东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龙头,这也让人想起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所描述的“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正是一种青春勃发的少年风采。强化创新引领,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正是龙头带动的关键,山东16市新开工项目体现了这一倾向。




上一篇 下一篇